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4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oxoplasma gondii is a zoonotic parasite that can infect all warm-blooded animals. It is responsible for considerable economic losses in some regions and farming systems. This review aims to synthesize current findings on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 gondii infection in animal species in Algeria. It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PRISMA guideline. A total of 14 papers from 1955 to 2020 were eligible to be included 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udy including a number of 10,187 animals of which 2594 were positive cases (25.46 %) (24.62–26.31 %, 95 %CI). Prevalence of Toxoplasma-infection was 20.04 % in cattle, 22.57 % in sheep, 33.61 % in goats, 28.17 % in horses, 30 % in donkeys, 70.31 % in stray cats, 14.57 % in local rabbits, 30.47 % in dogs and 50.70 % in poultry farms. Adult animals and females were most infected. The highest prevalences were reported in stray cats and poultry. Rabbits were the least infected. This analysis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ing infection since 2015 (R² = 0.129, p > 0.05) which requires further studies to provide better preven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
放牧是最主要的草地利用模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草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放牧强度对草地的健康状况和演替方向起决定作用。本文基于40篇内蒙古草原放牧相关文献数据,通过meta分析探讨温带草原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未放牧草地相比,轻度放牧草地对群落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显著上升3.60%、7.80%、11.40%和10.83%(P<0.05);中度放牧下群落植物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变化,而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1.62%、4.44%、2.15%、8.35%和6.76%(P<0.05);重度放牧下群落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下降39.72%、16.30%、7.62%、6.46%、8.03%、8.76%、12.92%和18.27%(P<0.05)。以上结果表明轻度放牧有利于土壤肥力和草地生产力的保持和提升,而当放牧干扰超出一定的限度时,草地各项功能均显著下降而发生退化。本研究可为内蒙古温带草原的合理利用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北方地区免耕玉米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免耕对中国北方地区玉米产量的时空效应和影响机制,为该地区免耕的科学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以传统耕作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截止2017年4月共获得68篇文献和82组试验数据,将数据按照区域(东北、华北和西北)、年降水量(500 mm和≥500 mm)、年均气温(10℃和≥10℃)、耕作模式(平作和垄作)、种植制度(连作和轮作)、是否秸秆还田、试验年份(2000年之前、2000—2009年和2010年之后)和免耕持续年限(1—2 a、3—5 a、6—9 a和≥10 a)进行分组),利用Meta-analysis方法系统探究免耕对玉米产量的时空效应与影响因素。具体分析过程包括异质性检验、综合效应量计算、发表偏倚检验、敏感性分析、累积Meta-analysis和亚组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总体上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平均增产率为3.1%(置信区间0.7%—5.5%,数据不存在发表偏倚和极端值)。2000年之前,免耕的累积增产效应不稳定(平均-0.7%—6.6%);2000年之后,免耕与传统耕作的累积产量差异逐渐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在东北地区,免耕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应(平均5.3%,置信区间1.5%—9.2%);而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免耕的增产效应不显著,分别为-2.6%—6.4%和-1.0%—6.4%。在年降水量500 mm、年均气温10℃的地区和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免耕的增产率显著提高,平均分别为5.4%(置信区间1.7%—9.1%)、3.8%(置信区间0.8%—6.7%)、4.4%(置信区间1.3%—7.5%)和3.3%(置信区间0.8%—5.8%)。平作和垄作下,免耕的增产效应均不显著。2010年之后,免耕的增产效应显著提高(平均6.1%),且变幅较小(2.5%—9.7%)。随着免耕持续年限的延长,玉米增产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持续3—5 a时,免耕的增产效应显著且达到峰值(平均3.8%,置信区间1.6%—6.0%)。【结论】在年降水量较少或年均气温较低的区域,轮作或秸秆还田条件下,有利于发挥免耕的增产效应;东北地区较华北和西北地区更适宜免耕;3—5 a为较合理的免耕持续年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银屑胶囊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等,关键词采用"疗效""银屑胶囊"和"银屑病",定年限为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结果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涉及6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银屑胶囊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维A胶囊,其60 d治愈率和60 d有效率的OR值分别为:2.21(95% CI:1.53~3.17)和2.66(95% CI:1.86~3.79);在PASI评分方面,银屑胶囊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PASI评分低于单用阿维A胶囊(SMD=-0.93,95% CI:-1.23~-0.62);在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方面,银屑胶囊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血清炎症因子IL-4、IL-10水平均高于单用阿维A胶囊:IL-4(SMD=0.83,95% CI:0.01,1.66),IL-10(SMD=0.56,95% CI:0.28,0.84);在安全性方面,除了鼻出血外,银屑胶囊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眼干、皮肤干燥、毛囊炎、转氨酶升高、高脂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用阿维A胶囊的情况。结论 银屑胶囊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安全有效,然而,确切结论有待于更多的高质量、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与其他常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辅以人工检索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过刊资料库,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病例数2 557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治疗组对吞咽障碍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Z=12.51,P<0.000 01),且治疗组在改善MBI评分、SWAL-QOL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上无明显优势,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现代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分析免耕(NT)对土壤微生物碳含量的影响程度,以常规耕作(CT)为对照,收集国内外关于免耕对土壤微生物碳研究已公开发表的41篇文献的田间试验数据162组,采用Meta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气候类型和试验年限下,免耕对于中国农田土壤微生物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的含量,免耕-常规耕作(NT-CT)的加权均数差值(WMD)为49.29 mg·kg-1;免耕对土壤中微生物碳含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西南地区WMD最大,湿润区(年降雨量>800 mm)免耕对土壤微生物碳含量的正效应最显著;年均温度10~15℃和年均温度>15℃时,免耕土壤中微生物碳含量显著高于常规耕作,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免耕年限能够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含量,以长期免耕(免耕年限≥8 a)效果最佳。综上,免耕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增加效应存在区域特征,以西南地区最高,随着区域水热条件、免耕年限的不同有所差异,免耕措施的采用应该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本研究结果为免耕的区域性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我国土壤碳循环酶活性影响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耕和秸秆还田措施对我国农田土壤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为有机物质转化和土壤健康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搜集,获得了目标文献56篇,建立了翻耕清茬(CT,507组)、翻耕+秸秆还田(SR,305组)、免耕(NT,291组)和免耕+秸秆还田(NTS,122组)处理对土壤碳循环酶(转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Meta-analysis)和增强回归树(BRT)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碳循环酶活性的差异,并量化气候特征、土壤特性和种植制度等因子对其影响程度。【结果】与CT相比,SR(28.0%)、NT(13.7%)和NTS(23.2%)处理显著增加(P<0.05)了土壤碳循环酶活性;SR、NT和NTS处理显著促进了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3%、16.2%和22.5%;SR处理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幅为36.6%。对于低土壤有机碳(SOC<10 g·kg-1)而言,SR、NT和NTS处理对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6.7%、24.2%和37.9%。在碱性(pH>7.5)土壤中,SR和NTS处理下转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2.3%和28.7%。对于不同黏粒含量的土壤而言,黏粒含量<20%的土壤中SR和NT处理下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1.5%和22.3%;黏粒含量为20%—30%的土壤中SR、NT和NTS处理下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6.1%、16.1%和25.3%。干旱指数较大(2—3.5和>3.5)时,SR(29.1%和20.5%)、NT(13.4%和17.0%)和NTS(9.0%和36.9%)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转化酶活性。对于轮作种植制度而言,SR和NTS处理促进了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4.0%和29.4%;而在连作种植制度下,SR处理下转化酶活性提高了29.4%。对于不同试验年限而言,NTS处理对转化酶活性的提高幅度表现为:长期(>10年;39.9%)>中期(5—10年;31.7%)>短期(<5年;17.6%);短期和中期秸秆还田(SR)均显著增强了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2.0%和27.3%。免耕和秸秆还田对转化酶活性的交互作用在SOC含量低(<10 g·kg-1)、pH呈碱性(>7.5)、黏粒含量低(<20%)、干旱指数高(>3.5)、轮作和持续年限长(>10年)的土壤中较小。BRT分析结果表明,黏粒含量和土壤pH是影响SR处理对转化酶活性提高的主要因素,而SOC含量和干旱指数是影响免耕措施(NT和NTS)提高转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我国实施免耕和秸秆还田措施,尤其是在SOC和黏粒含量较低或干旱指数较高的地区,对于转化酶活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Meta分析的方法对振源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振源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分别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stata14软件、GRADEprofiler 3.6.1软件对数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Meta分析,以及质量整体评价。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文献有13篇,共纳入1 051例患者,文献整体质量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中,由于存在异质故将纳入研究按疗程分为两组,疗程大于6周组[SMD=0.85,95%CI(0.66,1.04),Z=8.75,P<0.0001]与疗程小于6周组中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在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OR=3.71,95% CI(2.53,5.45),Z=6.71,P<0.0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5,95% CI(0.18,0.67),Z=3.27,P=0.001]两指标中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疗效更好,而且药物的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可能存在偏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玉米磷素相关根系性状Meta-QTL及候选基因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8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收集来自不同实验中的175个玉米磷素相关根系数量性状位点(QTL)信息,利用Biomercator 2.1软件,构建玉米磷相关根系QTL整合图谱。采用元分析技术,在10条染色体上发掘出26个与磷相关根系性状"一致性"QTL(MQTL),图距范围在0.8~14.3 c M之间,除第2、5、8号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上均检测到2~4个MQTL。根据MQTL区间两端标记在玉米物理图谱Ref Gen_v2上的位置,将MQTL进行物理图谱定位,单个MQTL所在物理图谱上的图距范围在0.1~9.1 Mb。在MQTL 1、2、4、8、11、12、15、18、20、22中检测到15个与磷素吸收利用以及根系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