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了建立优化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采用水质国标检测方法分析了珊瑚石生物滤池在不同氨氮和溶解氧(DO)负荷实验条件下对养殖废水中氨氮、化学耗氧量(COD)及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进水氨氮浓度对出水氨氮(正相关)、COD(正相关)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当进水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时,滤池对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82.1%±3.3%;COD平均清除率为7.1%±1.5%;SS平均清除率为5.8%±1.6%)。DO浓度对水体氨氮(负相关)和COD(负相关)处理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DO浓度为5.0~7.0 mg/L时,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78.7%±3.5%;COD平均清除率为23.0%±5.3%;SS平均清除率为7.1%±2.0%)。因此,本实验环境下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珊瑚石生物滤池在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DO浓度为5.0~7.0 mg/L时,对水体中的氨氮、COD、SS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蓬莱玉参(Apostichopus sp.)体壁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化方法对蓬莱玉参(Apostichopus sp.)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评价了这一水产养殖新品种的营养和开发价值。结果显示,蓬莱玉参体壁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1.29%、5.25%、0.23%和3.09%,其中,粗蛋白质和灰分高于刺参,粗脂肪低于刺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蓬莱玉参体壁中氨基酸总量为53.76%,明显高于刺参,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接近于FAO/WHO的推荐模式,属于质量较好的蛋白质;蓬莱玉参体壁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25.63%,占氨基酸总量的47.66%,且各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刺参,鲜美程度要好于刺参。蓬莱玉参体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为26.47%,DHA+EPA为12.08%,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为3.19,均高于刺参,因此,脂肪质量优于刺参;蓬莱玉参体壁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Ca、P比例适宜,并富含VB6和VB1,其中,VB1含量为1.30 mg/100 g,含量远高于刺参。研究结果表明,蓬莱玉参营养价值优于刺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温度和盐度渐变试验,研究了狼鳗(Anarrhichthys ocellatus )幼鱼的温度和盐度耐受范围.结果表明:狼鳗幼鱼的最佳生长温度为9~16℃,在降温和升温试验中,当温度逐渐低于9℃或者高于16℃后,狼鳗幼鱼逐渐出现不适症状,最低和最高耐受温度分别为0.5℃和24℃.狼鳗幼鱼的最佳盐度范围为20~38,最低和最高耐受盐度分别为6和44.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0.05);不同附着基材质附着密度结果显示,室内采苗阶段黑蝶贝壳附着效果最好,而后依次为海菊蛤壳>牡蛎壳>混凝土饼>黑色遮阳网>绿色聚乙烯网片。在自然海区养殖30d后,海菊蛤壳和牡蛎壳附着及生长效果最优。本研究首次成功开展了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获得了其胚胎和稚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在南海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上旬-8月上旬,对山东荣成靖海湾池塘养殖的海蜇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蜇幼体放入池塘后生长迅速,从6月1 H放苗到8月1日收获海蜇,伞径从2 cm左右生长至30-40 cm,甚至可以长至50 cm.不同大小海蜇的体重(湿重)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0.176 x28914( R2=0.990...  相似文献   
6.
海蜇浮游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2条件下,初生碟状体(伞径2~3mm)经过20 d的培养,棒状附着器形成,发育成为幼蜇(15~20 mm).测定分析了人工培养的初生碟状体到幼蜇的摄食量和生长规律(伞径和体重),2~20 mm的海蜇幼体伞径日生长率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2.748 8e0.1018x,体重与伞径的关系式为Y-6×10-5-0.5χ3.5475,摄食量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43.537χ1.775.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国近海常见大型钵水母对鱼类资源补充的影响,本实验利用清除率法比较研究了伞径4 cm的3种大型水母幼体—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仔稚鱼的捕食量。结果表明,3种水母均可捕食牙鲆和许氏平鲉仔稚鱼,其捕食率随仔稚鱼生长而降低,其中海月水母可捕食规格15 mm牙鲆和20 mm许氏平鲉,海蜇能够捕食规格20 mm牙鲆和30 mm许氏平鲉,沙海蜇可捕食30 mm许氏平鲉;仔稚鱼密度对水母捕食率影响不显著,牙鲆的变态和底栖生活是其逃避被水母捕食的有效手段;不同水母物种对仔稚鱼的捕食效率主要与其活力相关,水母结构和毒性也是重要因素,相同规格3种水母对仔稚鱼捕食率由高到低为海蜇沙海蜇海月水母。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水母与鱼类的动态关系,研究海洋鱼类的自然资源补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金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精子全长为191.84μm(n-10),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其中,头部主要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尾部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3个部分.头部顸体为呈倒"U"字形的囊状体,亚顶体腔呈形.细胞核细长,呈圆柱状,稍弯曲,为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核后窝偏离细胞核中心位置.尾部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研究了海月水母的排精诱导因素、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长光照(14 L:10 D)、饥饿、机械损伤等因素能有效诱导性成熟的海月水母排精;海月水母体内受精过程为:雌性海月水母伞缘触手将雄性排出的精子细丝收集到伞缘的食物囊处,通过口腕进入口腕基沟,先后经胃口腕沟、胃循环沟等水管系统到达卵巢,精子与成熟卵子结合完成受精;海月水母受精卵为球形,卵径150 μm左右,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卵裂期、囊胚形成期、囊胚期、原肠胚形成期、原肠胚期及浮浪幼虫期6个时期。受精卵在22±1℃的水温下,经29 h 20 min发育为浮浪幼虫,经过73 h 20 min发育为四触手螅状体。海月水母体内受精,胚胎体内发育的繁殖模式有利于幼体的存活,这或许是其广泛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热带地区红螯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传统池塘进行改造后采用生物饵料进行红螯螯虾生态养殖,养殖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养殖水体质量,同时提供较优的营养来源。经过8个月的生态养殖,获得体表洁净且健康具有活力的成虾,每亩约可收获1800尾成虾,每尾平均体重约100g,亩均纯利润1.2万元以上。该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具有较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可在热带地区进行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