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4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海南岛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海南岛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阐述海南岛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种植沉水植物和疏浚底泥对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五里湖沉积物进行不同疏浚深度(30 cm和60 cm)沉水植物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种植水草的疏浚沉积物来说,疏浚并不能很好地降低水体中氮磷水平,在一定时间内,氮磷水平有恢复增加的可能;种植菹草的疏浚沉积物,除在开始阶段氮磷水平有所增加外,随时间的延长,对上覆水中的氮磷有很好的控制。所以将底泥疏浚与沉水植物的恢复相结合起来,在控制湖泊内源污染方面将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饵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泊小面积高密度养鱼相比较,网围养蟹的万元利润污染只有养鱼的1/14,利润却是养鱼的1.8倍。因此低密度网围养蟹是兼顾东太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选取太湖东、西山之间水域底泥作为基质,以该基质(TN1 520.12mg·kg-1,TP544.27mg·kg-1)为本底,加入KNO3和K2HPO4以及泥沙,配置5个不同营养水平基质:A(TN 627.47 mg·kg-1,TP 237.38 mg·kg-1);B(TN 1 094.23 mg·kg-1,TP 317.72 mg·kg-1);C(原位底泥);D(TN 2 047.83 mg·kg-1,TP 738.37 mg·kg-1);E(TN 2 537.20 mg·kg-1,TP 942.37 mg·kg-1)。通过分析5种营养条件下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形态变化及水质参数变化,探讨不同营养水平基质对莕菜生长及其对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位底泥C处理下莕菜植株生物量、叶片数、总叶片面积等形态指标(除根系生物量)均优于其余4个处理,且差异显著(P0.05),高营养基质E中莕菜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同处理下莕菜对水质影响的差异较大,高营养水平E下水质状况明显差于A~D处理下,其中水体溶解氧、叶绿素a含量以及浊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每个处理下,水体TN、TP去除率在莕菜生长初期快、中期下降;A~D处理下,后期去除率提高;高浓度E处理下,后期莕菜腐烂速率快于生长速率,水体TN、TP去除率进一步下降,水质恶化。结果分析可知,基质营养较低或较高均不利于莕菜生长且莕菜环境效应差,而如今太湖的基质营养适中,可能导致莕菜种群在太湖进一步扩张,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需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刺桐姬小蜂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介绍外来入侵种——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生物生态学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刺桐姬小蜂在海南岛的发生和危害以及影响等情况,其中对刺桐姬小蜂在海南岛的扩散趋势及防治措施作了重点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业废弃茭白秸秆亟待处理,同时污水氮素(硝酸盐态氮)污染物的减排压力亦日益增大,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纽带,同时解决城乡水体污染及农村地区典型环境问题的命题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国内已开发多种针对茭白秸秆的环保型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但仍难彻底满足茭白秸秆减量化的处置需求。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思考探索将茭白秸秆农业废弃生物质制作成反硝化固态碳源以降低废水硝酸盐排放量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研究成果有望践行"以废治废"的城乡环境整治循环经济发展新理念,并促进城乡水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太湖河蟹网围养殖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铒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泊小面积高密度养鱼相比较,网围养蟹的万元利润污染只有养鱼的1/14,利润却是养鱼的1.8倍。因此低密度网围养蟹是兼顾东太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剌桐姬小蜂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外来入侵种--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tts erthrinae Kim)生物生态学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刺桐姬小蜂在海南岛的发生和危害以及影响等情况,其中对刺桐姬小蜂在海南岛的扩散趋势及防治措施作了重点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太湖水质监测提供方法,为富营养化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2016年8月进行了太湖水质状况及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湖滨带水体水质总体评价为劣V类,总氮、总磷均值分别为(2.06±0.13)mg/L、(0.22±0.02)mg/L,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5.35±9.09)mg/L。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桡足类5种,枝角类8种,轮虫16种;太湖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100±11)个/L,其中竺山湾浮游动物密度最高,为(273±54)个/L,胥口湾密度最低,仅为(31±6)个/L;太湖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4.45±0.99)mg/L,生物量最高的是竺山湾,为(17.70±6.48)mg/L,胥口湾浮游动物生物量最低,为(1.03±0.23)mg/L。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各表征指标均与叶绿素a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分布主要与溶解性总氮、总磷、透明度、溶解氧及pH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太湖1983~2002年连续20年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应用偏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湖鱼类组成、数量变化的连续变化规律,并结合鱼类食物组成调查对主要鱼类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青、草鱼和其余主要鱼类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外,建立的6个多元线性最优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统计学意义上的可靠性很高,较好地反映了近20年太湖主要鱼类组成和数量变化的比例关系。分析认为,其中鲚鱼模型W1=12803-5.5246W3+2.3736W4-3.8909W5、银鱼模型(W2=186.7576+1.5174W3+0.0919W7)、鲢、鳙鱼模型(W5=1633.5789-0.0837W1+0.2553W4)和其他鱼类模型(W7=7652.7351-0.4232W1-5.3439W3+2.2624W4)可能还反映了太湖主要鱼类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