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水产渔业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罗非鱼原产非洲淡水中,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其祖先起源于海洋,因为多数种具有耐盐能力,尼罗罗非鱼就是其中之一。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观察尼罗罗非鱼在海水中养殖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实验鱼取自实验室内同胎孵出的25天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鱼苗99尾,实验分为淡水、咸淡水(1/2海水+1/2淡水)和海水三个饲养组,每组33尾鱼苗,平均个体重0.15克,分别养于三个容量相同(内径80厘米,高60厘米)的白色圆形玻璃钢水槽中。控温26℃±1℃),充气,投喂豆饼、浒苔和白菜。每周换水1—2次。每个月月底称量各组鱼之总重和计算存活鱼尾数。实验始于1983  相似文献   
2.
“自然控制”是通过人为措施,促进林木郁闭,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建立相对平衡的生态体系;从而利用森林生态环境条件、调节生物种群、调整生态类型、保护天敌,控制松毛虫灾情的一种调控系统。马尾松林在人工促进下,可形成这种调控系统,在这个调控系统里,松毛虫个体发育速度慢,种群数量增长幅度小、发生世代少。虫口密度可下降到0.17—2.04头/株,下降率平均达80.20—96.85%,且日趋稳定,可实现林间局部“自控”,达到较好的防治效益。结合“分类施策”“综合控制”,试验林“自控”面积的比例可逐年提高,3年可达总面积的49.26%,化学防活面积比例可降到3.31%,天敌保存率可达96.69%,松毛虫虫口密度可下降到3.2头/株,下降率平均达85.12%,做到“有虫不成灾”,可控制松虫灾情。同时林内林木长强壮,与一般林地比较,马尾松高生长年平均增加0.3—0.8m,胸径年平均增加0.4—0.5cm;植被繁茂,极有利于恢复林间自然生态平衡。“自然控制”是控松毛虫灾情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观察了江北县松毛虫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发生发展规律,肯定江北县松毛虫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全面调查了松毛虫天敌种类及寄生或感病率;了解了“害虫、天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物学特性、内部解剖及外外形态,确认该地区马尼松林内的松毛虫为油松毛虫,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种属问题。同时结合生产,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为综合控制松毛虫灾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座谈会,由省林业局主持,在内江地区林业局、威远县革委大力支持下,于1973年12月21日至25日在威远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十五个地、州、市,四十三县及省属五个营林单位、省病虫站、省林科所的代表共一百三十三人;参加会议的还有四川农学院、万县地区粮食局的代表;中央农林部也有同志到会,指导了工作。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自然控制机制及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松毛虫是我省主要树种马尾松的主要害虫,每年造成的木材损失达400多万元,是四川历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灾情此起彼伏,未能有效地控制松毛虫“周期性暴发成灾”的局面。为探索其内在因素、寻求长期控制灾情的途径,我们1984年至1987年在重庆市江北县进行了自然控制机制及其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是全国松林历史性害虫,也是四川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在四川遍布12个地、州、市及61个县,每年受害面积平均达50余万亩,灾情此起彼伏,连年发生,每年造成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是生产和科研上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为探索松毛虫常灾区控制灾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1984年曾作了可行性调研,并进行了证论,同年以生产性承包形式开展研究,拟定在江北县铁山坪林场建立控制松毛虫灾害技术研究“万亩试验林”,1984年底开始研究,1986年底结束,共进行了两年。控制灾害技术研究是“以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