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血淋巴中酯酶的活性,并研究底物、抑制剂、激活剂、温度、pH对酯酶活力的影响及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清与血细胞中均存在酯酶,且血细胞中的酶活力高于血清。血清与血细胞中酯酶的最适作用底物有所不同,血清中为α-醋酸萘酯,而血细胞中为α-丁酸萘酯。当以α-醋酸萘酯为底物时,血清中酯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7.5;以α-丁酸萘酯为底物时,血清中酯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8.0。以α-醋酸萘酯及α-丁酸萘酯为底物分别测定酶的热稳定时,酶活力变化相似,在20℃时活力最高,而后缓慢下降。栉孔扇贝血淋巴中酯酶属中温型中性酶类,低温下较稳定,底物专一性不强,血清中的酯酶可能来自血细胞,该酶在贝类的免疫防御中町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血淋巴中ACP和AKP活性及其电镜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24
用电镜细胞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酸性磷酸酶(ACP) 和碱性磷酸酶(AKP) 的研究结果表明,溶酶体呈强的ACP 阳性;AKP 阳性颗粒常沿细胞膜分布;部分细胞ACP 阳性颗粒较多,且靠近细胞膜,胞浆中也有分布。生化测定结果表明,血细胞和血清中均存在ACP和AKP 活性,且血清中的2 种酶的酶活力均高于血细胞中,血清中ACP和AKP 的最适pH 分别为4 .4 和10 .3 ,最适温度分别为35 ℃和55 ℃。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用质量浓度为0.05、0.5、5μg/ml的5-羟色胺与栉孔扇贝血淋巴孵育,采用生化方法,测定栉孔扇贝血清和血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表明,3个5-羟色胺质量浓度下各试验组的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试验组的血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5-羟色胺质量浓度为0.05μg/ml时,各试验组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5-羟色胺质量浓度为0.5、5μg/ml时,各试验组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3个5-羟色胺质量浓度下,各试验组的血细胞一氧化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说明5-羟色胺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起到了调节作用。5-羟色胺可能在栉孔扇贝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虾夷扇贝胚胎及早期幼虫内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从卵细胞到D型面盘幼虫各个时期ACP和AKP都呈阳性;卵细胞中ACP阳性颗粒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受精卵中央着色较浅;卵裂期个体较大的分裂球内阳性颗粒较多,16细胞期到囊胚期的细胞近核区域着色深;面盘幼虫可见ACP集中在内脏团和外套膜区域。卵细胞中AKP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央及细胞膜附近,卵裂期、囊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各个发育时期都可观察到细胞膜附近着色较深,面盘幼虫AKP活性集中在外套膜边缘和内脏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