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为了解不同季节不同鱼类不同组织中的不同脂肪酸含量,科学地指导鱼类膳食消费,本实验研究了冬夏两季,采集自上海市场常见的5种经济鱼类:大黄鱼(海洋肉食性),银鲳(海洋杂食性),日本鳗鲡(淡水肉食性),莫桑比克罗非鱼(淡水杂食性),草鱼(淡水草食性),分别检测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显示,5种鱼肌肉脂肪酸谱存在显著差异,并与各自的生活环境及食性均有关系;在鱼的腹腔脂肪或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s)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含量较高,且与组织脂肪含量密切相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和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s)含量较低,且与组织脂肪含量关系不大;大黄鱼和银鲳各肌肉组织中的n-3 PUFAs、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以及n-3/n-6值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草鱼,并与组织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冬季草鱼腹部肌肉、莫桑比克罗非鱼尾部肌肉以及日本鳗鲡和银鲳的肝脏中的n-3 PUFAs含量较夏季高。研究表明,脂肪酸组成与物种、食性、水域环境以及季节温度和组织部位均有关系。从补充n-3 PUFAs摄入的角度分析,日本鳗鲡、大黄鱼和银鲳营养价值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草鱼,冬季鱼类的营养价值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筛选出与抗哈维氏弧菌病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并进行QTL定位,以2014年感染实验中存活率为52.22%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家系F1412(Family+年份+家系号)为材料,采用混合分离子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169个微卫星标记(SSR)进行筛选,得到1个可能与哈维氏弧菌病相关的微卫星标记scaffold479_23523。用scaffold479_23523所在的连锁群LG18上的37个SSR对94尾抗病、感病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得到3个图谱:整合图谱(LG18)、雌性图谱(LG18F)和雄性图谱(LG18M),并用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单标记分析和QTL定位。模式一得到3个显著性相关标记(P0.05)和1个极显著性相关标记(P0.01),图谱LG18F定位出一个区间qE-F1;模式二得到4个显著相关标记(P0.05)和1个极显著相关标记(P0.01),图谱LG18M定位出两个区间qE-M1、qE-M2。在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布范围上,区间qE-F1包含了qE-M1及qE-M2,因此qE-F1更可能与抗病性状相关。本研究开发出了抗哈维氏弧菌病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及QTL区间,为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7.
8.
9.
贝类增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9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面积达到115.4万公顷,贝类产量1053.05万吨,占海水养殖总量的74.9%.然而,双壳贝类属于滤食性生物,在滤食饵料生物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摄入体内.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近年来,食用贝类造成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贝类出口贸易同样受到制约,1997年起欧盟禁止进口我国的贝类和贝类产品,我国的鲜活双壳贝类对美国出口也一直没有打开,十多年的封关对我国的贝类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行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能力验证样品制备方式单一,现用能力验证样品实际检测分析难度与真实样品之间存在差距的现实问题,实验采用药浴给药的方式,研究了水温、药浴时间等因素对草鱼肌肉中AOZ残留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25℃、鱼体规格900~1 100 g、药浴10 h的条件下,草鱼肌肉中AOZ含量变化相对平稳,确立的药浴初始浓度x(μg/L)与草鱼肌肉中残留的AOZ浓度y(μg/kg)之间简单关式为y=0.22x。在此条件下制备了AOZ残留浓度为10.0μg/kg的能力验证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样品检测结果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符合能力验证样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