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菊黄东方鲀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菊黄东方鲀的栖息、生长、摄食特性,介绍了菊黄东方鲀养成技术,提出了独特的池塘养殖模式.2008年进行了规模化生产试验,养殖面积54亩,投放苗种60200尾,平均亩放苗种1115尾,平均规格74.5 g/尾,年底收获成鱼14464.1 kg,上市比例53.4%,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半咸水人工湿地净化越冬养殖循环水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拓展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该文研究了半咸水人工湿地的循环水越冬系统中暗纹东方鲀越冬养殖效果和净化效能。结果表明,经过166d越冬养殖,暗纹东方鲀越冬成活率(76.94±13.87)%,饵料系数5.49±1.77。在无任何外源能源加温的情况下,系统水温保持在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生存最低温度以上。在半咸水环境下(7.6‰~9.9‰),人工湿地对养殖水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总氮去除率为30.5%、总氨氮为69.6%、亚硝酸盐为96.1%、硝酸盐为9.7%、总磷为18.4%、COD为38.8%、总悬浮物为79.7%,循环水经过人工湿地后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越冬期间,越冬养殖池水质状况良好;除TN和NO3-N在越冬期间的去除率比在夏季的明显低外,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与夏季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在试验负载范围内,系统去除量随进水污染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出湿地养殖面积比值0.36~0.97,与实际值1.26相比,养殖密度尚有提高的空间。因此,人工湿地能持续有效地去除暗纹东方鲀越冬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主要污染物,说明该系统能在越冬养殖生产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菊黄东方鲀当年鱼种养殖阶段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池塘养殖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鱼种生长及肠组织中消化酶活性随生长的变化,2012年5-11月进行室外养殖试验,池塘面积0.2 hm2,水深1.5~2.0 m,鱼苗体长1.2~1.5 cm,放养密度为22.5 万尾/hm2,试验用海水盐度5~15,水温为15~35℃,pH 8~9;测定当年鱼种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肝重、肠长等生长指标,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其肠组织主要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幼鱼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均呈指数相关(L=27.07e0.0088t, W=1.0982e0.0262t);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增长相关(W=3×10-5L3.1070),且为异速生长。不同生长阶段菊黄东方鲀肝体比、比肠长、肥满度的变化显著(P<0.05);肝体比随生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变化范围为4.15%~20.23%;比肠长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变化范围为0.97%~2.33%,不同生长阶段肥满度变化为3.99%~5.11%。菊黄东方鲀肠组织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生长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养殖40 d(83.11 U/mg与3.13 U/mg);酸性蛋白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最小值(0.34 U/mg)与最大值(0.86 U/mg)分别出现在113 d和166 d;脂肪酶活性随生长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鱼种的生长与养殖条件的改变存在密切关系;肝体比、比肠长等与鱼的发育及营养摄入存在一定关系;肠组织不是生成蛋白酶和淀粉酶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4.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最适合上海地区的日本沼虾养殖模式,设计了4种试验方案,以栽植水草与否作为名义变量,对相关的16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养殖池塘全池栽植水草,以7万~8万尾/亩(15亩=1 hm2,下同)的投放量投放日本沼虾虾苗,搭养适量鲢鳙鱼、团头鲂和罗非鱼,同时加强饲料和肥料的投入管理,能够获得最佳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引进灰海马成鱼20尾,经过一个半月的强化培育,性腺发育成熟,有3对已成功交配并产出仔鱼千余尾.对灰海马的交配和产子行为以及子海马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测量.给稚鱼投喂卤虫无节幼体,饲养34 d后,体长达4.8±0.152 cm时开始投喂冷冻糠虾.转食后幼鱼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池塘温室二茬养殖水质动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两茬南美白对虾池塘温室的水质指标,研究了两茬养虾水质变化进程和动态对比。监测结果显示,第一茬养殖水体的水温在25.00~29.95℃,盐度在1.30~18.50,pH在8.30~10.98,溶氧量在7.34~16.09 mg/L,COD在6.63~16.73 mg/L,氨氮在0.32~4.07 mg/L,亚硝酸盐氮在0.01~0.78 mg/L,硝酸盐氮在0.05~1.87 mg/L,悬浮物在0.0047~0.393 8 mg/L;第二茬养殖水体的水温在24.70~31.80℃,盐度在1.15~16.25,pH在7.89~9.06,溶氧量在5.68~11.06 mg/L,COD在6.28~21.55 mg/L,氨氮在0.16~0.76 mg/L,亚硝酸盐氮在0.00~0.96 mg/L,硝酸盐氮在0.07~2.11 mg/L,悬浮物在0.0105~0.1984 mg/L。研究表明,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能满足南美白对虾生长的需求,同时第二茬养殖水质条件较第一茬差,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溶氧量以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同时及时开展轮捕,降低池塘的承载量,可降低对虾病毒病暴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0前言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已成为一种具发展潜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目前,国内河川沙塘鳢养殖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模式,普遍存在着养殖产量低,产品个体大小差异大,平均规格小等问题。根据养殖池塘的条件,塘鳢鱼养殖可分为设固定隐蔽物养殖和种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养殖两种模式;根据放养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Günther)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鲙)虎鱼亚目( Gob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沙塘鳢属(Odontobutis),俗名塘鳢鱼、沙乌鳢、草婆鱼、土憨巴、土蒲鱼、鲈土鱼、虎头鲨、慈姑呆子等,是淡水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沿江各支流、钱塘江和闽江等水系,偶见于黄河水系[1].河川沙塘鳢个体虽小(常见个体30~50 g,最大个体175 g[2]),但可食部分比例大,且肉嫩刺少,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深受江、浙、沪、闽等地人们的喜爱,是著名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0.
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著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著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著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著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含量(分别为83.42%、29.69%、43.59%、32.54%和21.11%)均比养殖群体(分别为88.08%、30.53%、47.39%、34.47%和21.72%)显著低;野生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66.41和2.07)也明显低于养殖群体(分别为69.10和2.12).野生群体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41.95%和39.51%)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分别为39.60%和36.64%)均明显高,而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54%)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23.76%)明显低;野生群体肌肉中油脂的EPA+DHA相对百分含量(28.23%)比养殖群体(25.66%)明显高,但在野生和养殖群体间肌肉中的EPA+ DHA绝对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肉味鲜美,人工养殖没有造成其肌肉脂肪的大量富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急剧变化,相反使该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