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探究生长激素(GH)对鱼类肌肉生长影响的分子机理,应用外源GH注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注射1~7周后GH试验组和对照组鱼的肝脏、肌肉中GH-IGFs生长轴通路因子(GHR1,GHR2,IGF-1,IGF-2)和肌肉中成肌分化因子基因(MyoD1,MyoD2)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外源GH注射后,肝脏、肌肉中GHR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GHR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肝脏、肌肉中IGF-1 mRNA、IGF-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肌肉中MyoD1 mRNA、MyoD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试验证实,肝脏和肌肉均为GH的效应器官,可能的作用途径为GH-GHR1-IGFs-MyoDs。  相似文献   
2.
以尼罗罗非鱼为对象,通过体外注射雌二醇、睾酮,测定注射后6、12、24h雌、雄鱼消化酶(胃蛋白酶、肠淀粉酶、肠脂肪酶)活性,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雌、雄鱼脑组织脑肠肽、瘦素、食欲素、神经肽Y、胆囊收缩素mRNA表达量的变化。注射后6、12、24h,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脑肠肽、神经肽Y mRNA表达量(P0.05),但不显著影响雄鱼;雌二醇降低雌鱼瘦素mRNA表达量;24h,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食欲素表达量(P0.05),其他时间点影响不显著;雌二醇显著降低雌鱼胆囊收缩素mRNA表达量。注射睾酮显著升高雄鱼脑肠肽、神经肽Y mRNA表达量(P0.05),但雌鱼影响不显著,睾酮降低雄鱼瘦素mRNA表达量,6、24h时显著升高雌鱼瘦素mRNA表达量,12h时影响不明显;24h时睾酮显著升高雄鱼食欲素表达量(P0.05),其他时间点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睾酮显著升高雄鱼促摄食基因(脑肠肽、神经肽Y)表达量,同时雌二醇降低雌鱼、睾酮升高雄鱼抑制瘦素表达量,对雌、雄鱼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性类固醇激素可通过调节摄食水平影响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生长。  相似文献   
3.
2016年8月12日在河北沧州中捷罗非鱼养殖有限公司,通过配制不同盐碱度水样,对不同盐碱度下试验池中浮游植物种类进行了比较。共设置了5个试验池,分别为淡水组(盐碱度均为0)和盐碱组(Ⅰ组:盐度10‰、碱度为0g/L;Ⅱ组:盐度10‰、碱度为2g/L;Ⅲ组:盐度10‰、碱度为4g/L;Ⅳ组:盐度10‰、碱度为6g/L)。结果表明:(1)盐碱养殖池中浮游植物多属于广盐性淡水种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三大门类。(2)不同盐碱池中优势藻类也不同,低盐碱度试验池中以绿藻门为主,随着盐碱度的增加,硅藻门、蓝藻门种类明显升高,而绿藻门种类明显降低;水色也呈现相应的变化,淡水养殖池水色呈深绿色,随着盐碱度升高,水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相似文献   
4.
鳜(Siniperca chuatsi)具有独特的捕食习性。为研究鳜捕食行为相关主要感觉——视觉和侧线感觉调控的捕食行为特征,利用高速摄像与感官抑制技术对鳜的独特捕食行为进行了分析,将实验鳜分为4组:GC(对照组,视觉与侧线感觉均具备),GV(只有视觉),GL(只有侧线感觉)和GDS(视觉、侧线感觉均不具备)4组。对各组鳜投喂饵料鱼,并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单位时间内鳜的捕食行为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鳜在捕食行为中表现出5种捕食模式:直接攻击型、跟踪-弹射型、跟踪-偏移型、弹射型、偏移型,其中,直接攻击型、跟踪-弹射型、弹射型捕食模式主要由视觉控制,跟踪-偏移型、偏移型主要由侧线感觉控制。在视觉、侧线感觉均具备时优先利用视觉捕食,捕食行为趋于简化,相反,鳜仅利用侧线感觉捕食时,捕食行为变得复杂而多样;鳜在捕食时所表现出的各种捕食行为模式是其具有独特摄食习性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解读鳜特殊捕食行为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120尾同塘养殖翘嘴鲌体长和体质量的测定,以及生长激素基因(GH)侧翼的2个微卫星位点Cal-GH01和Cal-GH02基因型检测,分析了翘嘴鲌GH基因侧翼的2个微卫星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l-GH01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404、407和410 bp)和6种基因型,等位基因407 bp是优势等位基因,407/407 bp是优势基因型;该微卫星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420,观测杂合度为0.207 2,属中度多态性位点。Cal-GH02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366、375、378、381、384和387 bp)和11种基因型,等位基因381 bp是优势等位基因,381/381 bp是优势基因型;该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为0.450,观测杂合度为0.466 1,属中度多态座位。微卫星位点Cal-GH01的分析结果表明,404/407型个体占样本数的13.3%,其体长最长。407/410型个体占样本数的5%,其体质量最大。Cal-GH01不同基因型个体体长和体质量均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微卫星位点Cal-GH02中,366/381型个体占样本数的3.3%,其体长和体质量均最大,其体质量显著大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384/387型个体占样本数的2.5%,其体长和体质量均最小,其体长显著小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翘嘴鲌GH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存在关联,推测相关变异位点可作为翘嘴鲌生长的候选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在近些年中传统遗传标记罗非鱼良种选育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多种分子标记联合分析的必要性,展示了罗非鱼选育群体基于SSR/AFLP分别计算的Nei(1978)相似性系数比率稳定分布于0.942 07~0.963 70之间,而群体间SSR/AFLP遗传距离比率全都远大于1,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综合多种因素,推荐SSR作为罗非鱼良种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常规监测手段。并指出基于DNA序列测定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发的新型分子标记类型应当作为未来罗非鱼良种选育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鳜采样中,采集了兼具鳜(Siniperca 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部分形态特征的中间类型(主要特征:口裂后缘伸达眼睛后缘之下,眼睛大小、头后背前部隆起介于鳜与大眼鳜之间)48尾。为了明确中间类型的分类学关系,采用量化传统形态分类指标、筛选种间特异微卫星标记,对中间类型个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1)量化分析表明,鳜和大眼鳜在头长/眼径、(吻长+眼径)/口裂长上存在显著差异,鳜头长/眼径为5.286~7.157、(吻长+眼径)/口裂长为0.811~0.999,大眼鳜分别为3.306~5.106和1.040~1.166。48尾中间类型中,5尾判定为鳜,其他43尾个体仍不能鉴定。(2)从28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鳜和大眼鳜的种间鉴别位点(T103、T063、T089、T135、W19517),利用这5个位点对中间类型的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中间类型中有16尾为种间杂交后代,其中9尾为杂交F_1与大眼鳜的回交个体。长江中游湖泊中鳜和大眼鳜存在种间渐渗杂交,今后需加强长江鳜鱼野生资源遗传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作为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群体遗传鉴别的重要依据。尼萨回交一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70,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0,多态信息含量为0.365,回交二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低于回交一代群体。与回交一代相比,尼萨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较为一致(BC1:Ne=2.17,BC2:Ne=2.20),基因型数较为一致,但纯合基因型比例、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明显提高,表明连续回交导致后代遗传同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罗非鱼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_2、F_3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8对引物中有22对引物能有效扩增,未观察到杂交后代F_2、F_3中有多倍体个体现象。筛选出7个在尼萨罗非鱼杂交后代F_2、F_3群体中存在差异的位点。杂交F_2群体平均等位基因(Na)为2.7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66,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32;杂交F_3群体平均Na为2.14,平均PIC为0.370,平均Ho为0.432,杂交F_3遗传杂合性较杂交F_2降低。F_2自繁F_3过程中,F_3群体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与F_2完全相同,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少于F_2,且F_3群体在2个位点出现完全纯合,杂交F_3群体位点等位基因呈现纯合趋势。研究结果为尼萨罗非鱼杂交世代遗传变异与杂交利用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