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的生态经济性能,实验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定量分析该系统的能流和物流特点,通过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估该系统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性.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养殖系统投入的资源分为可更新资源(太阳能、风能、雨水能、地球循环能和河水能)和购买的外部资源(设施、苗种、电能、饵料、药品、劳动力、租金、维护费)两部分.养殖系统投入的总能值为4.51×1017sej/(hm2.a),其中可更新资源能值总和为1.24×1016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2.75%.河水能在可更新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为9.77× 1015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2.17%.购买的外部资源能值总和为4.38× 1017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97.25%.饵料投入在购买的外部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其能值为3.49×1017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77.33%,其次是劳动力,能值为2.29× 1016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5.08%.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TR为2.18×106 sej/J,产出能值交换率EERy为2.028,能值产出率EYR为1.028,环境负载率ELR为35.39,能值持续性指数ESI为0.029,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值指数EISD为0.059.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经济效益较高,但过多依赖购买的外部资源,对环境压力较大,可持续性较差.减少饵料投喂量、提高饵料利用率(如选择优质配合饲料及添加剂、改进投喂策略等)以及开展综合养殖是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口黑鲈养殖系统持续性、减小环境负载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罗非鱼湖病毒(TiLV)在多个国家流行,对世界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中国是罗非鱼第一养殖大国,尽管我国大陆还没有TiLV的正式报道,鉴于吉富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罗非鱼养殖品种,其对TiLV的感染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TiLV对吉富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随后在肝脏组织中克隆和测定了TiLV第6片段基因。罗非鱼湖病毒第6片段基因cDNA全长1 044 bp,开放读码框(ORF)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6.38 ku;5''非编码区(NCR)为19 bp,3''非编码区(NCR)为972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TiLV核蛋白(NP)。随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提纯了GST融合NP蛋白,在新西兰大白兔上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 200,且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感染组织中的病毒NP蛋白。对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发现肝脏组织坏死并形成合胞体,脾脏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坏死,含铁血黄素增多,头肾细胞坏死,鳃丝上皮细胞明显解离脱落,鳃小片黏连,脑组织细胞肿大。通过蛋白印迹法(WB)和免疫组化(IHC)对人工感染TiLV的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P蛋白在肝脏、脑、体肾和头肾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为了解吉富罗非鱼对TiLV的免疫反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测定免疫因子TNF-α和TGF-β在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头肾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2~24 h),病毒可显著抑制TNF-α和TGF-β在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宿主这些免疫因子来促进病毒自身早期的复制。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读TiLV的致病机理及其高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识食欲素(orexin)编码的多肽orexin B对半滑舌鳎摄食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成功构建了重组半滑舌鳎orexin B/pET-32a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N端含6个组氨酸分子标签的orexin B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大小为21.14 ku,在温度37℃条件下以1.0 mmol/L的IPTG诱导6 h的orexin B重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43.5%,并主要分泌于上清液中。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表明,获得的orexin B重组蛋白可被6×His抗体特异性识别。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半滑舌鳎orexin B重组蛋白。离体孵育实验表明,orexin B重组蛋白能促进下丘脑神经肽Y (NPY肽)的分泌和NPY,orexin mRNA的表达,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在激素和基因水平上调控下丘脑摄食相关神经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半滑舌鳎orexin B蛋白的批量制备及高效促食生物制剂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星斑川鲽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冷水性大型鲽类,生长速度快、病害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养殖价值。本实验采取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可逆环境的优选和淘汰,保持星斑川鲽优良性状和抗病能力。通过育苗实验探索不同阶段的适宜水温、盐度、饵料和其他指标,探索适宜养殖密度、饵料品种等工厂化高效养殖技术和工厂化育苗与池塘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形成规模化苗种生产,填补了天津市海珍品养殖的品种空白。 相似文献
6.
塞内加尔鳎品质好,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本项目试验借鉴相关技术和经验,根据其繁殖季节长、多次产卵的习性,通过亲鱼生殖调控,控制适宜的水温、盐度和光照,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经三年人工养殖试验,摸索和完善了人工育苗技术和不同的养殖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成为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新兴海水鱼类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7.
大港位于天津市东南,滨海新区南部,是滨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重要石化产业基地.全区总面积1 113.83 km2,人口51万.地处渤海湾心部,拥有25 km海岸线,内陆纵深40 km,流经河流众多,海淡水资源丰富,养殖水与滩涂面积345.5 km2,鱼虾贝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养殖品种27种.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9.0~16.0℃下,进行了2个室内受控实验,研究不同强度和颜色的光对仿刺参幼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体质量0.10~0.17 g)聚集行为的影响。实验1:将仿刺参幼参放在覆以黑色塑料布的白色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在距水槽7 cm的一端分别放置15 W、25 W、40 W、60 W和100 W的白炽灯泡,连续照射24 h,每隔2 h观察、记录仿刺参在水槽中不同区域的分布。实验2:在微流水的循环水槽中央的大方槽中放50头大小均一的健康仿刺参幼参,水槽底部有1.5 cm高的空隙与两侧的6个小方槽相通。5个小方槽中上方分别放红、黄、绿、蓝、白色的节能灯,波长分别为639、587、548和435 nm,另一个小方槽中无光照作对照。在循环水槽上方加盖不透光的厚纸板,12 h光照+12 h黑暗,每隔3 h观察记录仿刺参在各小方槽中的数量,4 d为一个实验周期,重复8次。结果表明:在实验光照强度下,仿刺参均在距光源最远的Ⅳ区域中数目较多,其中40 W(光照强度为12~19 lx)时聚集的最多。仿刺参在红色光区的聚集数目明显高于其它光色区,其中红光与蓝光、白光差异极显著(P〈0.01),红光与黑暗对照差异显著(P〈0.05),白光与绿光差异显著(P〈0.05)。实验发现,红色光为仿刺参敏感的光色。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9.0-16.0℃下,将体质量0.5g±0.2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放养在放置了混凝土制的中空型(A类)、楼层型(B类)和井字型(C类)附着基的塑料水槽(45cm×31cm×30cm)中,投喂配合饲料,采用每周清洗一次附着基(A’组、B组’和C’组)和不清洗附着基(A组、B组和C组)的方法饲养80d,研究了3种形状附着基对仿刺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洗对仿刺参特殊增长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清洗与附着基形状的交互作用对仿刺参特殊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清洗的楼层型附着基组(B’组)特殊增长率最高,不清洗的楼层型(B组)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饲养的前60d,放置不同形状附着基的水槽水中亚硝酸、氨氮和COD等的含量低而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后期各组上述水化学指标急剧上升;定期清洗的水中均低于不清洗组。放置附着基而不清洗的水槽中的仿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YS)的活性分别比冲洗的水槽中高32.28%、9.17%和5.71%。A组仿刺参体腔液中SOD的活性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C组与C’差异极显著(P〈0.01)。文中从生态作用和空间面积比例等讨论了附着基结构与功能对仿刺参生长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用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选择分离海带表面具有降解柴油性能的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并测定其生长特性;测定了接菌不同浓度(7×107 cfu/mL、7×108 cfu/mL、7×109 cfu/mL)分离菌对柴油的降解率;另外,测定了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0.5 g/L、1 g/L、2 g/L、4 g/L、6g/L、8g/L、10g/L)作用7d后分离菌对柴油的降解率。结果显示:从海带表面分离到2株降油细菌,编号为:HD -4和 HD-6。HD-4菌株菌落形态圆形、直径1.5 mm、黄色、不透明、边缘整齐,HD -6菌株菌落圆形,直径1.0 mm,浅黄色、透明、边缘整齐。两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 HD-4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 .),其16SrDNA同源性为99%;HD-6菌株为交替单胞菌(A lteromonas_sp .),其16SrDNA同源性为98%。2株菌最适生长温度均为15℃。HD-4和 HD-6最适生长pH分别为9和8。适宜NaCl浓度分别为2%和4%;在25℃振荡培养(150 r/min)7 d ,接菌量为7×107 cfu/mL、7×108 cfu/mL、7×109 cfu/mL 时,HD -4对柴油的初始降解率分别为8畅0%,22.1%和27.6%;HD-6初始降解率分别为23.7%、38.8%和43畅2%。加入葡萄糖后2株菌的降油率均有所增高,加入4 g/L葡萄糖时达最高值,3个接种浓度下HD-4菌株分别为85.4%、82.3%和80.4%, HD-6菌株分别为86.8%、93.7%和89.3%。当接菌量为7×107 cfu/mL ,HD-4在葡萄糖含量为4 g/L 时作用7 d ,降油率可达到最大值86.72%,HD -6菌株在葡萄糖浓度6 g/L达到最大值67.64%。葡萄糖浓度超过4 g/L和6 g/L时HD-4和HD-6菌株的降油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