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5~7月于三峡水库试验性生态调度期间,在长江中游沙市江段设固定采样点,共采集到鱼卵和仔鱼35种,隶属于4目8科10亚科28属。银鮈、、细鳞鲴、蒙古鲌、花斑副沙鳅、翘嘴鲌、鳊、赤眼鳟、草鱼和鲢等十余种构成了该江段的主要繁殖种类,鱼类繁殖盛期在5~6月份,进入7月份鱼卵减少而仔鱼数量显著增加。估算鱼卵和仔鱼总径流量约为6.89×1010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1.1×1010粒,仔鱼径流量5.79×1010尾。鱼卵、仔鱼的昼夜和垂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仔鱼的断面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鱼卵断面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流速、流态等水力学指标存在负相关性。三峡水库试验性生态调度促使沙市江段鱼卵总径流量和家鱼卵径流量均出现高峰,初步表明开展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能够满足不同水文需求鱼类的自然繁殖,对于减缓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中游鱼类繁殖的不利影响,维护鱼类种群资源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漂流性鱼卵的下沉速度与损失率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5-7月在丹江口水库库尾汉江上游进行四大家鱼产卵场调查,发现蜀河口、白河,前房等产卵场所产出的激流性鱼卵在未孵化前都进入缓流区而沉没库底。经实测,流速0.27m/s时鱼卵开始下沉,0.18-0.25m/s陆续下沉,0.15m/s基本下沉,0.1m/s全部下沉。依对1977年和程1993年产卵量的每年递增率计算,16年来漂流性卵每年损失5.45%.其中,草鱼、青鱼鲢、鳙减少16.84%、其他经济鱼类4.46%、小型龟类4.94%。需采取人工捕卵孵化-利用库弯库汊养育成幼鱼一投入入库等措施,方能恢复丹江口水库的四大家鱼资源。 相似文献
3.
4.
5.
匙吻鲟幼鱼饵料培育及投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描述了匙吻鲟仔幼鱼摄食器官发育特征与摄食习性,总结出相关的幼鱼饵料池塘配套培育及投喂技术,关键是把握施肥时机、筛选并投喂足量适口饵料、严密监测浮游生物大小与种类组成。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解汉江中下游江段的水文变化特点与鱼类早期资源分布状况,2009年6~8月在沙洋断面开展了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汉江沙洋站以上可监测到的152.28km干流江段中共有3个产卵场,产卵场总长度为42.12km,占江段总长的27.7%。产卵总量为56601.9万粒,产漂流性卵鱼类约有21种,其中拟尖头鲌、蛇鮈、双斑副沙鳅、翘嘴鲌、吻鮈、赤眼鳟等为优势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次数和产卵量与江水的流速、温度、透明度、涨落水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都有一定的关联。近5年来,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卵场的位置也有所改变。本研究旨在为水利开发与水生态环境以及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2-2013年对石臼湖水质和鱼类资源开展的2次调查数据,研究石臼湖水质、鱼类资源现状及演变趋势。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方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OECO富营养湖泊判断标准,研究石臼湖、姑溪河、塘沟河、清水河的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通过商业捕捞的渔获物调查,收集石臼湖和姑溪河鱼类资源数据,分析河网区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等渔业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石臼湖及毗邻水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污染,且湖区受水量变化影响低于河流区,总体水质状况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为富营养状态。石臼湖分布鱼类110种,2012-2013年共调查到54种;其中,石臼湖38种,固城湖33种,姑溪河51种。石臼湖、固城湖和姑溪河主要经济鱼类(数量和重量均超过1%的种类)分别有13、11和9种。石臼湖鱼类主要以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鲇(Silurus asotus)等适应静、缓流生境的鱼类为主,并以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等小型鱼类或小规格个体鱼类(1 000 g)为主;湖区天然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由于和长江下游干流相通,姑溪河鱼类种类数高于湖区,但其生物量远低于湖区;渔业资源的分布状况与水质状况无明显相关性,与河湖的连通性有关;受枯水期水量偏少、上游和周边来水污染以及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影响,石臼湖水质出现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宜采取源头控污、限制养殖、渔民转产以及人工增殖等措施,保护石臼湖水质,恢复天然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