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拖到的棘赤刀鱼的仔、稚鱼标本,观察研究两种棘赤刀鱼的形态特征,并与 Holt(1891)观察 Cepola rubescens 的特征比较,对它们的产卵期和分布作了简要的叙述。作者对分布于南海的两种棘赤刀鱼的栖息环境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平线若鲹 Caranx(Carangoidez)ferdan(Forskal)仔稚鱼的标本系1977~1978年在南海北部拖网鱼类资源调查时,用大型浮游生物网拖取的。根据仔稚鱼出现的情况看,平线若鲹的产卵期为4~6月。采到的标本最小体长3.80毫米,后头部已生有明显的单峰状枕头嵴,前鳃盖骨生有4个刺,腹部出现许多黑色素胞,腹鳍芽已长出。当体长达5.75毫米时,枕骨嵴开始退化变小,体侧的黑色素胞较前期增多。体长达6.50毫米时,枕骨嵴已消失,体侧色素胞更加浓密。  相似文献   
3.
水文研究了游棘蛇鲭在我国南海和黑潮流域的分布。仔稚鱼的主要特征是体长4.70毫米时,可见有上颌骨前刺。体长5.60毫米时才出现背鳍棘和腹鳍1棘1软条。体长6.20毫米时,头部除上颌骨前刺外,出现2个小颞刺和1个鳃盖骨刺,背鳍1~3棘的鳍膜上出现黑色素斑。到体长9.60毫米时,最明显的特征是尾部末端脊索处出现1~2个放射星状黑包素胞,臀鳍前的2个棘已很明显。当体长12.60毫米时,上颌骨前刺消失,1~3背鳍棘膜上的黑色素加深,腹囊上出现星状色素胞,尾部末端的星状色素胞,直到体长14.3毫米时仍很清楚。  相似文献   
4.
短尾大眼鲷卵及仔、稚鱼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斋  陆穗芬 《水产学报》1982,6(3):243-252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授精方法和拖取浮游仔稚鱼的材料,研究观察短尾大眼鲷的卵内发生的特征。成熟受精卵浮性,直径0.57-0.88毫米;油球一个,直径0.17-0.2。毫米。在水温27℃中培养,受精后17小时可全部孵出仔鱼。胚体发育到尾芽离开卵黄时,在嗅囊附近,听囊前后各出现一对黑色斑。油球位于吻下,其表面出现星状黑色素胞。这些特征一直保留到孵化后5小时的仔鱼.发育到后期仔鱼,头部开始生有枕骨棘,渐长大向后伸长呈枪状。眼框骨也隆起,上沿出现小刺。直到稚鱼期体长8毫米左右,枕骨棘开始退化变短,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圆舵鲣仔、稚鱼的形态特征和产卵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是通过大面积调查鱼卵仔鱼时,采到的圆舵鲣仔、稚鱼的标本,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并与扁舵鲣的仔、稚鱼的特征作了比较。我们采到的标本最小体长4.25毫米,最大体长13.85毫米。根据仔、稚鱼的分布和出现期,提出了圆舵鲣在南海北部的产卵期为5~8月,仔、稚鱼的分布与表面海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从1963年4月25日至同年5月25日,在海南岛儋县洋浦湾用52GG筛绢制成的卫生鱼卵网拖取鱼卵标本16次,其中有5次是在晚7~9点;一次在中午,其余10次都是在上午7时30分~10时。 现将整理出的8种,内隶属鲱科 Clupeidae的 4种即脂眼鲱 Etrumenus micropus、玉鳞角Kowala coval、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无齿鰶 Anodontoma chacunda;鱚科Sillagidae 的多鳞鱚 Sillago sihama;裸颊鲷科 Lethrinidae 的线棘裸颊鲷 Lethrinus nematacanthus;石鲈科 Pomadasyidae的三线矶鲈,paraprisipoma trilineatum;(鱼衔)科Callionymidae的一种Callionymus sp。 就该8种鱼卵、仔鱼拖到的时间及当时水温、盐度和孵化时间等归纳以下几个问题: (1)这些鱼类的卵及其仔鱼除三线矶鲈外,其他7种在本海区尚属第一次报道。 (2)该8种鱼卵均属圆球形,无色透明,彼此分离,天然受精卵浮于水面。在发育过程中有色素胞出现,脂眼鲱、玉鳞鱼、斑鰶、无齿鰶和三线矶鲈的卵黄有泡沫状龟裂,而(鱼衔)属的一种卵膜具有整齐的六角形龟裂纹(卵径0.61~0.68毫米),是其主要特征,与其他7种卵子极易区别。在16次采样中,它们分布在水温28~30℃、盐度30.70~31.62%之间。 (3)它们在湾内的产卵期均在4~5月前后,根据卵内的发育时间推测,其放卵时间均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根据1973和1974年在南海北部拖网鱼类资源调查中,采到的鱼卵和仔鱼标本研究的结果,着重描述了仔稚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鱼卵仔鱼的分布。金线鱼仔稚鱼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其头部及前鳃盖骨后缘,始终没出现刺,尾部下缘的黑色素胞一直保留到稚鱼阶段。根据鱼卵和仔鱼稚鱼出现的海区和时问,结合鱼类生物学的测定,观察性腺成熟系数,研究了其产卵场和产卵期。产卵场较分散,从海南岛至甲子、汕头外海,水深40~100米的广大海区有多个产卵场。在南海北部的产卵期为4~6月,产卵水温18.79~25.98℃,盐度33.94~34.92‰。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附近海区金枪鱼类仔稚鱼的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斋 《水产学报》1981,5(4):301-316
本文是根据,1975年1月至1976年5月,在西沙群岛附近海区采集到的金枪鱼类仔稚鱼标本,进行研究鉴定的结果。共鉴定了双棱线鲅、鲣、鲔、扁舵鲣、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副金枪鱼等7种,作了形态描述,并对它们的分布和产卵期等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断斑石鲈卵和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仁斋 《水产学报》1987,11(3):241-246
断斑石鲈是一种近海浅水底栖鱼类,个体较大,生长也快,可选做为发展近海增养殖的鱼种之一。本文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对鱼卵及仔鱼的发育做了观察,在水温23.7—25.00℃的海水中培养,受精卵经过约20个小时,可全部孵出仔鱼。并与三线矶鲈的卵和仔鱼发育的特征作了比较,以便在早期发育阶段采苗育种时做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是鲭科中的一种小形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的温带海区。在越冬和生殖季节往往形成密集的群体,是机轮围网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黄海鲐鱼产卵,仔鱼数量的分布做过调查,如张孝威等(1953~1957)对烟威渔场的调查,姜言伟(1964)对海州湾产卵场的调查。七十年代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对东、黄海区鲐鱼产卵场也做过初步研究。日本人对东、黄海鲐鱼的产卵,生态群系等曾做了多次调查研究。张进上(1980)对南海北部鲐鱼的生物学做过简要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对南海北部鲐鱼的产卵场和产卵期还没见有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