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夏季用浅海Ⅰ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黄骅港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2种、桡足类11种、糠虾类2种、毛虾类1种、钩虾类1种、糖虾类2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幼体类2种、水母类1种。平均生物量320.6mg.m-3,生物量的波动范围75.2~1310.6mg.m-3。近岸海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明显高于远岸;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0.33)、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0.31)、太平洋纺锤蚤Acartia pacifica(0.12)、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0.038)、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0.34)和刺尾歪水蚤Tortanus Spinicaudatus(0.04)。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渔业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恢复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渤海湾目前生物资源和环境状况。阐述了增殖恢复渔业生物资源及修复近海水域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与鲫鱼混养是新探索的一种养殖方法。本文探讨了南美白对虾与鲫鱼混养技术,通过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天津海域活牡蛎礁区人工鱼礁区2012年5月份的本底调查和2012年8月份、2013年5月份和8月份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跟踪调查数据,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投礁前后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健康状况指标(Exergy值)投礁后高于投礁前,但差异不明显(P0.05)。聚类分析表明,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样方分区明显,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群落结构明显改善。投礁后物种种类数和总生产效益的增加说明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9月和2013年5月、9月份对渤海湾天津大神堂海洋特别保护区分别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分析了6个调查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投礁前后受污染扰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表现出从最初的受到中等程度干扰→趋向于受到干扰→群落状况趋向正常,保护区生态状况已经大有好转,人工生态修复效果初显。  相似文献   
6.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生态工程,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鱼礁的大量投放,海洋牧场海床逐步转变为高度异质性的底栖生境,底栖生态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底栖及底层生物的栖息与繁衍。针对传统调查方法在海洋牧场中的局限性,聚焦天津海洋牧场,基于侧扫声纳后散射数据和多波束测深数据,从侧扫图像亮度、图像纹理及地形起伏度等3个维度,探索了天津海洋牧场海床类型识别、分类和面积量化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天津海洋牧场共发现人工鱼礁、牡蛎类、淤泥类、蛤仔泥混类、牡蛎泥混类及碎贝泥混类等6种海床类型,基于声学图像特征的海床类型识别方法准确率达90%,可满足海洋牧场底栖生态研究的需求;通过对比分析,天津海洋牧场本底淤泥类海床消退为58.19%,贝类海床增至7.96%,贝类资源增殖效果明显;人工鱼礁周边新生牡蛎礁0.246 km2,并伴有0.303 km2的牡蛎泥混海床待发育为牡蛎礁,海洋牧场建设对牡蛎礁具有重要的修复作用。本研究探索了适宜于海洋牧场的海床声学分类方法,探讨了声学技术对传统底栖调查方法的补充与完善作用,明确了海床类型与声学图像特征的紧密联系,验证了海洋牧场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成果可有效应用于近岸海域生境修复、贝类资源量精准评估及牡蛎礁演化机理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渤海人工鱼礁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应建设人工龟礁,增殖生物资源,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恢复资源,改善环境,构建海洋牧场,保证渤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渤海渔业生物资源及环境的现实状况,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必须刻不容缓解决的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国务院出台《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纲要》以后,如何尽快通过各种方法恢复渤海渔业生态结构和修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渤海湾天津近岸游泳动物初步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浅海位于渤海三大渔场之一的渤海湾渔场的中心部位,是渤海湾产卵场主体水域,既适于洄游性鱼、虾产卵繁殖,又适于幼鱼、稚虾等索饵、育肥、生长,地方性的鱼、虾、蟹、贝常年栖息,潮间带蕴藏着丰富的贝类资源,渤海湾对虾产卵场面积为渤海对虾产卵场面积的42%,为渤海三湾之首.天津浅海生物资源的兴衰对整个渤海渔业资源的变化影响很大.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加剧,尤其是陆源的污染导致了近海海水有机物、石油、氮磷含量的急剧增加,赤潮频繁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渤海每年接纳的陆源污水量达28亿t,各类污染物质70万t,入海污染物大幅度增加,致使渤海几乎成了一个巨大的纳污池;同时由于海洋捕捞强度增加,使得渤海湾渔业资源急剧下降,尤其是享誉海外的对虾资源已形不成虾汛.全面地了解天津沿岸海域经济海洋水产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是国家和地方都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