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海诸岛海域渔业捕捞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南海诸岛海域渔业发展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维护中的重要性,初步阐述了南海诸岛海域渔业开发现状,分析了制约该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开发南海诸岛海域渔业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渔业管理中生物学参考点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生物学参考点常被表示为与渔业管理相关联的捕捞死亡率和生物量,是单从生物学角度来衡量渔业资源及其开发状况的指标。通常可分为目标参考点、限制参考点和阈值参考点。目标参考点是为了持续获得某一目标渔获量所需的最小生物量和相应捕捞死亡率,包括目标生物量(Bmsy)、目标产卵亲体量(Smsy、SSB35%、SSB40%)、目标捕捞死亡率(Fmsy、Fmax、F0.1、Fmed、F40%、F40%)等参数。限制参考点用于保证捕捞死亡率不会高到危害鱼类种群的可持续利用和其生物量不会低到危害其生存,主要包括Fmsy、Fmax、F0.1、Fcrash、F20%、Bloss等参数。阈值参考点介于目标参考点和限制参考点之间,包括预防性捕捞死亡率Fpa、预防性生物量Bpa,主要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进行预警,防止生物量小于BL。生物学参考点主要应用动态综合模型、产量模型和亲体量补充量关系模型来估算,估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补充、生长、死亡等生命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对生物学参考点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以金枪鱼渔业为例阐述它在渔业管理上的应用。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衰退,亟需利用生物学参考点的原理和方法对重要渔业资源种类进行...  相似文献   
3.
黄海南部银鲳的摄食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应用汞质量平衡模型评估了黄海南部银鲳的日摄食量,为5.87 g wet/100 g wet/d。结合1998~2000年海上声学评估获得的资源量,计算了黄海南部银鲳年饵料消耗量为4.78×105 t,食物转换效率为1.46%。根据观察食道侧囊和分析胃含物,确认水母是银鲳的食物源之一,食道侧囊能够高效碾磨水母,是银鲳重要消化器官,胃内鳞片不是银鲳摄食对象。亟需对银鲳摄食水母的生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定银鲳控制水母暴发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等。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测量了513枚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276枚、雄性23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数据,对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显示,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和翼区长(WL)可以作为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的特征参数与日龄、与胴长的生长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TSL、MW和LDL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与胴长的关系则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TSL、MW和LDL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81~210 d分别达到峰值,因此,181~210 d可能是鸢乌贼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可为鱼类摄食量研究提供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放射性铯质量平衡模型,如Forseth模型和Rowan-Rasmussen模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Borgmann-Whittle模型,包括基于胃肠道化学动力学的质量平衡模型和基于污染物同化-排泄的质量平衡模型;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汞质量平衡模型。  相似文献   
6.
根据厄尔尼诺年春季(2016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72尾鸢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厄尔尼诺现象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厄尔尼诺年间雌性鸢乌贼胴长范围为59.5~207.5 mm,优势胴长组为90~150 mm,占样本总数的66.24%;雄性胴长范围为56.5~236.5 mm,优势胴长组为60~120 mm,占样本总数的78.81%,雌雄样本优势胴长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样本体质量范围为7~318 g,优势体质量组为20~140 g,占样本总数的70.18%;雄性体质量范围为7~381 g,优势体质量组为0~80 g,占样本总数的92.14%。雌性鸢乌贼净重比例范围为46.59%~86.67%,平均为70.19%;雄性为42.86%~91.11%,平均为73.12%。不同性别间鸢乌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胴长与体质量、净重的生长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雄性则均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全部鸢乌贼样本的性别比例为41.43∶58.57,雄性样本多于雌性样本;雌雄样本的性成熟度主要以Ⅰ期和Ⅱ期为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1.7%和85.79%。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胃含物主要包括头足类、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等。厄尔尼诺年间中沙群岛海域的平均表温较上一年度偏低0.213°C,可能会对该海域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使其个体变小。  相似文献   
7.
带鱼是南海最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之一。本文应用上岸渔获调查法,统计分析了2010年秋季至2013年夏季带鱼渔获量变化和季节差异,比较了拖网、刺网和钓业三种作业方式中带鱼产量所占比例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各季节带鱼上岸渔获量按渔获量大小排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三种作业方式中,拖网是捕捞南海带鱼最主要的作业方式,拖网渔业的季节变化主导了上岸带鱼渔获量的季节变动。拖网捕捞强度高、渔获选择性差导致带鱼资源出现被捕捞过度迹象。本文建议采用功率合并方法将中小吨位拖网渔船功率指标用于新建大吨位灯光罩网渔船,以优化海区捕捞作业结构,提高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建议制定严格的渔船管理制度,结合油价补贴政策开展南海渔船渔捞日志收集工作,进一步完善南海渔业资源的监控管理体系,为带鱼资源的养护、评估与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上岸渔获调查是调查渔业资源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监测海南岛主要渔港渔情,统计分析渔获上岸量、渔获组成和作业类型,评估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低值幼鱼渔获比例超过40%,经济渔获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带鱼(Trichiurushaumela)、马鲛(Scomber-morus)、眼镜鱼(Menemaculata)、金线鱼(Nemipterus)和头足类(Cephalopoda)的总和不足25%;2)蓝圆骖和带鱼是海南岛上岸渔获的优势种;3)拖网是海南岛近海渔获量最高的作业类型;4)海南岛近海底层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远海中上层渔业资源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建议禁止海南岛近海拖网生产,允许南海休渔期间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生产,通过增加远海作业船只的柴油补贴等途径扶持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生产,构建“养护近海渔业、开发远海渔业”的新捕捞格局。  相似文献   
9.
两种岩礁鱼类的食物竞争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日本鼓虾(Alpheus jaonicu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3种饵料生物,设置了8种饵料组合方式,包括不同种类的饵料生物以及不同投喂量.在室内对混养的2种岩礁鱼类-许氏平鲉(&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进行食物竞争实验.根据摄食量、胃含物中饵料的出现频率和质量分数比等参数,研究许氏平铀和大泷六线鱼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竞争能力以及对不同饵料组合方式的响应.结果显示,许氏平鲉最大日摄食量(以湿重计)为(142.5±26.4)g·kg-1·d-1,大泷六线鱼最大日摄食量为(104.8±1.7)g·kg-1·d-1,二者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玉筋鱼、日本鼓虾、细螯虾.许氏平鲉竞争能力强于大泷六线鱼,表现为对喜食饵料摄食量较大,喜食饵料在胃含物中的出现频率与质量分数比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均显著影响这2种岩礁鱼类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0.
陈子越  陆化杰  童玉和  刘维  张旭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9,43(12):2501-2510
角质颚结构稳定、信息量大,是研究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的重要材料。根据2017年5—8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个体差异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喙宽(URW)、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喙长(LRL)和下侧壁长(LLWL)可作为外形特征因子描述鸢乌贼角质颚的外形变化。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结果显示,主要外形特征因子在不同性别、不同胴长组和不同性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主要外形特征因子与脊突长(CL)的比值基本稳定。研究表明,在个体生长过程中,角质颚各区的比例基本稳定,胴长121~150 mm和性腺成熟度Ⅲ期可能是鸢乌贼角质颚外形生长的拐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