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奶牛螨病在我场时有发生,给养牛业带来一定影响和经济损失。为了寻求良好治疗药物,先后用过六六六煤油乳剂、辛硫酸、甲脒、合癞灵等,都取得较好效果。但多数药物均属有机磷、有机氯高殊毒农药,对人畜健康有害,国家已决定  相似文献   
2.
玉米青贮饲料已在养奶牛业中广为应用,是奶牛日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冬春季更是不可缺少的。但玉米春贮饲料存在着干物质少,粗蛋白含量低的缺点。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青贮质量,模索添加方法及饲喂效果,给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3—1984年在安达县种畜场,开展了在玉米青贮中添加尿素、硫酸铵、氯化钴及饲喂试验。试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83年进行玉米青贮添加尿素、硫酸铵、氯化钴试验。第二阶段,84年4—6月进行饲喂效果对比试验。一、玉米青贮添加尿素硫酸铵氯化钴试验  相似文献   
3.
30%已·乙水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已.乙水剂处理极显著缩短穗下部节间长度,降低了植株和果穗的重心,提高了子粒形成期和灌浆期穗下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极显著提高穗下部节间折断时的最大载荷和径向的碾碎强度,增加了穗下各茎节的粗度,总体提高玉米茎的抗倒伏性能。同时,化控处理降低了空秆率和秃尖长,提高了行粒数和穗粒重,显著提高了产量,化控措施使玉米子粒产量与茎秆质量得到了协同改善。  相似文献   
4.
5.
贵州省铜仁地区位于黔东武陵山区,气候特征为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全区可进行水产养殖的面积为18.8万亩,有效灌溉稻田面积100万亩,几乎所有地区都可实现自流灌溉;大部分河段年最高水温在27℃左右,最低水温在6.9℃以上,部分河段水温常年稳定在11℃~25℃,并有丰富的冷、热水资源。另外本地区河流水质十分优越:溶氧含量大于8毫克/升;生化耗氧量低于2毫克/升;PH值7~8;总硬度为60~160毫克/升。铜仁地区还有丰富的流水和冷水资源,为特种水产的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将各种水资源配合使用,将会使养殖对象常年处于适温范…  相似文献   
6.
加强放牧期(6—9月份)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增加产奶量、促进幼牛生长、降低饲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管理要点简述如下: 一、放牧初期禁止“跑青”,规划牧地1.放牧前准备工作做好牛群的健康检查、编群、削蹄、锯角,做好牧区划分及维修水井等工作。2.合理利用草原实行划区轮牧在草高15厘米以上的草地才适宜放牧。每  相似文献   
7.
玉米青貯饲料已在养牛业中广为利用,是奶牛日粮中的重要组成,特别在冬春季更是不可缺少的饲料,但玉米青貯饲料存在着干物质量少、粗蛋白含量低的缺点。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青貯质量,摸索添加剂添加方法及饲喂效果,给大面积推广和利用取得科学依据,于1983—1984年在安达市种畜场开展了添加剂玉米青貯试验。在玉米青貯中添加尿素、硫酸氨、氯化钴,以提高玉米青貯中粗蛋白含量;增加硫元素,促进含硫氨基酸的合成;增加钴元素,给合成B族维生素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胶南地区刺参养殖池中常见的一种对刺参危害较大的刚毛藻品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对其繁殖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刺参室外池塘养殖期敌害藻类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藻是曲褶刚毛藻(Cladophora flexuosa)。4月中旬,当池塘水温从13.5 ℃逐渐升高时开始出现;5月水温20 ℃左右时达到繁殖高峰,生物量达500 g·m-2;6月池塘水温升高至25 ℃后开始衰亡;7月水温达28 ℃后腐烂消亡。在刚毛藻繁殖初期应提高水位或及时清除池塘底部的刚毛藻,以防其大量生长,死亡后败坏水质,造成刺参死亡。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津冀沿海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梭子蟹有两种不同表现症状:一种症状为停止摄食,空胃、空肠,行动迟缓;肌肉白浊、不透明,最后乳化呈牙膏状;该病死亡率达60%~70%,称之为"肌肉白浊病"。另一种症状为壳软,停止摄食,行动迟缓;肌肉变白浊、水样变化、萎缩;体腔液及组织坏死液化后从组织中大量渗出,不凝固;死亡率可达90%以上,称之为"牛奶病"。通过疾病流行特征、组织病理、病原超微结构等分析,初步判断肌肉白浊病由一种微孢子虫感染而致,虫体大小(1544±250)nm,呈椭球形,极丝圈数8~9圈,具孢壁[厚(130±22)nm],纤毛(长120~500 nm)、极体[(726±200)nm]、极管、固定盘、质膜、核等结构;牛奶病则是由一种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感染而致,虫体大小8~10μm,卵圆形,体表多皱褶、凸起,由细胞壁、多核、纤毛等组成。两种患病蟹的肌肉组织病变明显不同:患肌肉白浊病的蟹肌纤维断裂、溃散、浆质化,肌束减少并被团状集聚的寄生虫充斥、占据。电镜观察显示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出现大量空泡结构;肌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消失。患牛奶病的蟹肌束间隙变大,大量血卵涡鞭虫或充斥在间隙中或附着在肌纤维上,导致肌纤维断裂、离散解体,甚至溶解性坏死,组织呈水样变化。电镜观察也证实这两种寄生虫可同时感染三疣梭子蟹个体的同一组织;当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后,两种寄生虫均能寄生在融合后的胞浆中。从发病史来看,肌肉白浊病和牛奶病的发生有蔓延趋势,死亡率趋向更高,已逐步成为三疣梭子蟹养殖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0.
对2014年3月山东省蓬莱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保苗场患“肠炎病”的刺参进行了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利用氟苯尼考为治疗药品,以脏壁比、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判指标,探讨了3种不同用药方式(口服、药浴、口服+药浴)对刺参保苗期“肠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刺参“肠炎病”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附着能力弱,摄食和活动能力差,解剖后可见肠道内食物不连续,肠腔内有大量黄白色粘液或浓状物质,肠道壁变脆、韧性差且易断裂,显微镜下观察到肠道存在大量细菌;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刺参肠道绒毛膜散乱、粘膜层溃散,结缔组织散乱,且与肌肉层分离较明显.自刺参肠道处分离出优势度最高的细菌In-1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刺参“肠炎病”致病菌,该致病菌主要来源于饲料藻粉.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和gyrB)鉴定该菌株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株对头孢三嗪、阿奇霉素、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不同用药方式的治疗效果显示,使用氟苯尼考药浴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刺参经药浴治疗后增重率达(24.23±0.41)%,特定生长率达(0.77±0.01)%/d.本研究可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