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84篇
  免费   2092篇
  国内免费   5783篇
林业   191篇
农学   9758篇
基础科学   3470篇
  3027篇
综合类   44369篇
农作物   7268篇
水产渔业   315篇
畜牧兽医   1489篇
园艺   1500篇
植物保护   3672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1014篇
  2022年   1173篇
  2021年   1402篇
  2020年   1493篇
  2019年   1523篇
  2018年   989篇
  2017年   1494篇
  2016年   1771篇
  2015年   1765篇
  2014年   3210篇
  2013年   3300篇
  2012年   3939篇
  2011年   4301篇
  2010年   3985篇
  2009年   4168篇
  2008年   4042篇
  2007年   3657篇
  2006年   3191篇
  2005年   3029篇
  2004年   2337篇
  2003年   2107篇
  2002年   1957篇
  2001年   1977篇
  2000年   1715篇
  1999年   1661篇
  1998年   1577篇
  1997年   1649篇
  1996年   1433篇
  1995年   1325篇
  1994年   1293篇
  1993年   1276篇
  1992年   1281篇
  1991年   1147篇
  1990年   959篇
  1989年   1066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65年   33篇
  1963年   10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73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11篇
  1953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为激素调控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育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BNS和BNS36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矮抗58和郑麦366(BNS366的近等基因系)为对照,进行正常秋季播种(2018年10月10日)和晚播(2018年12月2日)试验,用I2-KI法测定花粉育性,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三核期叶片、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三核期花药中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的这三个指标分别为34.74%、43.12%和48.48%,达到低不育水平,BNS366则分别为92.63%、55.37%和67.94%,达到正常可育水平,播种期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矮抗58和郑麦366在2种播期条件下,则为82.56%—94.00%、73.90%—82.31%和96.54%—139.26%,均为正常可育,播种期间差异不显著;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花粉可育率提高百分率)均分别极显著低于矮抗58和郑麦366。分别在2个试验组内进行内源激素含量的多重比较,BNS和BNS366与矮抗58和郑麦366内源激素含量-∆(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激素含量提高百分率)存在差异,对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BNS和BNS366不育株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存在特征性变化。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在四分体期(BNS)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366)叶片中不足,在单核中位期(BNS)和单核靠边期(BNS366)花药中不足,在二核期花药中盈余;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在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花药中不足;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分别在四分体期幼穗中存在偏低倾向(BNS)或确定存在不足(BNS366)现象;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含量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单核靠边期(BNS)或单核中位期(BNS366)和三核期叶片中不足,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或四分体期幼穗(BNS366)中不足,在单核靠边期花药中不足。【结论】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单核靠边期之前,BNS和BNS366中IAA、GA和ABA的含量不足,尤其是MeJA的含量不足,可能促进了二者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小麦的生长过程会受到自然因素、生产因素的影响,为保证小麦生产的产量和品质,就必须明确认识到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误区,并掌握正确的防治技术,从而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干扰,为小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研究2018、2019年2个年度不同气候条件下,4个弱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18年低温、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下,除扬麦15外,其他3个试验品种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低于2019年;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也均低于2019年;而硬度、吸水率等指标,在不同年度间差异不大,暗示硬度、吸水率指标受遗传背景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面积化学防控试验比较水稻绿色防控下的化学防效,结果表明,3个化学防控区域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其中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等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好,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好,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纹枯病效果好,且3个防控区域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与空白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在四(2)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绿色防控的作用极其有限,不能完全取代化学防治,选择低毒高效长效的化学农药对农药减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杨玉芹 《种子世界》2021,(12):0012-0014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产物,对于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国民生活的主要粮食种类,是制作面粉的基本农材料。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对于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的要求愈加深入,尤其是各类新型小麦种子的研发,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小麦种植的产量。在菏泽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小麦是重点种植农作物,菏泽市小麦种植面积超过了6000m2,是菏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在小麦种植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种植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实现小麦的增产种植,为菏泽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小麦的增产种植管理中,需要从小麦种植的选种、整地、水肥管理等全过程落实科学化的种植管理方式,并对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实现小麦种植的增产增收,提升农民的小麦种植收入。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病虫草害防治、肥料管理、沟系配套、机械收获、油菜秸秆处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4种微生物药剂对水稻主要害虫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适于应急防控的微生物药剂。结果表明,80亿孢子·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7.2×104亿g·hm-2和400亿孢子·g-1球孢白僵菌18×104亿g·hm-2对稻飞虱有较好防效;30亿PIB·mL-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25×104亿g·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体况健康的15日龄成都麻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4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在基础饲粮中按照质量比分别添加0.5%(低剂量组)、1%(中剂量组)、2%(高剂量组)的复方中草药,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1)试验1、2、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19%、4.34%、4.98%(P<0.05);试验2、3组的料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37%、3.63%(P<0.05);(2)试验2组和3组的总蛋白(TP)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20%、6.08%(P<0.05);试验2组和3组的尿素氮(BUN)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2.72%、16.36%(P<0.05);试验2组和3组的谷草转氨酶(AL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84%、19.22%(P<0.05);试验3组的谷丙转氨酶(AST)较对照组降低19.34%(P<0.05);(3)试验2组和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80%、20.00%(P<0.05);试验3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对照组提高22.37%(P<0.05);(4)三个试验组的IgA、IgM、IgG、IFN-γ、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提高10.06%(P<0.05),试验2组和3的组溶菌酶(LZM)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79%、5.66%(P<0.05)。综上,中草药添加剂能有效提高稻鸭共作模式下成都麻鸭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本试验条件下,最佳饲喂剂量为1%。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不能实现棉花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了“植株高度既适于机采也适于人工采收,含絮力适中(不易落花便于集中采收),生育期适中(播种到采收为180天左右),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较优(纤维长度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 kg/hm 2以上,衣分在40%左右)”的油(或麦)后直播棉模式的人工采收品种选用策略。旨在促进安徽沿江地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