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林业   749篇
农学   354篇
基础科学   2052篇
  528篇
综合类   1519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掌握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对埋地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影响规律,在17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附近的12条管道上安装了电位远程监测系统,对管道电位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通过管道电位变化分析接地极的干扰频次和干扰时间,以及管道受干扰程度、影响范围。监测结果显示:通过对管道电位长时间连续监测能够准确判断出接地极对管道的干扰影响,2017年17个接地极的总干扰频次为201次,干扰总时长为657.31 h,较2016年略有下降;监测到1987 km管道受到接地极的干扰,其中华南地区接地极对管道的干扰较华东、华中及西北地区大。干扰电位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接地极与管道的垂直距离越短,靠近接地极端杂散电流流入流出的管段越短,其对远离接地极端的管道的干扰程度越大、干扰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2.
工程扰动严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浅层滑坡,加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对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进行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选择生态治理后处于自然恢复期的石葵河作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扰动区不同水位的植被恢复进行季节性监测和实地调查,统计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种类及数量、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经调查统计,常水位以上植被种类为43种,常水位以下只有17种;常水位以上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4,而常水位以下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为0.397;常水位以上基本形成乔灌草垂直分布的植被群落结构,常水位以下全部是草本植物。说明水位变化对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有很大影响,水位变化不仅对植被恢复种类和数量有影响,而且还影响植被的生活型和生长型。  相似文献   
3.
离散元法在农业工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是农业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农业机械与各类农业物料的接触作用及其对农业机械设计工作的影响是现代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重要内容和难点。离散元法是一种基于不连续性假设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表明,离散元法可以用于仿真分析农业散体物料与机械装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现代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提供了新手段,在农业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离散元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常见程序软件进行了概述,归纳分析了离散元法在模拟农业土壤与农业物料接触时的模型确定及其参数标定方法,重点阐述了各作业环节典型农业机械的离散元法应用现状和发展动态。对基于离散元的数值模拟仿真及其工业化应用推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通用参数标定方法缺失和模型过度简化是离散元法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强接触模型和参数标定的基础研究工作,推动专业、通用的软件平台开发,提高计算机计算和存储能力及改进离散元算法结构,从而提升模型计算效率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针对发酵工程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结合,进行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改革,结果表明:在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具备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创新型包装工程人才为目标,对包装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选题方式、设计要求、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并实践。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甘肃省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研究了甘肃省草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生长季草地NDVI整体水平较低但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030·(10a)-1,草地NDVI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0年间生长季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甘肃省草地的19.08%,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生长季NDVI保持稳定,其中高寒草甸NDVI整体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生长季草地NDVI受夏季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主要促进了草地NDVI的增长。整体而言,甘肃省草地NDVI呈现增长趋势且稳定性较高,降水量对草地NDVI的影响较强。另外,生态工程也促进了草地NDVI增长,需长期实施。  相似文献   
7.
作物主动汲水技术内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创新农田灌溉技术,有利于应对农业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不足,也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该研究提出了"作物主动汲水"(Crop Initiative Draw Water,CIDW)概念,并分析其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土壤水非饱和性、外界水水势始终小于大气压、外界水和作物根系的距离有效性、高效的水势能差转化界面。综合文献划分出了压力势差(Pressure Potential Difference, P-CIDW)、渗透势差 (Osmotic Potential Difference, O-CIDW)和重力势差作物主动汲水(Gravitational Potential Difference,G-CIDW)等3种形式的CIDW,并分析了它们的势能特征和基本实现途径。进一步,从硬件设备技术、作物表现、水盐运移与分布、土壤生境等几个方面,重点综述了P-CIDW的研究进展。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相比漫灌、沟灌、滴灌等传统灌溉技术,适宜参数的P-CIDW能够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水肥耦合效应,明显地影响了作物生理生化指标、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养分空间分布;土壤质地及其剖面构型显著地影响了P-CIDW下的水盐运移与分布;利用初始土壤含水率和基质势、渗水器导水率、供水压力以及时间等参数,可以半机理半经验地估测P-CIDW的累积入渗量。最后展望了CIDW研究的未来,认为,土壤水分-作物关系的基础理论急需要突破、研发高效的势能转化界面材料仍然是发展CIDW技术的关键任务、尽快制定P-CIDW技术标准、P-CIDW控压方法还需要革命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立体车库的服务效率.以排队论原理建立了立体车库的排队模型,考虑层、列布局对整体运行效率的影响,利用改进遗传算法通过改进编码方式、交叉变异,对堆垛机调度进行优化,得出优化后的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平均等待队长;堆垛机空闲概率缩短了约29.1%,47.8%和0.31%;探讨了堆垛机数量及服务台数量对运行效率的影响,得出堆垛机数量为6台、服务台为3个时立体车库运行效率较高.从仿真结果来看,对立体车库库位布局和资源配置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立体车库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立体车库的设计建造提供依据,对立体车库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地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Metal resistance genes are valuable resources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of bioremediation tools. In this study, novel genetic determinants involved in cadmium (Cd) resistance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small-insert metagenomic DNA library constructed from an arable soil microbiome. A total of 16 recombinant plasmids harboring 49 putative open reading frames (ORF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Cd tolerance. In addition to several ORFs for ion transport/chelation and stress response, most ORFs were assu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non-direct met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such as energy metabolism, protein/amino acid metabolism, carbohydrate/fatty acid metabolism,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Furthermore, 13 ORFs from five clones selected at random were cloned and subject to Cd resistance assay. Eight of these ORFs were positive for Cd resistance when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among which four ORF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d accumulation and one increased Cd enrichment of the host cells. Notably, C1-ORF1, potentially encoding a histidine kinase-like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Cd resistance determinant and reduced host Cd accumulation by 33.9%.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vast capacity of soil microbiome as a source of gene pool for bioengineering. The novel genetic determinants for Cd resistanc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merit further systematic explorations into their molecular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reviews and critiques the literature on family engagement programmes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ssues that may affect the design of programmes serving Native Hawai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While there is compelling research suggesting that increasing students' family members' engagement with higher education will benefit students,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concept of family engagement as it is conceived in western educational contexts can be universally and unproblematically applied in Pacific contexts. Recommendations for best practices in family engagement programme design highlight communication efforts with parents that can be characterised as fundraising and ‘friendraising’, but do not address issues specific to the experiences of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in higher education. Drawing on the literature and experiences of indigenous and other under‐represented students, and incorporating insights from literature on decolonising methodologies, we present considerations for authentic and culturally responsive family engagement for Native Hawai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student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