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环境DNA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量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DNA (Environment DNA, eDNA)技术因其无创、高效、经济、灵敏等特点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评价中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围绕eDNA技术的内容、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该技术在实验室环境和野外环境水生生态系统生物量评估中的应用进展,探讨其优劣势、生态过程、评估错误等内容,展望了该技术在水生生物量评估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eDNA技术的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粤东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效应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建设选址评价方法,通过选择水文、水质、底质和浮游生物、鱼卵仔鱼、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初级生产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等30个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因子,建立了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评估模型;以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区选址区域为例,对所选因子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跟踪监测,探讨了该海区进行人工鱼礁建设的适宜性,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出各季度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指数分别为0.65、0.71、0.63、0.64,平均为0.66,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建礁生态基础良好,适宜选址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其中生态基础最优的季节为夏季。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网跟踪调查的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2.13倍和2.50倍,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3.38倍和8.19倍,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11.57倍和23.39倍。礁区2次刺网跟踪调查礁区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的2.29倍和3.14倍,平均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5.51倍和9.49倍,平均尾数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11.33倍和10.06倍。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笔者在秋冬季节和春初进行养殖技术服务时,发现NO类中毒在我市养殖户鱼池中屡有发生,现将其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病因与病原:由NO浓度过高而引起。当NO在水体中的浓度在0.15mg/L以下时,对鱼体不会造成任何危害,但当NO浓度在1mg/L以上时,就会对鱼类产生极大的毒性,氧化鱼类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使其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使机体缺氧致死。发病鱼池大都是投喂散饲,放养密度较高,且底泥厚水质老化。如,2000年11月5日我市三里洋一发病鱼池,鱼池面积13亩,根据放养量计划产鱼5000kg,去年年初…  相似文献   
6.
海参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人们视为海珍奇品。随着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海参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海参自然资源量急剧减少,袁海参养殖成为了海水养殖的新兴支柱产业,热带海参的养殖研究将是今后海水养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最主要的海参养殖品种为刺参。主要对热带海参繁育及增养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热带海参种苗繁育、养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水边线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活跃和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岸带及近岸海域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大尺度、全天候、快速、高频度动态观测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综述了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的瞬时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阈值分割法、边缘检测法、数学形态学法、神经网络分类、小波变换法、分形理论法等方法自动提取瞬时水边线,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探讨了水边线提取技术研究在近海水产养殖增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实验方法,模拟分析了自然光周期条件下光照强度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存活以及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紫海胆苗种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参数。研究发现,在实验设计的光照强度梯度(0、500、1000、2000、3000 lx)内,光照强度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的体长、躯干部骨针长度和口后腕骨针长度的影响趋势一致,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500 lx>0 lx>1000 lx>2000 lx>3000 lx。在500 lx条件下,紫海胆浮游幼体的体长、躯干部骨针长度和口后腕骨针长度都达到最高,且显著优于其他实验组(P<0.05),此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强;在2000 lx条件下,紫海胆的胃蛋白酶活性最强;在3000 lx条件下,紫海胆浮游幼体发育到11 d已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在500 lx光照强度下,紫海胆浮游幼体可保持最佳的生长速度、消化酶活性以及存活率,500 lx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低氧胁迫下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某些基因的差异表达,获得10.62 Gb高质量测序数据,组装得到155113条转录本和118953条Unigene。注释Unigene 37580条。其中,33659条Unigene与Nr蛋白数据库基因同源;11275条Unigene注释到KEGG数据库,归类到223个代谢通路。低氧胁迫产生1392条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11条上调基因和1081条下调基因,784条差异基因得到注释,并富集到抗氧化活性、细胞连接、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多细胞生物过程、复制和生殖等过程,表明低氧胁迫激活了虾体适应缺氧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低氧胁迫下,低氧诱导因子1(HIF1) 2个亚基HIF1α和HIF1β表达量上调;实时定量测定证实,在胁迫的后期,脊尾白虾肝胰脏和鳃HIF1α和HIF1β明显上调,推测脊尾白虾细胞在低溶氧环境下诱导HIF产生,刺激机体增加血液氧的供应能力。同时,低氧胁迫下,脊尾白虾差异基因富集到糖酵解/葡萄糖生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丙酮酸代谢等通路,表明虾体缺氧使糖酵解等无氧代谢途径增强,同时促进了部分糖类和氨基酸的代谢。另外,低氧胁迫下,脊尾白虾溶酶体通路、吞噬通路、过氧化物酶体通路和内吞作用通路的差异基因较多,推测低氧诱导因子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活化线粒体自噬来降低线粒体氧耗。  相似文献   
10.
水生生物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养殖、运输以及展示等过程中福利水平低下现象层出不穷,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水生生物福利低下的问题,成为保障并提升水生生物福利的一大重要工作。环境丰容作为一项能够通过对圈养动物生存环境进行优化,提升圈养动物福利水平,使得圈养动物获得生理和心理健康,展示其自然行为的技术,成为保障和提升水生生物福利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与国外相比,国内对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环境丰容技术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保障并提升水生生物福利水平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本文综述了环境丰容的定义、发展历程、环境丰容与动物福利的关系以及在水生生物中的4种主要环境丰容技术。同时,就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提供更多方案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