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刀鲚仔稚鱼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5-10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用小型拖网各采样1次.195次拖网共采获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9 358尾,体长范围为3.0~61.2mm,优势体长为6.0~25.0 mm,以10.0~16.0 mm的弯曲期和13.0~21.0 mm的后弯曲期仔鱼为主.采获数量以7月最高,占总数55.0%,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南支和北支上游,有3个站位(St.5、St.7、St.10)数量较高.其中有1个站位(St.7)刀鲚仔鱼的平均体长按月呈递增趋势,表明刀鲚仔稚鱼有利用沿岸碎波带作为早期生长场所的习性.根据刀鲚仔稚鱼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分布和数量变动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刀鲚成鱼资源量贫乏的现状,建议有关部门限制鳗苗定置网等作业,并加强对沿岸碎波带保育场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探究河道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河道水体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上海徐汇区代表性的城市河道进行了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2种,其中轮虫25种,桡足类4种,枝角类3种。全年浮游动物优势种12种,包括轮虫10种,桡足类1种,枝角类1种。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差异显著,浮游动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浮游动物的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氮磷比、叶绿素a浓度和溶解氧是影响该水体浮游动物群落差异的显著环境因子。运用水质理化因子、多样性指数及浮游动物优势种进行水质污染水平评价,判断该河流水质状况属于中污型。调查结果可为上海市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鮻鱼稚鱼在沿岸碎波带的出现和滞留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到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 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7年6-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的刀鲚仔稚鱼早期发育的观察,研究了其外部形态发育特征.卵黄囊期仔鱼已开口,各鳍无鳍条.前弯曲期仔鱼背鳍鳍条完全形成,胸鳍下部鳍条开始出现.弯曲期仔鱼上颌骨后缘开始向后延伸,脊索末端开始上弯;胸鳍开始出现2-3枚游离鳍条,腹鳍形成,尾柄部出现少量鳞片.后弯曲期仔鱼肌节呈"W"型,尾下骨完全形成,其后缘与体纵轴垂直;胸鳍6枚游离鳍条完全形成;稚鱼期体型已基本接近成鱼,上颌骨后缘伸达前鳃盖骨,胸鳍6枚游离鳍条延长,腹鳍明显后移至背鳍基底中部下方.比较同属鱼类的早期发育特征,刀鲚仔稚鱼除了肌节数最多的特征之外,还具有鳞片形成时间较早,胸鳍游离鳍条延长时间较晚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吴美琴 《湖南农机》2012,39(3):235-236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梁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鲻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和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结果。HCG 1 000 IU/kg和LRH-A210μg/kg配合使用,在水温22~25℃时,盐度25~32,鲻鱼的催产效应时间和受精卵孵化时间分为别36 h和52 h。鲻鱼卵属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316.4±6.9)μm,卵黄囊直径为(190.8±5.4)μm。鲻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7个阶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出膜期。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效应时间和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温度为18~21℃时,孵化率最高,为82%。  相似文献   
7.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到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 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春、夏季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春、夏季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月变化,2004年和2005年5-8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14 309尾,其中2004年5 921尾(平均密度109.6尾/网),2005年为8 388尾(平均密度186.4尾/网),属于24科,53属,约62种。2年均以5月份种数最少,但2004年6、7月种数最多,2005年以7月种数最多。2004年7月平均密度最大(311.9尾/网),5月最小(20.8尾/网),而2005年最大平均密度出现在6月(459.1尾/网),最小平均密度为8月(29.3尾/网)。2年春夏季的优势种前3位一致,均为刀鲚(Coilia na-sus)、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斑尾刺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长江口碎波带中,既栖息着洄游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也栖息着沿岸和近海海水鱼类及淡水鱼类仔稚鱼。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出现量与长江径流存在着正比关系。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最优势种刀鲚仔稚鱼的出现和生长变化规律,建议不仅要限制深水张网和鳗苗定置网,还要充分治理沿岸生活污水排放,加强对沿岸碎波带保育场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隐匿性甲状腺疾病,其发病率比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得多。目前,国内外就SCH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临床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少涉及动物及相关机制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相关机制研究的基础,建立良好的SCH的动物模型,对于其机制研究意义重大。论文通过国内外SCH动物造模方法的比较,探讨其异同和优缺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建立化学发光免疫(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法,对梭鱼血清中主要卵黄蛋白原(Vg)类型(B类型;VgB)进行定量测定。梭鱼VgBCLIA法按两步法操作进行,使用纯化的梭鱼VgB制备特异型抗血清(a-VgB)。优化抗体浓度和培育时间等检验条件后,检验范围设定为3.91~500ng/mL。卵黄发生期的梭鱼雌鱼血清和雌激素处理后的梭鱼稚鱼血清稀释曲线与纯化的梭鱼Vg曲线平行,而梭鱼雄鱼稀释血清中几乎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学反应。对天津原种场养殖的10尾梭鱼血清VgB水平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雌鱼(9尾)血清中检测到VgB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3.0~2700.1μg/mL,并表现出随着卵巢发育而增长的变化趋势。相对而言,成熟梭鱼雄鱼血清VgB水平则极低(2.7μg/mL),表明在其生长环境中不存在雌激素活性。另外,所有个体的组织学观察也未呈现出明显的性腺异常情况。研究为梭鱼主要雌激素诱导生物标志物(VgB)的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较以往的检验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水生环境中雌激素活性的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