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天牛的数量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亦没有显著影响,而松褐天牛幼虫龄期和松褐天牛幼虫在树干上的位置显著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松褐天牛龄期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好寄生3~5龄幼虫;就天牛在其危害寄主树木上的位置而言,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偏好寄生马尾松主干上部和在韧皮部危害的松褐天牛幼虫,其对位于马尾松树干上部的寄主幼虫寄生率最高,达27.38%,对在韧皮部生活、危害的寄主幼虫寄生率为20.18%,显著高于位于木质部生活的寄主幼虫寄生率(5.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寄主树木的坡位和其它天敌寄生率,其中,坡位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天敌寄生率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以上研究初步明确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害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利用该重要天敌控制松褐天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花绒寄甲卵储存条件对其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及成虫羽化数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和记录了经不同储存时长的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的变化。同时,将初孵幼虫接入寄主,观察寄甲幼期发育和羽化情况。[结果 ]表明,在12℃,RH 60%条件下,寄甲卵储存时长对其孵化率、幼虫期、蛹期、结茧率、羽化率以及数量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卵储存时长小于45 d时,其孵化率均大于92.6%,之后开始显著下降。储存60d,孵化率下降到62.1%,储存90d后其孵化率为0。其结茧率从储存0d的45.7%上升到15d的54.8%,之后开始下降,储存60 d,结茧率显著下降到仅有26.1%。不同储存时长下,其羽化率介于80.7%~96.2%之间。其幼虫期随卵储存时长的增长而总体延长,而蛹期呈不规律变化。成虫羽化数以卵储存15 d的处理最多,平均为5头·个-1寄主,之后开始下降,储存30 d,数量下降到4头,储存45 d和0 d的数量一样,平均约为3头,储存60 d,数量下降到约2头,储存75 d,数量下降到不足1头。储存15 d,成虫单头体质最大,平均为0.030 g·头-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在12℃,RH 60%条件下,花绒寄甲卵的适宜储存时长为45 d内,而储存15 d对花绒寄甲的发育最有利。  相似文献   
4.
氮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消费者,以食物氮的形式消费后大部分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泄到环境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费逐渐丰富,对其氮足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15年遵义市氮消费足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氮消费足迹中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在2.12~3.13 kg(N)/a间波动,平均值2.63 kg(N)/a;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在2.96~4.65 kg(N)/a间波动,平均值3.85 kg(N)/a。近16年,粮食、猪肉、家禽、蔬菜、蛋及蛋制品、水产品、奶制品、水果和牛羊肉对城镇居民食物氮的平均贡献分别为36.96%、28.90%、10.62%、6.69%、4.73%、4.46%、3.09%、2.31%和2.26%。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中粮食的贡献为65.81%、猪肉的贡献为24.21%、蔬菜的平均贡献为6.70%;水果、水产品、家禽和蛋及蛋制品的贡献在0.28%~1.32%间波动。遵义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我国膳食结构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消费食物氮可能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红蓝LED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黔湄601’一年生茶树苗为试材,光量比为1∶3的LED红蓝光作为光源,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茶树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光合色素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探索茶树苗生长发育对光强的响应机制。采用LED精准调节光质和光强,设置50μmol·m-2·s-1、100μmol·m-2·s-1、150μmol·m-2·s-1、200μmol·m-2·s-1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15 d后,5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色素含量的增加及Ca/Cb值的降低;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及氨基酸含量的增加,酚氨比值最低;150μmol·m-2·s-1光照强度对茶树叶重增加有促进作用;2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和氨基酸、光合色素含量的减少;酚氨比值最高,光合色素含量最低。红蓝LED光照强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茶叶品质形成,综合考虑,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LED光源设施栽培的理想光照强度。本研究结果对于设施茶树种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营养级可对居民复杂的人类膳食结构进行统一量化,研究人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利用2001—2016年贵州省遵义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对城乡居民营养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城镇居民的营养级由2.18增至2.29,农村居民的营养级由2.07增至2.16;蔬菜对城镇营养级贡献率最大,达28.2%,粮食对农村居民的营养级贡献率高达42.46%,动物性食品对城镇居民营养级的平均贡献率高于对农村居民营养级的贡献率;城镇居民营养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农村居民营养级呈现2种增速。由此看来,市场价格、人畜共患病和健康知识等对城乡居民营养级的影响存在差异,城镇居民营养级受人畜共患病等影响较多,而农村居民营养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贵州赤水河流域的枯枝标本进行处理,鉴定出10个贵州省省级新记录种暗色丝孢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描述和图解。标本保存在遵义师范学院真菌学标本室(HMZNC)。  相似文献   
8.
9.
对16份贵州省主要辣椒品种的辣椒素含量进行鉴定,并成功克隆了导致辣椒素含量差异性状的PUN1(AT3)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AT3-D1和AT3-D2)。实验结果表明:在16个辣椒品种中,辣椒素含量最高的是单生理想和正椒12号,分别达到3 323.11 ng·mL~(-1)和3 160.52 ng·mL~(-1);最低的是干椒3号和辛香15号,分别只有759.3 ng·mL~(-1)和583.28 ng·mL~(-1)。选取单生理想和辛香15号作为材料克隆控制辣椒素含量的关键基因(AT3-D1和AT3-D2),AT3-D1比AT3-D2在蛋白质的N端少了100个氨基酸,但是在此后序列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整体一致性达到67.35%;二者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7.79 kD和49.68 kD,等电点(pI)分别为6.95和7.09,均属于稳定蛋白和非分泌蛋白,且都不属于跨膜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红蓝LED光源补光对贵州茶区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春茶高品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夜间不补光(CK)、LED1(红蓝光质比0.81)补光、LED2(红蓝光质比1.65)补光和LED3(红蓝光质比2.10)补光等4种处理,于茶树新梢开始生长时进行不同光源补光处理(21d),研究不同光源补光对春季茶树芽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补光处理均能促进茶树芽叶生长及提高茶叶品质,不同红蓝光质比表现不同,其中以蓝光占比最大的LED1处理(红蓝光质比0.81)的补光效果最好,与不补光(对照)相比,可显著增加单芽和一芽二叶的芽头数量(47.4%和74.89%)、重量(12.36%和41.56%);显著增加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总叶绿素(25.61%和12.61%)、多酚(23.42%和23.29%)和游离氨基酸含量(32.23%和29.38%),降低酚氨比(-8%和-11.1%)。【结论】早春低温弱光环境下的茶园应用红蓝光质比为0.81的LED灯进行补光,可延长茶树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