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233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120篇
  129篇
综合类   1401篇
农作物   189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良天津地区养殖黄颡鱼种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于2019年引进杂交黄颡鱼新品种‘黄优1号’,采用性状比较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试验鱼的生长、抗病和产氮、磷情况。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幼鱼生长速度、增重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P<0.05),饵料系数低于普通黄颡鱼,但差异不明显(P>0.05);杂交黄颡鱼的主要死亡病因为体表溃烂和烂鳃,体表溃烂发病情况与普通黄颡鱼无明显差别(P>0.05),烂鳃发病情况明显重于普通黄颡鱼(P<0.05),而其他疾病发病情况明显小于普通黄颡鱼(P<0.05),试验总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实验鱼体重增加1 kg,杂交黄颡鱼实验组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增量均显著低于普通黄颡鱼(P<0.05),总氮的增量虽然也小于普通黄颡鱼实验组,但比较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生长、抗病和单位增重产氮、磷量等性能较普通黄颡鱼优良,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2.
杉木种子园为培育高产稳产杉木良种提供重要保障,在林业生产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探究杉木3代种子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养分间的平衡规律,确定杉木种子园最佳肥料配比和施肥量,以期为闽北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杉木种子园提供推荐施肥配方。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方案,对闽北第3代杉木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等元素施肥试验。分别设计大量元素氮、磷、钾三因素施肥水平(并增设施用钼肥处理)、中微量元素钙、镁、硼三因素施肥水平,以球果数量(质量)、出籽率、种子产量、胸径等为评价指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研究各养分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结果表明:种子园土壤N、P、K、Ca、Mg养分含量较低,B含量属于中等水平,而Mo含量较高;N、P、Mg以及N-K、Ca-B肥料联合对种子园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单施某一肥料效应较小,其中单施K、Ca、B几乎没有效果,而肥料联合施用效果较好。综合效应分析结果,得出种子园最大产量施肥量组合为: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897 g+氯化钾150 g+石灰150 g+硫酸镁105 g+硼砂75 g,并配施钼肥。N、P2O5、K2O、CaO、Mg、B、Mo的用量依次为46.0、107.7、90.0、75.0、31.4、2.3、5.0 g,其配比为N:P2O5:K2O:CaO:Mg:B:Mo=1.0:2.3:2.0:1.6:0.7:0.05:0.1。多元素配方施肥能很好地改善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单株球果产量、球果单粒重、出籽率及种子园产量等指标均比不施肥的母树有大幅度提高。本研究施肥方案,理论上种子园产量可达45.99~95.65 g/株,大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达到理论产量的80%~86%,中微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为理论产量的70%左右。现实种子园平均产量大约是预测产量的40%,通过合理配方施肥有望大幅度提高杉木3代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3.
选取泌乳天数、体重、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高产泌乳牛3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70头。试验时间共28d,对照组全期饲喂全混合配方日粮(TMR),试验组分四阶段进行,每阶段7d,分别饲喂以10%、20%、30%、40%粉碎大麦粉替代玉米的TMR。结果发现:随着大麦粉替代玉米比例的增加,试验组采食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0%、40%替代期采食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大麦粉替代不同比例玉米对奶牛产奶量影响不一致,20%、30%替代期产奶量增加0.4、0.3kg/d,10%、40%替代期分别下降0.6、0.7kg/d,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10%、40%替代期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20%、30%替代期乳脂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0%替代期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30%、40%替代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替代期乳蛋白率较对照组下降0.012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用大麦粉替代20%比例的玉米饲喂奶牛,在不影响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情况下可提升产奶量并降低饲养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为最佳替代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不同生育期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用牡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测定根、茎、叶以及不同生育期果荚和种子的矿质元素,分析矿质元素积累分配特性以及矿质元素分配的相关性。  结果  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根、茎、叶中的磷持续下降,根和叶中的氮持续降低,钾和镁在不同器官内变化趋势不同。铁在不同器官内的质量分数均大于其他微量元素,除铜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根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荚和种子中的氮逐渐升高,果荚中钾和种子中磷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矿质元素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氮、磷、钾、铁、锰与其他元素间相关性较高;同种矿质元素在‘凤丹’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结论  在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从展叶期到现蕾期之前对氮、磷元素需求量大,应在植株展叶前追施氮肥和磷肥;结实期对氮、磷、钾需求量大,建议在开花后追施氮磷钾肥;在植株现蕾期前(3月上旬)追施铁肥,在5–7月种子发育期追施硼、锌肥,满足‘凤丹’植株对这3种微量元素的需求。表7参36  相似文献   
5.
王静  刘晓静  程甜甜  童长春  汪雪 《草地学报》2021,29(9):1941-1949
为探讨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特征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品种(‘LW6010’、‘甘农3号’、‘甘农7号’和‘陇东苜蓿’)和2个施氮处理(0,103.5 kg·hm-2),对比研究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的叶特征及其生产性能,并采用通径分析法探讨叶特征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和供氮103.5 kg·hm-2时,‘LW6010’的叶面积、比叶重、叶片数、叶蛋白含量、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面积、导管数量和总产量显著大于‘陇东苜蓿’。通径分析表明,‘LW6010’叶特征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叶面积>叶重>叶片数>叶增量>比叶重>叶茎比。综上,紫花苜蓿的叶特征在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存在差异,无论氮水平高低,氮高效紫花苜蓿品种‘LW6010’叶特征综合表现总是优于‘陇东苜蓿’。利用通径分析发现,紫花苜蓿叶特征各因子中叶面积和叶重的产量效应最突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谷子生产的要素变化与机械化水平分析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猛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0):153-158
为明确中国谷子生产发展的要素变化以及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现状,促进中国谷子生产效益提升,从跟踪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信息点和调查中国谷子生产情况2 个方面,统计信息平台和谷子生产的数据,采用Excel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中国谷子生产的要素变化和机械化水平。结果显示物质投入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人工投入降低,且降幅较大,谷子生产总投入逐渐降低;机械类型多样且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最后提出谷子生产向有机、功能农业和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明  潘赟  王文娟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24):192-200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过程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流程化管理、养殖业务规则不明确、养殖决策效率低、人工经验判断操作失误率高等问题,阐述了工作流技术和规则引擎技术结合应用于水产养殖流程管理的设计思想。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智能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并对系统进行总体框架设计。然后在分析和总结出水产养殖业务流程步骤繁琐不明确、受时间限制、多循环、多并发和存在大量养殖业务决策等特点的基础上,以南美白对虾养殖流程为例,通过Activiti可视化流程设计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流程进行流程定义和设计,构建水产养殖工作流模型;通过Drools规则引擎制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流程业务规则库,制定过程包括养殖规则的分析、定义、设计、编写和触发。最后,将Activiti工作流引擎和Drools规则引擎与当今主流的SSH框架进行整合,开发基于Activiti和Drools的水产养殖自动决策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初期试验运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水产养殖全流程业务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养殖关键流程的规则决策,能有效增加养殖产量14.8%,降低饵料系数11.4%,减少人工管理成本30%,使得整体经济效益增加29.3%,初期试验效果良好,为水产养殖信息化过程管理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流程化、自动化、精细化养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葡萄清洁生产发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检索方法,从葡萄生产过程中的水肥药管理、葡萄废弃物循环利用、尾水生态拦截以及葡萄的保质提质技术等方面综述安徽葡萄清洁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葡萄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提出以葡萄为主产业的"家禽-沼-葡萄"、"家畜-沼-葡萄"和"食用菌-沼-葡萄"生态循环发展的模式,并对安徽葡萄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方向:(1)加强葡萄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和示范工作;(2)加强葡萄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3)加强葡萄采摘后保鲜技术和其后续深加工研究与应用;(4)加强葡萄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园区的智能物联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小麦-玉米两熟区长期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适宜用量,采取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为主因素,氮肥用量(设0、90、180、270、360 kg/hm~25个水平)为辅因素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麦玉两熟秸秆长期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秸秆还田处理能够增大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地上干物质量,增加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呈增长趋势,但叶面积、地上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过量施用氮肥(270、360 kg/hm~2),产生盐害,会抑制小麦生长,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经模拟分析,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最高产量的推荐施氮肥量为216.11 kg/hm~2。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simple and generally applicable hydrodynamic meth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production carrying capacity (PCC) of coastal finfish cage aquaculture. Dimensional analysis was used to find significant and general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the hydrodynamics at fish farm locations and particulate wastes deposited on the seafloor by fish farms. Modeled ratios of deposition to emission of particulate wastes underneath fish farms were found to be primarily a function of the flow Reynolds numbers at the farming locations and the non-dimensional settling velocity of emitted wastes. In the non-dimensional model, farming conditions include daily feed rate, proportion of unconsumed feed, and carbon content in feed and fish feces. The relationship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PCC of floating net cages imposing a threshold value for deposition. Results of in-situ assessments of the benthic impacts of several fish farms in an aquaculture site in the northwest of Bali, Indonesia were used to validate and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Predicted results were able to clearly identify fish farms operating beyond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carrying capacity.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road applicability and could help make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estimation of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individual farms in pristine areas, for providing first estimates in sites that have scarce data, and for assessment, expan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ently operating aquaculture sites in Southeast Asia, China and potentially other data-poor island nations. As the method relies on dynamic models, it enables straightforward assessments over the entire aquacultur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