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加快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和有效利用,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塌陷区人民生活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主要针对难以利用的不规则塌陷水面,将其打造成高标准养殖池塘,并探索斑点叉尾(鱼回)绿色养殖,对其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评估。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研究区位于济宁市西南部的鱼台县,  相似文献   
2.
南四湖水环境状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及湖内15个站点的水质监测参数-叶绿素a (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从年际、年内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监测点对南四湖及其入湖河流水质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南四湖的资源保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湖区氮、磷浓度分布不均,空间分布具有非均一性;2010年与2004年相比,TN、COlMn有波动,总磷和叶绿素a分别下降了65.00%和60.59%,透明度升高了40.62%.南四湖及其周边河流水质总体有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有所好转,但远低于Ⅲ类水质标准,尤其南阳湖,有些监测点已达重度富营养.通过对该水域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东平湖外来湖鲚(Coilia nasus)对湖区的生态效应影响,于2017年在山东省东平湖采集湖鲚样品,通过鉴定其胃含物组成,从食物网层面剖析湖鲚对湖区产生的生态影响。调查共采集湖鲚340尾,其中300尾为1+龄湖鲚,其余40尾为2+龄湖鲚。通过湖鲚饵料生物组成可以看出,1+龄湖鲚主要摄食淡水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和枝角类,而对轮虫的摄食数量较少;2+龄湖鲚的饵料生物中,游泳动物是最重要的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0 365.04,其次为桡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数为4 773.59,2+龄湖脐的食性更偏向于肉食性鱼类。结果表明,湖脐对东平湖生态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需及时捕捞。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的水质现状,于2021年对4个湖区7个站位进行了周年调查,并采用单因子分析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水体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为0.166±0.015mg/L和0.050±0.009mg/L,总氮、总磷和CODMn浓度分别为1.767±0.191mg/L、0.053±0.005mg/L和10.58±0.46mg/L并分别超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76.69%、6.76%和76.4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介于46.78~66.16,南四湖总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但部分水域仍存在较重的富营养化问题。伴随南水北调东线的常态化调水及多种水质涵养措施的实施,南四湖水体的富营养状况有所转好,但在部分季节的部分区域仍存在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东平湖位于山东省东平县西部,总面积627 km2,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和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常年水面1.7万hm2(25万亩),兼具黄河下游蓄水滞洪的重要作用,同时,东平湖还是\"南水北调\"东线水利工程的最后一级调蓄湖,是\"南水北调\"与\"西水东送\"工程中的重要枢纽,具有防洪、调蓄、灌溉、供水、清洁养殖等多种功能.近...  相似文献   
6.
该文于2016年5月、8月、11月对黄河三角洲海水池塘梯度利用水质状况进行了3次调查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梯度利用过程中各池塘溶解氧(DO)、含盐量和pH值变化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1.03~6.02mg/L、25.60~186.55和2.54~8.66;调查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变化范围为1.34~91.44...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石油污染现状和石油污染物对该地区土壤、水、空气以及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论述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热点分析,最后结合\"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南四湖敞水区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四湖敞水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周年调查,分析了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影响水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水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南四湖敞水区共有水生植物15种,其中沉水植物9种、浮叶植物3种、漂浮植物3种;沉水植物是敞水区的主要植物类型,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呈片状镶嵌分布。不同调查站位中,7~#具有最高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且仅7~#Shannon-Wiener指数大于2(2.25),2~#、4~#、6~#、8~#、9~#、10~#、11~#、13~#介于1~2,3~#、5~#、12~#、14~#和15~#介于0~1;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同Shannon-Wiener指数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和人为干扰是造成南四湖敞水区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东平湖刀鲚(Coilia nasus)的基础生物学数据, 并为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本研究根据 2021—2023 年东平湖定置三层多目刺网调查获得的刀鲚体长、体重数据, 利用 ELEFAN_GA 技术对刀鲚的生长和死亡参数进行估算, 拟合 Von Bertalanffy (VBGF)生长方程, 构建了基于体长结构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和单位补充量产卵亲体量(SSBPR)模型。结果显示, 东平湖刀鲚体长范围为 4.9~26.2 cm, 平均体长为 (12.2±2.4) cm, 体重范围 1.1~51.8 g, 平均体重为(6.6±4.5) g; 使用基于 bootstrap 的 ELEFAN_GA 方法估算刀鲚渐进体长 L=31.65 cm, 生长速率 K=0.66, 理论生产起点年龄 t0= ‒0.23, 季节性生产振幅 C=0.65, 1 年中生产最快的时间段 ts=0.40; 刀鲚的总死亡系数 Z=2.71, 自然死亡系数 M=1.074, 捕捞死亡系数 F=1.641、开发率 E=0.604, 平均选择体长 L50=9.15 cm; YPR 模型结果显示, 随着 F 增大, YPR 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生物学参考点 F0.1Fmax 的值分别为 0.978 和 2.204; SSBPR 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 SSBPR 呈下降趋势, 现阶段捕捞强度介于 F20%(2.848)与 F40%(1.065)之间, 略大于 F35%(1.286)。综上所述, 东平湖刀鲚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在与其他地理群体对比中, 东平湖刀鲚在生物学参数上的差异体现了其生长过程的空间异质性, K 值最大表明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生长到接近极限体长, 说明东平湖饵料丰富, 而同时较高的开发率和较低的开捕体长则表明目前东平湖刀鲚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SSBPR 曲线得出现阶段捕捞强度小于极限值 F20%, 略大于生物学参考点 F35%。研究结果表明, 为使东平湖刀鲚资源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平衡, 可在适当减少渔船数量以降低捕捞强度的情况下, 通过增大网目尺寸以增加开捕体长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11月,对2012年4月在南四湖增殖放流的鲢、鳙生长状况进行了连续5次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鲢体质量变化在50-400g范围内,为1-2龄;鳙体质量集中在50-350g,为1-2龄;增殖鲢生长(L,体长;W,体质量)与捕捞时间的关系方程为:L=12.633+2.3391M+0.0648M2,W=-89654+61.933M+2.3341M^2;鳙L=13.186+1.004M+0.2449M2,W=99.204-33.203M+12.141M2。捕获南四湖鲢、鳙个体远未达到渐进体质量乃至拐点体质量,尚处于快速生长期,在增殖放流与捕获中应加强科学规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