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冻方法及原材料处理方式对明虾(Penaeus chinensis)解冻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漳州东山港明虾为研究对象,将明虾在(-26±0.5)℃条件下冷冻72 h,并采用4种方式处理冻结明虾,即不同解冻方法处理、复合磷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2∶1∶1)处理、反复冻融处理和不同冻藏时间处理.以解冻后明虾的pH、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盐溶性蛋白含量、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探讨明虾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解冻效果.【结果】与空气解冻与静水解冻方法比较,微波解冻及冰箱解冻可以显著维持明虾的解冻品质;在冰箱解冻基础上,添加0.2%复合磷酸盐处理可显著降低其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并有效维持其盐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冻融次数,明虾解冻pH、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pH、蒸煮损失率差异显著,明虾盐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延长冻藏时间,明虾解冻pH、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呈现上升趋势,而盐溶性蛋白含量及菌落总数出现下降,各水平间指标差异不明显;pH与汁液流失率及菌落总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609与0.714,汁液流失率与蒸煮损失率相关性较大(r=0.916),蒸煮损失率与菌落总数r=0.562,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明虾科学的冷冻贮藏,提高解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短期饥饿胁迫对彭泽鲫幼鱼生理学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4. 35±0. 59) g的彭泽鲫为供试对象,随机分成3组,各组分别饥饿处理0(对照组)、14、28 d,检测短期饥饿胁迫对彭泽鲫生长、全鱼营养成分、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胁迫28 d时,彭泽鲫幼鱼的体质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8. 12%(P 0. 05)。饥饿胁迫14 d和28 d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 57%和39. 16%(P 0. 05);全鱼粗蛋白含量在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 64%和9. 47%(P 0. 05)。随着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彭泽鲫幼鱼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下降,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8. 65%和41. 83%(P 0. 05);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平稳后急剧下降,饥饿胁迫28 d时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 84%和58. 92%(P 0. 05)。饥饿胁迫14 d和28 d时,总抗氧化能力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9. 67%和44. 08%(P 0. 05);丙二醛含量在整个饥饿胁迫过程无显著性变化;肝脏糖原含量随饥饿胁迫时间的延长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饥饿胁迫14 d和28 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6. 90%和18. 84%(P 0. 05)。综上,在饥饿胁迫期间,彭泽鲫主要是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同时也会消耗少量的蛋白质来维持生长和代谢,肠道消化酶活性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短期饥饿未对彭泽鲫幼鱼造成不可逆转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膨化、颗粒等不同加工工艺的饲料对彭泽鲫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消化能力的影响,使用同一配方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按每日4次投喂初重为(38.71±0.17)g的彭泽鲫56 d,试验分为膨化组、交替组、颗粒组。膨化组全程投喂膨化饲料,交替组第1、3、5、7周投喂膨化饲料,第2、4、6、8周投喂颗粒饲料,颗粒组全程投喂颗粒饲料。结果显示:膨化组增重率较交替组、颗粒组分别增加9.01%和32.34%(P <0.05),交替组增重率较颗粒组增加21.4%(P <0.05)。膨化组特定生长率较交替组、颗粒组分别增长6.86%和23.86%(P <0.05),交替组特定生长率较颗粒组增加15.91%(P <0.05)。膨化组饲料系数较交替组、颗粒组分别降低9.93%和17.58%(P <0.05),交替组饲料系数较颗粒组降低8.48%(P <0.05)。膨化组、交替组的水分较颗粒组分别降低了4.38%和4.06%(P <0.05)。膨化组、交替组的粗蛋白质较颗粒组提高8.49%和9.54%(P <0.05)。膨化组、交替组的粗脂肪...  相似文献   
4.
黑尾近红鲌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以来,先后在南昌、赣州等地开展了黑尾近红鲌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效益明显,示范效果良好。介绍了黑尾近红鲌池塘鱼种培育、成鱼养殖有关技术模式与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血浆和血清样品,检测并比较其7项生化指标的异同。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脂(TG)及总蛋白(T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二者总胆固醇(T-CHO)和血糖(GLU)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项生化指标检测血清与血浆间存在高度相关性(0.9380.05),表明星斑川鲽部分血液指标受个体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对星斑川鲽的血液学诊断及营养水平对其血液学指标影响的考察中,应充分考虑鱼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制成6种含有不同锌水平的精制饲料(19.95,71.06,118.50,174.00,226.10和411.20mg/kg),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研究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成分、组织锌积累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增加,星斑川鲽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在174.00mg/kg锌饲料组达最大值,而锌水平高于174.00mg/kg时,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SGR)变化不显著(P>0.05),SGR和WGR的变化趋势相同,且S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74.00mg/kg锌饲料组;全鱼营养成分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锌添加量为0mg/kg饲料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411.20mg/kg锌饲料组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当饲料锌水平为118.50~411.20mg/kg时,全鱼、脊椎骨和血清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但与2次/d和3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周日不投)组和3次/d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水分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肌肉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1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渔用中草药应用效果,本研究控制中草药发酵过程中的含水量、接菌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采用单因素试验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蒽酮-硫酸法测定中草药发酵后的多糖含量,最终确定该中草药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含水量50%,接菌量4%,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72 h.本研究可为渔用中草药的发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和葡萄糖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肝脏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糖原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等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其中脂肪设5%、10%2个水平,葡萄糖设10%、20%、30%3个水平,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14.79±0.13)g的大黄鱼幼鱼5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WGR和SGR随饲料葡萄糖水平增加而降低,30%葡萄糖组的WGR和SGR显著低于10%葡萄糖组(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全鱼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在饲料脂肪水平相同时,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30%葡萄糖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10%葡萄糖组(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丙酮酸激酶(PK)、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6-磷酸葡萄糖酶(G6 Pase)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肝脏GK、PFK活性升高,肝脏PEPCK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由结果可知,与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相比,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含量的平衡,有效利用饲料中的葡萄糖。综合本试验结果,建议大黄鱼幼鱼阶段饲料适宜的脂肪和糖水平分别为10%和2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养成期彭泽鲫生长、体组成、抗氧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4种含有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CO)和大豆磷脂(SL)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53.63±0.10)g的养成期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56 d。结果显示:大豆磷脂组增重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较菜籽油组提高了5.91%,与鱼油、豆油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全鱼粗灰分均无显著影响。鱼油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大豆磷脂组提高了6.24%(P<0.05),与豆油组及菜籽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豆油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大豆磷脂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菜籽油组提高了19.89%(P<0.05),但与鱼油和豆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鱼油组和大豆磷脂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分别较菜籽油组提高了11.04%和10.48%(P<0.05),但与豆油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以上4种饲料脂肪源对鱼体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鱼油、豆油和大豆磷脂可作为养成期彭泽鲫饲料合适的脂肪源,而菜籽油不适宜作为彭泽鲫饲料的单一脂肪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