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为掌握聚维酮碘对中华绒鳌蟹蟹种的半致死剂量(LD50)。通过预实验,得到实验剂量的上限剂量对数值(Xk)和下限剂量对数值(Xi),实验组间距(d),再确定实验组药物浓度。实验设1个对照组,7个实验组药物浓度分别为15.85,19.50,23.99,29.51,36.31,44.67和54.95mg/L。每个实验组放置雌、雄蟹蟹种各10只,平均体重(5.95±0.48)g。以一次性给药方式,观察和记录24h和48h实验蟹种的死亡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AS统计软件中概率单位程序进行概率回归分析。实验结果显示,7个实验组聚维酮碘对中华绒鳌蟹蟹种24h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分别为0、0、0.15%、0.35%、0.85%、0.95%、100.0%、100.0%。直线回归方程:Y=-16.104 1+11.519 2log(Dose),R2=0.897 4(P>0.8)。24h半致死剂量(LD50)为25.004 86mg/L,95%可置信区间23.313 96~26.806 31mg/L。48h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蟹种在24h基础上均无死亡。  相似文献   
2.
番茄红素油对鲫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增长率、增重率、成活率、肥满度和肝体指数为生长性能评价指标,以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为抗氧化性指标,研究日粮中番茄红素(LCP)油对鲫鱼的影响.供试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平均体长(22.4±1.13)cm、体重(180.60±37.23)g,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LCP含量为0.50%(Ⅰ组)、0.75%(Ⅱ组)和1.00%(Ⅲ组)的LCP油1.5%,即饲料中LCP含量分别为0.50%×1.5%、0.75%×1.5%、1.00%×1.5%,人工投喂饲养50 d.结果显示:4个试验组鲫鱼成活率均达到100%,Ⅰ、Ⅱ、Ⅲ3个处理组增长率依次为10.40%、13.14%和19.05%,增重率为51.13%、60.19%和71.88%,增长率和增重率随LCP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与其他处理组相比,Ⅲ组鲫鱼增长率最高(P<0.05),Ⅱ和Ⅲ组增重率有显著提高(P<0.05).3个处理组肥满度依次为1.79%、1.76%和1.63%,随着LCP添加量的增加肥满度逐渐降低,Ⅰ和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个处理组肝体指数依次为3.82%、3.51%和4.11%,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处理组血清SOD活性分别为107.54 U/ml、142.38 U/ml和147.62 U/ml,Ⅱ和Ⅲ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个处理组CAT活性分别为4.16 U/ml、3.91 U/ml和5.26 U/ml,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分别为9.85 nmol/ml、9.05 nmol/ml和10.90nmol/ml,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从以上试验结果可得出,在鲫鱼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0.75%×1.5%LCP时,不仅有利于鲫鱼的生长,还具有抑制血清CAT活性和MDA含量升高,以及提高SOD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法快速检测鳗弧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鳗弧菌E3-11菌株的兔抗血清,并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诊断鳗弧菌的方法。该方法能检出⒈5×105个·ml-1浓度的E3-11菌株,对患病鱼体的组织培养物鳗弧菌进行检测,呈现明显的阳性反应。对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柱状纤维粘细菌(C.columnaris),非01霍乱弧菌(Non-01)等几种在养殖中主要致病菌不发生交叉反应,同时该反应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速度快、实用方便等特点,可应用于鳗弧菌的快速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为获得安全、便于操作的蟹种消毒方法,实验选择池塘养殖中健康和步足损伤的蟹种,通过高锰酸钾、聚维酮碘、土霉素3种药物对实验蟹种进行浸泡和投喂,观察药物对步足损伤蟹种蜕壳和成活率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实验选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淳河蟹养殖基地养殖的双年系F_1代蟹种,随机选择平均体重约为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氧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评价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添加比例对黄鳝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试验日粮按L9(33)正交设计在不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基础日粮中添加红花籽油(C18:2n-6来源)、亚麻籽油(C18:3n-3来源)和EPA/DHA混合油脂(C20:5n-3+C22:6n-3来源).选用平均体长(34.5±2.4)cm、平均体重(37.8±3.5)g的黄鳝1 00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9个试验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投喂基础口粮,试验组分别投喂1种试验口粮,试验期3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中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CAT活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血清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1组、3组、4组、5组、6组、7组和8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生长试验可知,在保持较高生长性能的同时,当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C18:2n-6、C18:3n-3和C20:5n-3+C22:6n-3含量分别为1.30%、1.55%和0.25%时,黄鳝体内自由基的代谢及脂质过氧化处于最佳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不含脂肪酸的黄鳝基础饲料中,按正交法[L9(3^4)]分别添加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和EPA+DHA(C20:5n-3+C22:6n-3),人工投喂饲养野生黄鳝(Monopterus albus),31d后测定实验黄鳝血清溶菌酶(Lysozyme,LSZ)、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和血细胞吞噬活性。评价实验组及对照组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自由基(Free radical,FR)代谢以及脂质过氧化状态。采用SPSS11.5软件,Duncan多重比较实验组间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清LSZ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为94.90U/mL(P〈0.05);血细胞吞噬率为2.6%-11.47%,吞噬指数介于0.02-0.227之间,实验组比对照组血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显著提高(P〈0.01);血清SOD及CAT活性分别在116.95-333.44U/mL及9.48-17.81U/m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MDA含量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第4组MDA为6.48nmol/mL,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添加不饱和脂肪酸后,黄鳝血清LSZ活性和血细胞吞噬能力增加最明显的组合为C18:3n-3、C18:2n-6和EPA+DHA,添加量分别为1.30%、1.55%和0.25%,可显著增加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此时血清中FR代谢水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暗纹东方鲀非01霍乱弧菌的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鸢劼 《水产学报》2006,30(4):525-530
在对养殖暗纹东方病害调查中,从呈典型症状病鱼腹腔和肠道粘液中分离到2株(J-1和H-3)菌株,经生化特性和血清型鉴定为非01群霍乱弧菌(Non-01 Vibrio cholerae)。注射、创伤和浸泡3种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为进一步确认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使用P1、P2引物,以非01群霍乱弧菌N92001菌株和01群霍乱弧菌N16961菌株为对照,对分离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451bp的DNA片段。根据现有霍乱弧菌肠毒素ctx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3,P4,以N16961菌株为阳性对照,PCR扩增结果均得到大小为400 bp的DNA片段。在对H-3菌株的扩增片段进行纯化、克隆和测序,得到407bp序列,该菌株与N16961菌株中肠毒素ctxA基因序列的完全一致,证实该片段源于ctxA基因。进一步说明从暗纹东方体内分离到的J-1和H-3菌株具有霍乱肠毒素ctxA,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草鱼呼肠孤病毒VP7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草鱼呼肠孤病毒( GCRV)外衣壳蛋白VP7双基因(约0.9 kb)及团头鲂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约0.56 kp)经扩增并鉴定正确后,克隆至基因转移载体pFastBacTM Dual中,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β-VP71 -VP72,以此研究草鱼免疫实验及免疫效果.重组质粒按10、30、60μg分为3组,同时设30 μg空载体组及对照组.于免疫后第14、21、28、49天通过RT-PCR检测VP7的转录水平、间接凝集反应测定抗体水平及攻毒试验检测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pFastBac-β-VP71 -VP72导入鱼体后,VP7基因在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驱动下持续表达,至第49天仍能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各免疫组均有抗体产生,抗体效价在免疫后第21天达到最高,攻毒后10、30、60 μg核酸疫苗免疫组死亡率分别为0%、0%、5%,而空载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和100%,表明pFastBac-β-VP71-VP72作为核酸疫苗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为草鱼呼肠孤病毒核酸疫苗的研发与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取温室养殖的1龄患真菌病暗纹东方(Takifagu obscurus)进行观察,患病暗纹东方体质量(25±3)g,体表出现点状白斑,变成黄棕色,形成环状苍白圈,病灶中心溃疡糜烂,可延伸至肌肉,死亡率达100%。病原菌分离和培养观察显示,菌丝粗大、无隔、分枝、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真菌菌丝,适宜培养条件为Sabouraud培养基37℃,24 h菌丝顶端有淡黄色球形孢子囊;72 h出现气生菌丝,孢子囊成熟,释放卵圆形孢囊孢子。根据Ainsworth(1973)真菌分类系统可初步鉴定为毛霉菌(Mucorsp.)。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孢子可通过注射及创伤感染方式感染健康暗纹东方,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20 d死亡率达100%;对实验小鼠有较强的致病力。药敏试验以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抑菌质量浓度为6.0~24μg/mL;碘化钾和5-氟胞嘧啶其次。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菌丝着色呈蓝色、分支、呈直角;菌丝侵入肌肉组织引起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小血管有大量杆状或球状粗大菌丝,引起栓塞。  相似文献   
10.
按正交法L9(34)在不含脂肪酸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五稀酸(C20:5n-3,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C22:6n-3,DHA),采用宝应湖野生黄鳝群体进行投喂饲养,数据统计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对黄鳝增重率和增长率的第一限制因子为C18:3n-3,其次是C18:2n-6和EPA DHA;影响肥满度的主要因子是C18:2n-6;对肝体指数产生一定影响的是EPA DHA;对成活率没有产生影响。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血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显著地增加了黄鳝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由此得到黄鳝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UFA)C18:2n-6、C18:3n-3和EPA DHA的最佳含量分别为1.30%、1.55%和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