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
荧光染色法检测虹鳟精子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运用三种荧光染色方法对虹鳟精子的质量进行检测,并探讨荧光染色对虹鳟精子质量评价的可性及意义。在生殖季节采集虹鳟精液,分别进行Hoechst33342/碘化丙啶双染,吖啶橙染色及罗丹明123/碘化丙啶双染,然后将其制成涂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经荧光染色的虹鳟精子质膜完整,DNA完整,可明显分辨出活体和死亡精子,线粒体膜功能正常精子的比率分别为90.7%、98.7%和96.4%。综上所述,结合三种检测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测定虹鳟精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依据2011年3、5、8、10月和1997~2010年5、8、10月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分析了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可为赤潮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11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除3月其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外,5、8、10月均存在氮、磷污染,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1.11%~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33.33%~66.67%,无机氮超标率均值高于活性磷酸盐.2)氮、磷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10月最重,8月次之,3月最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5和0.93,氮污染重于磷污染.3)氮、磷营养盐空间分布不均,贝类养殖区西部和东部海域氮、磷含量高于中部海域,空间分异程度为8月>3月>5月>10月.4)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2011年3、5、8、10月富营养化站位所占比例为44.44%~100%,营养指数均值为1.09~6.99,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程度依次为8月>10月>5月>3月.5)2011年各调查月份养殖区海水中N/P比值为20.96~43.22,除5月部分测站N/P比值小于Redfield比值,其他3个月份N/P比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活性磷酸盐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6)氮、磷污染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中无机氮污染指数2008年最高,1997和2000年最低;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1997年最高,2011年最低.7)海水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径流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入海和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是造成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的主因.近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状况并无明显改善,海水富营养化依然严重,存在发生赤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对2015-2016年黑龙江不同地区的40个养殖场送检的鲤(Cyprinus carpio)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的细胞培养分离、PCR鉴定、病毒滴度测定、病毒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及基因分型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来自4个不同养殖场的鲤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上皮细胞(epitheliomapapulosum cyprini,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分别称为Shlj1~Shlj4.PCR鉴定结果表明,该4株病毒均为SVCV.病毒滴度实验测算出SVCV Shlj 1~Shlj 4的滴度分别为106.28、106.88、107.57和106.38 TCID5o/mL.Shlj的糖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聚类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hlj 1~Shlj 4与GenBank收录的中国参考株A2、BJ0505-2和美国参考株USA、212364聚为一簇,同源性为98.4%~99.8%;Shlj 1~Shlj 4毒株之间的糖蛋白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8.6%~99.8%,其中Shlj 3与美国SCVC毒株USA、212364具有最高的核苷酸相似性(99.8%),Shlj 2与英国参考毒株880163具有最低的相似性(88.0%).糖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hlj4中氨基酸突变最多,与另3个毒株差异较大.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Shlj 1~Shlj 4均为基因Ia型.本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地区2015-2016年间的SVCV检出率约为10%,并且来源于不同养殖场的病毒分离株的核酸序列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该结果进一步证明SVCV毒株在中国不同的鲤养殖环境中正在不断地进化. 相似文献
5.
富营养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浮游植物的变化反映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程度,而沉水植物一定程度上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评价杭州西湖沉水植物恢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以西湖湖西水域(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为代表,通过5年连续采样监测数据,研究了该区域沉水植物恢复前后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动态变化关系。样本采自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的湖心,通过马格列夫多样性指数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评价水体营养状况,并测定总氮总磷浓度分析水体营养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3年共检出浮游植物156种,隶属8门、78属,其群落结构在3个湖区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藻类优势种的年际变化呈现由绿藻门(Chlorophyta)的球衣藻(Chlamydomonas globosa)、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和蓝藻门(Cyanophyta)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等向绿藻门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细丝藻(Ulothrix teneriima)、多形丝藻(Ulothrix variabilis)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等逐渐转变。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在0.632~3.396和0.581~4.438之间变化,指示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且有转好趋势。调查期间水体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在0.92-5.26 mg/L和0.005-0.108 mg/L范围变化。水质理化参数分析表明,茅家埠和乌龟潭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水体总氮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相比工程实施前后,西湖湖西水质有明显好转,沉水植被恢复是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陕西库峪岷县高原鳅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采用样方法对陕西库峪岷县高原鳅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4种鱼类,即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拉氏(Phoxinus lagowskii)和多鳞铲颌鱼(Scaphesthesmacrolepis)。结果显示各种鱼类的分布海拔表现出差异性;保护区鱼类的优势种是拉氏;个体最大的鱼类是多鳞铲颌鱼。鱼类种类多、多样性高的区域均出现在保护区的950~1200m的中海拔区域;同时该区域的鱼类资源量较高、平均体重较大,最大个体的鱼类也出现于此区域。作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岷县高原鳅无论数量或生物量均最少,应进一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我国主要冷水鱼养殖种类之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是世界性的鲑科鱼类传染性疾病和制约我国冷水鱼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对IHN陆续开展了流行病学、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虹鳟IHN病害防控研究现状,主要包括IHN病毒基因型、分布、流行规律及疫苗研制等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我国虹鳟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2013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渤海中部海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调查海域表、中、底层水体的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的时空分布、来源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COD平均含量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垂直分布差异表现为春季表层最高,中层最低;夏季表层最高,底层最低;秋季和冬季均为中层最高,底层最低。各站位 COD 平均浓度水平分布在春季无明显的高值出现,含量分布较均匀,夏季 COD从西向东呈降低趋势,高值主要分布于西部海域;秋季和冬季COD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高值分布于调查海域北部。调查海域各站位营养指数E值变化范围为0.088–2.995,平均值为0.337±0.403,大于1的站位有25个,其中,秋季20个,冬季5个,表明大部分调查海域水质未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处于较低营养水平。COD 对调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率为46.15%–141.41%,平均值为(71.36±14.98)%,表明COD在渤海海区富营养化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哲罗鲑(Hucho taimen)肝脏的总 RNA 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 cDNA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序列,运用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 技术检测了哲罗鲑成鱼不同组织中 IGF-I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IGF-I 基因的 cD-NA 开放阅读框为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为9.21,氨基酸结构由信号肽、 B、 C、 A、 D 结构域及 E 肽组成;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鲑科鱼类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北极红点鲑的 IGF-I 同源性最高(99.2%);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哲罗鲑 IGF-I mRNA 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鳃、前肠中次之,在脑、头肾、脾、心、胃和肌肉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2015-2016年对来自黑龙江地区46个养殖场送检的鲤鱼进行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的分离鉴定,并应用DNAStar等软件对检出的阳性样本的主要囊膜蛋白(Major envelop protein,MEP)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KHV的检出率约为6.5%,3株阳性样本具有相同的MEP基因序列,称之为KHV-HLJ1516.MEP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71 bp,编码25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8 280.58,等电点为8.40.对KHV-HLJ1516的MEP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KHV-GZ11分离株仅有1个碱基不同,但并未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碱基相似性为99%;而与HZ419分离株相比,KHV-HLJ1516的MEP基因有3个碱基发生突变,相应的氨基酸由Asn变为II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KHV-HLJ1516与KHV-GZ11处于同一分支,而HZ419位于另一分支.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显示,KHV-HLJ1516的MEP的抗原表位主要位于4~11,24~40,42~63,82~110,209~218,238~249氨基酸区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