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水产渔业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为了解湘江下游长沙段仔稚鱼资源现状,2020年5-6月,在湘江下游长沙香炉洲江段(28°20′17″N ,112°53′5″E)进行为期57天的仔稚鱼资源调查。结果显示:(1)采集点共出现鱼苗汛7次,第一次为5月22日,最后一次为6月29日,7次鱼汛平均水温为26.5±0.57 ℃,网口平均流速为0.237±0.095m/s;(2)共采集仔稚鱼54.8万尾,分别隶属5目、8科、41种,其中,鲤科鱼类30种、占比73.2%,分析鱼卵类型和生态习性发现,主要以产沉性卵鱼类(23种)和广适性鱼类(24种)为主,分别占56.1%、58.5%,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发现,优势种为9种:子陵吻鰕鯱(Rhinogobius giurinus,2416.9)、飘(Pseudolaubuca sinensis,1507.0)、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451.5)、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321.9)、鲤(Cyprinus carpio,314.6)、?(Hemiculter leucisculus,219.1)、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206.2)、鲫(Carassius auratus,179.9)和麦穗(Pseudorabora parva,158.7);(3)白天时段鱼苗总密度(0.093 ind/m3)远低于夜间,约为夜间(0.567 ind/m3)1/6,鲴类的昼夜差异更加明显,夜晚占比为白天的25倍,经Spearman检验,优势种及家鱼种类中,大鳍鱊、子陵吻鰕鯱、银鲴及草鱼(Ctenopharyngodon diellus)昼夜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4)分析发现,表层鱼苗密度(0.548 ind/m3)为中下层(1.048 ind/m3)的1/2,且子陵吻鰕鯱、银鲴、鲤鱼(Cyprinus carpio)及草鱼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5)冗余分析(RDA)发现,流速对方差的贡献率为90.8%,与鱼苗总密度变化呈显著性相关(P=0.042),但与优势种及家鱼种类未表现出显著关系性,水温为9.2%,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综上,湘江长沙段仔稚鱼资源丰富,且存在一定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应进一步完善湘江长沙段仔稚鱼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水文环境的响应的调查研究,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和刺参韩国群体(K)进行完全的双列杂交,得到4个交配组合C(♀)×C(♂)、K(♀)×K(♂)、K(♀)×C(♂)和C(♀)×K(♂).各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刺参在16℃、盐度为31的海水中暂养7d,然后转移到温度或盐度按以下4种方式改变的实验海水中:1)实验海水温度以1℃/h的速率上升;2)刺参被转移到梯度的高温海水(27℃、28℃、29℃、30℃和31℃)中;3)实验海水的盐度以2 psu/h的速率上升或者下降;4)刺参被迅速转移到梯度的高盐度(36、38、40、42和44)或者低盐度(21、19、17、15、13和11)的海水中.统计单个实验中刺参的存活率.结果显示,温度渐升时,C(♀)×C(♂)和C(♀)×K(♂)组的最高存活温度(Survival temperature maximum,STMax)显著高于K(♀)×K(♂)组,C(♀)×C(♂)和C(♀)×K(♂)组刺参存活率为50%时的温度(50% 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50%CTMax)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温度突升时,两杂交组的半数致死高温(Median lethal temperature,LT50)高于韩国自交组,但低于中国自交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度渐升时,C(♀)×K(♂)组的半数致死高盐(50% critical salinity maximum,50%CSMax)显著高于韩国自交组(P<0.05).盐度渐降时,K(♀)×C(♂)组的半数致死低盐(50% critical salinity minimum,50%CSMin)显著低于K(♀)×K(♂)组(P<0.05).盐度突降时,K(♀)×C(♂)组的耐受盐度下限(Lower salinity tolerance limit,LSTL)显著低于K(♀)×K(♂)组(P<0.05).研究表明,中韩杂交刺参在温度和盐度耐受性方面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意味着通过杂交育种,刺参的抗逆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刺参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K(♀)×K(♂)、K(♀)×C(♂)和C(♀)×K(♂) 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分析了各交配组受精率、孵化率、附着变态率、浮游幼体和幼参阶段的生长和抗病能力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组附着变态率高于自繁组。C(♀)×K(♂)组在幼参期体长平均值均大于其他3个组,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体长杂种优势率在9.43%–23.75%之间;其体重从150日龄后表现出杂种优势,在4.09%–34.96%之间。而K(♀)×C(♂)组在幼参期体长和体重除在150日龄时表现为杂种优势,其他时间均表现为杂种劣势。K(♀)×C(♂)组抗灿烂弧菌病能力最强,杂种优势率为26.21%。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别以普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白刺参基因组DNA为实验材料,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刺参体壁、呼吸树和消化道3个组织的DNA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模式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DNA甲基化对刺参组织间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9对引物组合能够在普通刺参和白刺参两个群体中得到稳定扩增,在两群体刺参中分别检测到5932和5208个位点,均以未甲基化位点为主,普通刺参和白刺参未甲基化位点数分别为4317和3944,分别占总扩增条带数的72.78%和75.73%.普通刺参体壁的甲基化水平为31.07%,呼吸树为23.36%,消化道为26.34%;白刺参中体壁的甲基化水平为29.88%,呼吸树为23.25%,消化道为19.45%,由此可见,体壁的甲基化率在两群体中是最高的.普通刺参和白刺参同一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模式不同,同一群体体壁、呼吸树和消化道不同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模式也不同.甲基化在普通刺参和白刺参组织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检测的3个组织中,CCGG序列的全甲基化位点较半甲基化位点多.  相似文献   
6.
稻蛙鳅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通过改造常规稻田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使水稻、青蛙、泥鳅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生,可实现农渔结合、一田三收。2018年3月—11月进行了稻蛙鳅共作种养试验,平均生产优质稻米4335kg/hm~2、青蛙3750kg/hm~2、泥鳅1500kg/hm~2,水稻、青蛙和泥鳅3项的总产值达到251700元/hm~2,平均利润为1210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93,投资收益率为92.7%。试验表明,稻蛙鳅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物种和空间资源,有效提高稻田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早期资源在湘江下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生境特征的关联, 2020 年和 2021 年 5–7 月在湘江长沙段使用圆锥网对鳜早期资源进行隔日采样, 统计分析了鳜鱼苗发育阶段的时间分布、 水层分布及水文环境因子变化, 研究了湘江中鳜主要繁殖时期及苗汛高峰期的水文特征, 以公式计算了鱼苗群体对圆锥网的逃逸能力, 并利用冗余分析(RDA)对鳜鱼苗丰度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鳜在湘江的繁殖高峰期为 5 月中旬到 6 月下旬, 产卵场位置分散且规模不等; 鳜鱼苗样品中弯曲期仔鱼占比较大且倾向于表层, 导致鱼苗整体丰度在表层大于中下层(P<0.05), 但卵黄囊期仔鱼更倾向于中下层, 分布差异主要由游泳能力及流速所致; 各阶段鳜仔鱼的群体逃逸能力未在流速上表现出差异, 即无结构性的鱼苗逃逸现象; 鳜鱼在湘江中繁殖主要受洪水刺激, 鱼苗丰度与水温正相关(P<0.05), 与透明度负相关(P<0.05); 繁殖高峰期水温在 19.3~28.0 ℃, 透明度小于 30 cm, 目前湘江中水温、透明度、流速及溶氧等条件均符合鳜鱼繁殖生境要求, 2021 年鳜鱼苗丰度较 2020 年提高一倍以上, 饵料鱼资源恢复或是鳜群体繁殖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建议在湘江水域进一步加强鳜鱼及其他鱼类的早期资源保护与监测, 促进鱼类群落的生态稳定性恢复, 充分发挥其对湘江—洞庭湖—长江水域的鱼类资源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