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鱼对17种饲料原料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试验以Cr2O3为指示物,测定草鱼对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蟹粉、肉粉、肠衣粉、酵母、菜饼、黄菜饼、黑菜饼、双低菜仔粕、豆粕、膨化大豆、芝麻饼、棉粕、玉米胚芽饼、玉米蛋白粉和酒糟粉17种试验原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由基础饲料和试验原料以70:30的比例(质量比)混合挤压成硬颗粒饲料。结果表明,草鱼对鱼粉、菜籽饼籽、豆粕和膨化大豆等质量好的蛋白饲料的表观消化率较高、其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在80%以上;草鱼对酵母、菜籽饼粕、豆粕和膨化大豆等饲料的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与鱼粉一致。 相似文献
2.
3.
草鱼肠道、肝胰脏对饲料蛋白质酶解速度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草鱼样品体重(1543±213)g。采用离体消化培养和茚三酮比色方法,以草鱼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的粗酶液作为酶源,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进行酶解,并测定酶解14h内,豆粕酶解液中氨基酸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0至4h,内4种饲料蛋白质酶解液中氨基酸的生成量。结果表明,(1)在0至4h内,4种饲料酶解液OD570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2)对于同种蛋白质饲料原料,以中肠组织粗酶液的酶解速度最大,其余依次为前肠、后肠及肝胰脏粗酶液。表明草鱼中肠对饲料蛋白质的酶解能力强于前肠和后肠,同时,肠道酶液的酶解速度均大于肝胰脏。(3)对于4种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以鱼粉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最大,其他依次为豆粕、菜粕、棉粕。(4)草鱼肝胰脏粗酶液对豆粕的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最大,表明草鱼对豆粕进行酶解消化的能力较强。实验证实,饲料原料种类的差异和饲料蛋白质组成与性质的差异使其酶解氨基酸生成量和生成速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饲料蛋白能量比、非植酸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氮、磷排泄和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所用饲料蛋白能量比(P/E)分别为27.10、29.91、32.31,非植酸磷水平(N-Phy-P)质量比分别为1.52×10-2、1.98×10-2、2.32×10-2.中华绒螯蟹体重8~10.5 g.结果表明①中华绒螯蟹总氮(TN)、氨态氮(NH3-N)以及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的排泄率分别与饲料蛋P/E和N-Phy-P水平呈正相关.氮/磷排泄率比(TN/TP)也与饲料氮/磷比(N/N-Phy-P)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②在摄食后排泄率测定中,TN、NH3-N排泄率在摄食后3~6 h达最大值,而TP、PO34--P则在6~9 h达最大值.前9 h TN、NH3-N、TP以及PO34--P平均排泄率分别占总排泄率的78.34%~82.12%、79.57%~83.23%、61.54%~75.22%和62.60%~64.52%.9 h以后,其排泄率基本保持稳定.③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脏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受饲料P/E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出随饲料P/E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5.
草鱼对27种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以0.5%Cr2O3为指示物,按照“70%基础饲料 30%试验原料“的饲料配制方法,在可控条件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用2龄草鱼种(体重150-200g)对常用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进行测定。试验选用了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蟹粉、肉粉、肠衣粉、酵母、菜饼、黄菜粕、菜粕、双低菜籽粕、豆粕、膨化大豆、芝麻饼、棉粕、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和酒糟粉共17种商品蛋白质饲料原料,玉米、麦麸、次粉、米糠、标粉、小麦、大麦、玉米糟、稻谷、药渣共10种能量饲料原料,得到了每种原料的16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主要规律表现为:草鱼对原料蛋白质消化率高时对氨基酸的总消化率也高,如对鱼粉、豆粕的消化率高;对玉米类原料如玉米蛋白粉、玉米渣、玉米的氨基酸消化率较低,而对小麦类原料如小麦粉、麦麸、次粉等的消化率相对较高;在植物饼粕类中,草鱼对豆粕和菜粕的消化率较高,而对棉粕的消化率则相对较低;对同种原料的16种不同的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规律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黄鳝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黄鳝的人工养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成功的养殖,除了要解决好繁殖和苗种培育的问题外,还需要配制适宜的人工配合饲料。而黄鳝的配合饲料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限制了黄鳝的大规模养殖。对于黄鳝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内分泌和繁殖方面,消化生理还无人做过。本实验对黄鳝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测定,探讨了黄鳝的消化能力和消化特点,为更好地进行黄鳝人工饲料的配制,以及进一步了解黄鳝的生理生化特点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八种中药对鲤烂鳃病原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试验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大黄,地榆,黄柏,黄连,黄芩、栀子、大蒜,烟叶八种中药对鲤烂鳃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除栀子外的蓁七种中药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抑菌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大小呈正相关,对同种药物在其浓度不变时,其抑菌作用强弱与病原菌菌龄大小,菌浓度大小呈负相关,本试验结果为生产中预防和治疗鲤烂鲤病时的药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鳍鳠蛋白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嘉陵江野生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为材料,对其蛋白酶的酶活力影响因素、酶解动力学、体外消化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大鳍鳠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6、40、40℃,最适pH分别为2.2、7.0、7.0,温度对胃、肠蛋白酶的影响大于肝胰脏,pH对胃蛋白酶的影响大于肠和肝胰脏;(2)肠蛋白酶的酶解能力最强,对鱼粉和豆粕酶解产生氨基酸,速度分别为52.288mg/h和33.352mg/h,胃、肝胰脏蛋白酶的酶解能力差异不显著,对鱼粉和豆粕酶解产生氨基酸,速度分别为24.328mg/h、25.275mg/h和19.843mg/h、17.535mg/h;(3)大鳍鳠蛋白酶对色粉或豆粕的干物质或粗蛋白消化率均以胃最大,肠次之,肝胰脏最小;色粉的体外消化率均大于豆粕的体外消化率。从总体消化能力来看,大鳍鳠蛋白酶对色粉和豆粕都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草鱼肠道对10种必需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离体灌注实验系统和茚三酮对氨基酸显色的实验方法,对跨过草鱼肠道壁的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研究草鱼肠道对lO种必需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60min内草鱼肠道可对灌流的氨基酸进行持续的吸收转运,并在肠道外积累;当肠道内灌流氨基酸浓度逐渐增加时,肠道外只有苏氨酸的浓度与其起始浓度呈正相关变化,其他9种氨基酸在高浓度(10.0mmol/L)时的吸收转运量均显著下降,表现出高浓度氨基酸对吸收转运的“抑制”效应;通过对吸收转运量达到最大值时实验氨基酸的浓度与吸收转运量的比较,以及在氨基酸吸收转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的比较分析表明,l0种氨基酸在肠道吸收、转运量的变化行为特征有一些共性,也有氨基酸种类特异性。总体表现为,草鱼肠道对苏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等具有很高的吸收转运能力。而对精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等的吸收、转运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