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2.
3.
为揭示淹没环境下喷嘴高压射流空蚀的作用机理及沿程参数作用,基于空泡演变过程,利用有限体积法采用混合多相流模型对网衣清洗装备喷嘴空化程度、速度分布及射流空蚀强度进行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嘴空化初生、生长及溃灭主要发生在流场外围区域,试验样靶空蚀区以圆环形式呈现,在圆环冲蚀区内分布密集的冲蚀凹坑,中心区域有明显的冲蚀斑痕;空蚀强度受喷嘴结构参数影响较大,与入口直径D=4 mm~6 mm喷嘴比较,D=3 mm喷嘴最大气相体积分数提升了6.4%~19.5%;喷嘴出口扩口角结构大幅度提升了喷嘴空化强度,在样本值内30°出口角喷嘴空蚀效果最佳;相同喷嘴缩口直径下,长径比n=3~6范围内,长径比的增大提升了喷嘴的空化强度;喷嘴直径D、出口角度α、长径比n对空蚀作用的影响程度顺序为α>D>n。 相似文献
4.
流速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因子。为了了解鱼类在中等流速区的游泳行为,探究其对水流的适应特征,利用鱼类游泳能力测定装置,以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 幼鱼[体重(9.82 ± 3.81) g,体长(8.56 ± 1.11) cm)]为对象,采用递增流速法,分析了游泳过程中的非疲劳贴网行为与姿态转换行为。结果表明,在22 °C 水温条件下,鲢幼鱼平均相对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 Ucrit) 为(6.00 ± 0.93)BL/s;其非疲劳贴网速度(no-fatigue impingement speed, Uimp)与临界游泳速度呈线性正相关,Ucrit = 1.03 Uimp + 1.26 (R2 = 0.86,P<0.01) ;姿态转换速度(gait transition speed, Utran)与临界游泳速度呈线性正相关,Utran = 0.59 Ucrit + 1.55 (R2 = 0.43,P<0.01) ;非疲劳贴网速度与姿态转换速度呈线性正相关,Utran = 0.51Uimp + 2.72 (R2 = 0.41,P<0.001) 。在中等流速范围内(2~4 BL/s),实验鱼摆尾频率(tail beat frequency, TBF)和单次摆尾周期前进距离(stride length, SL)均随流速增加而增大。首次出现非疲劳贴网的流速为4.62 BL/s,流速增至5.08 BL/s时出现姿态转换行为。发生姿态转换后,TBF开始下降,而SL随流速增加快速增大。研究显示,鲢幼鱼非疲劳贴网行为对游泳能力和姿态转换速度有显著影响,且非疲劳贴网行为与姿态转换行为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自然环境中鱼类生态行为研究、鱼类资源保护及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