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3篇
  15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抗白粉病种质的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簇毛麦为抗源,采用杂交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抗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和高产、抗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经AFLP分析,确定抗白粉病种质均含有一段簇毛麦的DNA。  相似文献   
2.
3.
红丁香生物学特性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丁香为丁香属的一个优良抗逆观赏品种,为了把优良品种的培育、保护、扩繁、示范和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自治区不同城市地区观赏木本植物品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研制栽培与利用配套技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试验对白花败酱的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式的繁殖效果均表现良好,其中分株繁殖苗成活率近100%,且长势良好,见效最快;老枝和嫩枝在大棚内和露地的扦插成活率均在80%以上;种子发芽率虽较低,播种繁殖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白花败酱适应性强,适于人工繁育栽培。  相似文献   
5.
败酱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败酱草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白花败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51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5.77%,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甲基-5-乙基呋喃(50.97%),其次是己二硫醚(9.47%)、1-己硫醇(6.97%)、紫苏醛(3.65%)、律草烷-1,6二烯-3-醇(2.65%)、(Z,E)-à-法呢烯(2.62%)、反-石竹烯(2.41%)、亚麻酸甲酯(2.03%)、紫苏醇(1.6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43%)、樟脑(1.21%)、à-雪松醇(1.16%)、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酯(1.07%)、冰片(1.06%)、6-氨基异喹啉(1.03%)。  相似文献   
6.
In the present study, microdissection of 6VS and the cloning of the resistance gene analogs (RGA) from them were reported. The 6VS were microdissected with needle and 10 types of resistance gene analogs were obtained by PCR with 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 designed according to resistance genes. They were designated as Hvrgak1-Hvrgak10,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s are AF387113-AF387121,AY040671- AY040672. Identity among RGAs was about 10-50%, and identity with cloned R gene from plants was 5-20%. Southern hybridiz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3 RGAs, Hvrgak2, Hvrgak4, and Hvrgak5 were linked with whea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These RGAs may be used as direct entrance or probes for cloning the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相似文献   
7.
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簇毛麦1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以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基础,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结合原位杂交和PCR标记鉴定方法,分析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8.
麦类作物DNA原位杂交及其在远缘杂种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物种基因组DNA探针和克隆的专化性探针,对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和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进行了染色体D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应用这两种探针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小麦远缘杂种中的异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先后对二个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Badger、M#-2A)、一个八倍体小簇麦双二倍体、三个小黑麦易位系(宁麦8026、Amigo、Apollo)、一个小黑麦代换系(84056)和二个小簇麦附加系(94009-5-4、94009-5-9)进行原位杂交和异源染色体的检测,均获得较好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应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可能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及其杂种双二倍体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种双二倍体与亲本硬粒小麦、簇毛麦相比,在气孔分布、气孔大小、叶绿体大小、叶肉细胞形态等方面均表现为中间型,略偏于光合速率较高的母本硬粒小麦。在叶片厚度上表现出超亲现象。与普通小麦宁麦三号相比,杂种双二倍体的各项与光合有关的解剖性状均接近。  相似文献   
10.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来自前苏联簇毛麦及其抗病衍生系的抗白粉病基因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用120个随机引物对6D/6V代换系Pm930640进行RAPD分析,检测到5个引物OPAN03、OPAI01、OPAL03、OPAD07和OPAG15,分别在大约1 700、700、750、480和580 bp处有区别于小麦亲本的多态性条带。对Chancellor×Pm930640 F2群体进行OPAN03、OPAI01和OPAL03等3个RAPD标记与抗白粉病基因的连锁分析,表明这些标记同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是连锁的。对大部分分别含有Pm1-Pm20的已知抗病基因、含有簇毛麦抗病基因及其相关亲本的29个小麦品系进行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记不仅可以鉴定簇毛麦的抗病基因,而且可以判断其遗传背景。OPAL03750仅出现在含有前苏联簇毛麦6VS染色体的抗病材料中,可作为区别于Pm21的分子标记。RFLP标记的结果也表明两个不同簇毛麦的6VS染色体有明显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