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7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646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488篇
基础科学   332篇
  693篇
综合类   7191篇
农作物   1006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4092篇
园艺   954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515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026篇
  2011年   989篇
  2010年   1023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82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74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2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藜麦易倒伏问题,提高藜麦产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多效唑和缩节胺)对藜麦株高、茎粗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使用15%多效唑在出苗后15d,按指导剂量1.5倍喷施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佳;使用10%缩节胺在出苗后25 d,按指导剂量1.0倍喷施对茎粗的增粗效果最佳;使用15%多效唑在出苗后15 d,按指导剂量1.5倍喷施对增加一级分枝效果最佳;使用10%缩节胺在出苗后25 d,按指导剂量1.0倍喷施,是提高单株粒重和增加单株粒数的最佳组合.这说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藜麦株高、增加其茎粗,显著增加一级分枝数和单株粒重,对藜麦单株粒数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类钙调蛋白(CaM-likeprotein,CML)在植物抵抗逆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CML基因是植物抗逆分子育种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筛选得到1个片段大小为264 bp的大豆CML基因,对该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扩增,并获得大小为264 bp的片段,利用无缝克隆技术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获得克隆载体。通过对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在NCBI上发现该基因序列与大豆Calcium-binding protein(CML38-like)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8.53%。目前对CML38-like基因的功能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根据克隆测序得到的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随后对该基因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和蛋白质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该基因可能对大豆抗旱有着一定的影响。最后通过克隆载体构建CML38-like基因的过表达载体以及RNA干扰表达载体。本研究为鉴定大豆CML38-like基因的功能和了解该基因对大豆的非生物胁迫反应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产木质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对玉米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前期采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获得的3株红侧耳菌株CM12、CM13和CM16为试验材料,通过拮抗试验、生长速度测定试验进行优势突变菌株的初筛,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进行高产木质纤维素酶突变菌株最终筛选,并对其进行ITS-PCR鉴定.结果 表明:3株菌株与原菌株均产生明显拮抗;CM13菌株在PDA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最快,高于CM12、CM16及原菌株;CM13菌株在纯玉米秸秆粉培养基中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均最高,分别为121.23,144.11,793.38,238.92U/L,比原菌株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3.07%、12.90%、19.93%和30.22%.ITS-PCR结果表明,CM13菌株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改革实践背景下,课堂教育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农林院校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培养出能够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农林业发展的地方“特色”人才。优化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培养课程设置,以健全教学制度与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个性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分类器对不同水果种类识别准确率的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分类器DS证据理论融合的水果识别方法。该研究选择kaggle上fruits360数据集中的5种水果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预处理后的5种水果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特征进行提取,分别选用BP神经网络、K均值、SVM三种分类器,结合被测图像在每种分类器上的识别结果和各个分类器对不同水果的分类准确率,构建基本概率函数(BPA函数),通过DS证据融合规则对分类器融合后对被测图像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5种水果的识别平均准确率为95.2%,总体标准偏差为0.02993,在提高单分类器识别准确率的同时,解决了分类器对各种水果识别的不均衡问题。对10组测试集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3.5%,总体标准偏差为0.055,该方法对水果种类的识别更准确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4种微生物药剂对水稻主要害虫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适于应急防控的微生物药剂。结果表明,80亿孢子·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7.2×104亿g·hm-2和400亿孢子·g-1球孢白僵菌18×104亿g·hm-2对稻飞虱有较好防效;30亿PIB·mL-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25×104亿g·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7.
耐冷菌在低温下能通过诱导作用形成重金属的碳酸盐沉淀,在寒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目前缺乏对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其稳定性的研究.试验研究了1株耐冷碳酸盐矿化菌(谷氨酸棒菌DC1)在低温条件下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及其稳定性.结果 表明:菌株DC1的发酵液可通过诱导作用将土壤中的可交换态Cd、Pb、Cu、Ni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转化比例分别为79.8%、72.6%、39.9%、33.6%,并提高土壤的pH,从而使土壤中有效态Cd、Pb、Cu、Ni的含量分别降低了90.5%、83.4%、35.1%、36.6%.土壤酸化可降低菌株DC1对土壤中Cu和Ni的固定效果,但对Pb和Cd无明显影响.模拟旱田、水田和施肥培养条件下,菌株DC1诱导的Pb和Cd碳酸盐沉淀在土壤中的重金属释放能力较低,培养30 d后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均无明显增加.说明菌株DC1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碳酸盐沉淀修复,在Pb和Cd污染土壤修复方面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但对于Cu和Ni污染土壤的修复需要注意土壤酸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人参根腐病菌的侵染及防治提供可视化的检测和分析手段,通过摸索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时间、酶解液组成、酶解温度、摇床转数及渗透压稳定剂种类,研究人参根腐病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原生质体制备技术.结果 表明:将人参尖镰孢菌野生型菌株0083分生孢子在YEPD培养基中培养11h,酶解温度37℃、摇床转数180 r/min,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NaC1的条件下,酶解液(崩溃酶、溶菌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3,0.02,0.005 g/mL)酶解0.25 g菌丝时,收获的菌丝体最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形成和释放,共获得2.8× 107/mL原生质体.用聚乙二醇PEG介导外源DNA随机插入的方法,成功获得具有绿色荧光信号和潮霉素B筛选标记的转化子,转化效率(以单位质量的DNA的转化子数计)为1400/mg.选取转化子FOG1菌株经过6代继代培养后,菌落形态、产孢量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菌株0083无明显差异.因此,利用聚乙二醇(PEG)为媒介的遗传转化体系是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近二十年鲜食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地区分布、品种构成和栽培模式,概述了我省鲜食葡萄栽培现状,结合多年实地调研,指出了葡萄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葡萄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无损、简单、快速、准确估测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组成,提升作物的精细管理水平.本文基于辣椒叶片对光的吸收特性,利用光谱透过率通过计算得到叶片的吸光度,使用四阶导数法在640~690 nm波段找到与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波峰:649、668、681nm.参照化学法检测植物叶绿素含量和组成的吸光度法,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检测模型并对比.其中以649、668、681nm处吸光度建立的模型检测叶绿素a含量的结果最好,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RE)为8.86%,决定系数(R2)为0.879;以649、681 nm处吸光度建立的模型检测叶绿素b含量的结果最好,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RE)为9.84%,决定系数(R2)为0.8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