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浮游动物评价不同类型养殖水体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8月对湖南省常德市6种不同养殖类型水体(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外河、粗放式养殖水体、滤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和滤食性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和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外河最最小,为0.2661,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最高为3.7040。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均值外河最小为1.587 mg/L,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最大为2.627 mg/L。利用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生物量和密度评价水体状况,此次调查的6个水体中,外河与滤食性鱼类养殖2种水体属于贫营养型水体,肉食性鱼类养殖等其他4种水体属于中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2.
于2008年8月对湖南省西洞庭湖区40个典型养殖水体的浮游植物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40个养殖水体中共发现浮游植物67属101种,优势种类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十字藻(Crucigenia apiculata)、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卯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羽纹脆杆藻(Fragilaria pinnata)、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平均密度高达3.19×10^7个/L,变动范围9.46×10^4~1.32×10^9个/L。浮游植物密度与蓝藻密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40(P〈0.000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00~3.74。利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作为水体状况评价指标,初步评价表明,对于人工养殖水体而言,采用半精养模式的水体污染程度相对最轻。 相似文献
3.
转Hu-IFN-α基因草鱼雌核发育F1的遗传配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张学文等[1]通过分子重组,将人α干扰素(Hu-IFNα)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鲤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构建了能够在鱼体内表达的Hu-IFN-α基因重组分子,然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将重组基因注射入草鱼1~2细胞期的受精卵内,获得转抗病基因草鱼.此后,该项目研究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2-6],对转Hu-IFN-α基因草鱼接种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991)的攻毒实验表明:转Hu-IFN-α基因草鱼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抗性比普通草鱼提高了66%.但是,目前的转基因技术还无法使外源基因在鱼体内进行定点整合,目的基因在鱼体内的整合形式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紫菜(Porphyra sp.)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养殖海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紫菜通过不同的生殖方式来完成生活史,从而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紫菜的生殖主要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单性生殖是一种特殊的有性生殖。紫菜生殖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活史的多样性,这是进化过程中对不同环境做出的不同反应。紫菜的生殖和生活史受基因控制属遗传基础研究,它对紫菜的育种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紫菜生殖和生活史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旨为紫菜的育种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2-11月在青草沙邻近水域的采样调查,对调查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6属71种,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蓝藻和绿藻在群落中占有一定比重,此外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隐藻和裸藻。浮游植物物种多为温带近岸物种并有少量淡水物种,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在该水域全年都具有较高的优势度。青草沙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春季最高,为548.09 ind/ml,夏季其次,冬季最低,为2.19 ind/ml,冬季各站之间细胞丰度差异最小。该水域浮游植物密集区日迁移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而季节变动则主要受冲淡水转向影响,与长江冲淡水季节性扩展方向吻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类群存在季节差异,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动与长江冲淡水季节性转向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典范性对应分析表明,环境因子驱动长江口浮游植物群集产生季节变动,不同年份间存在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养殖湖泊,河蚬资源十分丰富。本研究对大通湖河蚬软体部分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结果显示,大通湖河蚬含肉率为 (13.01 ± 0.001) %,软体部分含水量为 (90.58 ± 0.01) %,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65.92 ± 0.27) %、(15.86 ± 0.02) % 和 (4.15 ± 0.03) %。所检测的 17 种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 7 种,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34.82 %;半必需氨基酸 2 种,占 4.19%;4 种呈味氨基酸占 39.87 %,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含量最高的两种氨基酸。苏氨酸的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均最高,分别为 120 和 103,而半胱氨酸+蛋氨酸均最低,分别为 88 和 50。结果表明,大通湖河蚬软体部分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特征,富含鲜味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zlis)基因组DNA按5、20和80μg/kg剂量体腔注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约0.1 mL/只),设注射等体积TE缓冲液为对照组,分别在第1、3、5、7天采样,测定该细菌DNA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刺激作用。结果显示:注射上述3种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中华绒螯蟹的THC、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血清PO、ACP活性,试验组蟹的上述免疫指标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20μg/kg体重剂量的刺激效果最好;但试验剂量的细菌DNA对血清AL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加酶益生素I 3种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80尾初始体质量[平均体质量(43.67±0.55) g]相近的健康鲤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2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15尾鲤鱼,分别饲喂:A(对照组)、B(添加枯草芽孢杆菌1000 mg/kg)、C(添加复合芽孢杆菌,2500 mg/kg)、D(添加加酶益生素I,100 mg/kg)4种不同饲料,试验期45 d.试验结果表明,①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有提高鲤鱼的生产性能的趋势,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最好;②饲料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鲤鱼躯体肥满度、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③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的体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加酶益生素I可显著提高鱼体灰分含量(P<0.05). 相似文献
9.
在容水40 L、放养5个海参、混养10、20或30个海胆的水槽中分别加入0、1、2、4或6个壳长(6.65±0.30)cm的栉孔扇贝,研究了扇贝密度对净化海胆和海参混养池水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扇贝密度极显著影响水体的叶绿素、氨氮、颗粒有机物(POM)和悬浮颗粒含量(P<0.01);显著影响水体的总颗粒物(TPM)含量(P<0.05)。每升水放养0.05个扇贝的水槽(即2个/水槽)中叶绿素的含量[(0.282±0.060)μg.L-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OM[(3.68±0.61)mg.L-1]和TPM[(13.47±0.92)mg.L-1]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扇贝放养后第2-3 d氨氮、POM、TPM和悬浮颗粒的含量显著增加,第3 d后保持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