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8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线形硬毛藻的生物学特性线形硬毛藻(Chaetomorpha linum)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刚毛藻目(Cladophorales)、刚毛藻科(Cladophoraceae)、硬毛藻属(Chaetomorpha)[1]。藻体浅黄褐色至暗绿色,线状,多纠缠呈团块,漂浮或缠绕在其他基质上,由单列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单次血管注射喹酸(Oxolinicacid)和氟甲喹(Flumequine)后,在鳗鱼(Muraenesoxcinereus)体内的代谢规律及残留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进行喹酸和氟甲喹的检测,检测低限(LOD)1ng/ml;定量限(LOQ)5ng/ml。喹酸和氟甲喹的代谢过程均可以用一级代谢二室模型来描述,喹酸的分布半衰期:0·18h,消除半衰期:14·84h,总体清除率0·07L/kg·h;氟甲喹的分布半衰期:0·19h,消除半衰期:9·38h,总体清除率0·07L/kg·h。两种药物在鳗鱼体内都有很强的“首过效应”,易在胆汁中积累;给药72h后,喹酸和氟甲喹在可食用组织肌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36·1ng/g和21·8ng/g,低于目前国外要求的最高残留量50ng/g和75ng/g。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西兰的水产养殖现状、养殖品种及养殖区域;并就在新西兰进行渔业养殖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申请材料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对了解国外水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羊栖菜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温度、光照强度、营养盐、重金属)和生物因素(种质、生长阶段、敌害生物),以期为羊栖菜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提高羊栖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颗石藻的生物学种类、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做了简单概括,探讨了影响颗石藻光合作用与钙化作用的多种因素,包括光照、温度、营养盐与海水酸化,揭示了光合作用与钙化作用之间的偶联机制,对颗石藻的利用价值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子(光照、温度、盐度、pH)、营养盐、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植物激素,以期为雨生红球藻的科学化养殖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河豚鱼产业形势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河豚鱼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我国的河豚鱼资源极其丰富,产于我国的河豚鱼有40余种,分属于8属,已成为世界上河豚鱼的产销大国,据估计,每年的可捕量在10万吨以上。1990年以后,我国大力发展河豚鱼的科学研究,并相继取得了成功。目前河豚鱼的养殖主要分布在沿海10个省、市,以  相似文献   
8.
运用HACCP方法对河豚鱼安全食用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河豚鱼安全食用流程图(一)河豚鱼安全食用的知识体系 1、河豚鱼生物学知识(1)河豚鱼在生物学中的分类地位;(2)河豚鱼的种类及分类依据;(3)河豚鱼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4)我国河豚鱼的种类及其分布;(5)我国河豚鱼可食用种类与不可食用种类的区别特征;(6)我国批准的可试食用河豚鱼种类的特征及可食用部位;(7)经处理确认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河豚种类和部位。2、河豚毒素的性质及产生机制(1)河豚毒素的来源;(2)河豚毒素的分子结构;(3)河豚毒素的理化性质及检测方法;(4)河豚鱼含有河豚毒素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5)河豚鱼食用中毒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河■毒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海生毒素。1909年日本学者田原纯首先从河■鱼中发现,并定名Tetrodotoxin。1950年~1957年间,横尾晃、津田藤介等人首先从红鳍东方■,紫色东方■卵巢中独立地分离到了结晶态的河■毒素。其为无臭、易潮解的白色结晶体,分子式C11H17N3O8,相对分子量为319.27。该毒素结构的测定由Woodward(哈佛大学)、平田和后藤(名古屋大学)及津田小组(东京大学—三共中央研究所)等分别完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河■毒素在发现之初人们就在不断寻找其更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定化草酸氧化酶快速检测河豚毒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为快速简便地检测河豚鱼体中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提供可操作手段。将河豚毒素用氢氧化钠处理,得到定量的草酸盐。利用戊二醛法将草酸氧化酶固定于聚丙烯膜上,通过比色法检测草酸含量,可以测算出河豚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检测限量为0.80μg.g-1,线性范围为1.44~14.40μg.g-1,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54%,变异系数在11%以内。实验证实,该方法可抗河豚体内多种组分的干扰。利用该法测定3组暗纹东方(Takifugu obscurus)肝脏中河豚毒素含量,并将检测结果与小鼠生物试验进行对照,相关性良好。该方法检测时间短,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