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韦兰英  陈宗永  吴延志  邓慧夫 《农业与技术》2014,(4):173+176-173,176
通过对南宁市南湖浮游生物的监测,可知浮游植物有27种,6大门;浮游植物生物量为10.061mg/L,个数为1527个/L;浮游动物有16种,4大门;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28627mg/L,个数为231.84个/L。根据浮游生物的生物量的计算,得出南湖的渔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大水面鱼病防治由于水体自然条件复杂、患病样品取样检查比较难,刚发病时症状不明显,当出现一定量死鱼的时候已经是大规模暴发的前兆,因此容易造成误诊和延误治疗的情况出现.同时水体面积大导致用药量大、费用高,用药量不足就会导致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用药过量又可能对鱼类造成危害,这些都可能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鲢中华鳋鱼病是大水面的常见病之一,它是由于中华鳋寄生于鲢、鳙鱼的鳃上产生的病害.中华鳋的寄生破坏了鱼的鳃组织,不但使组织增生,造成鳃丝末端肿胀发白,严重时使鳃丝末端弯曲和变形,影响了鱼的呼吸;而且也易使伤口被细菌侵入而引起局部炎症,并发烂鳃病及败血病等,严重的会引起鱼类的大批死亡.2012年5月份南湖暴发了鲢中华鳋病,病情在2个月内反复了两次,死鱼多达3 000kg以上,但是经过我们的及时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这两次鱼病的防治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7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对南湖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南湖浮游动物有48个种(属),年平均密度529.6 ind./L,年生物量平均值1.420 mg/L,夏季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冬季最低,其季节变化趋势都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鳙鱼产潜力为87.95 kg/hm~2,合理放养量176尾/hm~2。  相似文献   
4.
草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在南湖富营养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生态修复是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探索南宁市青秀区南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方法及途径,观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情况,利用帆布及脚手架等材料在上湖区域搭建约670 m~2、水深1.6~2.0 m的围隔试验区。清除实验区内鱼类以减少对水体的搅动,投放EM菌种增加透明度,然后种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待沉水植物生长良好后再投放鲮(Cirrhinus molitorella)、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蚌(Anodonta)等水生动物,建立新的生态系统;苦草种植密度为1.4 kg/m~2,鲮、环棱螺、河蚌的投放密度分别为6 g/m~2、10 g/m~2、1 g/m~2。结果显示,新的生态系统经过5个月构建完成并趋于稳定,试验水体水质从原来的地表Ⅴ类水提高至Ⅳ类(GB 3838-2002);透明度从0.25 m上升并稳定在1.8 m,透明度增加了6.2倍;高锰酸盐指数(COD_(Mn))从8.8 mg/L下降至2.6 mg/L,整体下降了70%;总磷(TP)从0.10 mg/L下降至0.04 mg/L,减少了60%;总氮(TN)从1.37 mg/L下降至1.17 mg/L,下降了14.5%;叶绿素a(Chl-a)从51 mg/m~3下降至4.6 mg/m~3,下降了91.1%。与整个湖区相比,试验区透明度提高了3倍以上,高锰酸盐指数降了3.7%,总磷降低了63.6%,总氮减少了4%;叶绿素a减少了89.4%。试验表明,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总磷,抑制藻类生长,显著提高透明度,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以在南湖大面积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亩产340公斤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