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24篇
农学   410篇
基础科学   26篇
  101篇
综合类   706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2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孢子的多样性,2012-2016年在内蒙古贺兰山南寺和哈拉乌沟两地进行取样,每个样地分别由5人从沟谷入口处进行拉网式调查,共获得4 000余份样品,经过微观形态观察和基因ITS序列比对,鉴定出8目25科69属189种大型真菌,主要对其孢子形态特征、表面特征及长宽比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质量性状上,孢子形态特征和表面特征相互独立;数量性状上,大小孢子长宽比、孢子极端比和平均比均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显示孢子数量特征的稳定性;菌种间孢子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按照孢子多样性低、中、高分类,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数分别为152种、26种和11种;孢子多样性分类为大型真菌鉴别、分类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2个不同品种的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成熟胚为外植体,种子在无菌的条件下用70%的乙醇处理12 min配合0.1%的Hg Cl2消毒5 min,蒸馏水冲洗后在无菌条件下挑出胚接种到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得到再生植株。结果表明:通选7号和川草3号在诱导培养基N6+3.0 mg/L~4.0 mg/L 2,4-D上的愈伤组织形成率都达到70%;通选7号在N6培养基+0.5 mg/L 2,4-D+2.0 mg/L 6-BA上的分化效果最佳,达95.38%,川草3号在N6培养基+0.5 mg/L 2,4-D+4.0 mg/L 6-BA上有最高的分化率89.33%,均可得到再生植株。本研究可消除虉草种子稃及种皮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在大规模生产利用上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一套适合于虉草种子破眠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技术体系,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选育的"通选一号"虉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蛋白质提取方法、分离技术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CA/A法)提取种子蛋白,结合使用p H 4~p H 7的18 cm IPG胶条,200μg的上样量,12%SDS-PAGE胶,硝酸银法染色,可得到清晰、丰富的蛋白质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理生化作用,在培养基条件下,将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浸提液(蒸馏水、80%丙酮、80%乙醇)和黄瓜枯萎病菌进行共培养,144 h后测定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直径以及分泌的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共培养144h之后,鲜根及根际区物浸提液处理可以抑制菌落直径和CWDEs活性,鲜根丙酮浸提液处理的抑制作用最佳,菌落直径较丙酮对照下降了31.16%,CWDEs活性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3.87%、13.05%和27.19%。说明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浸提液中含有的物质能够抑制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并降低其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且表现为鲜根浸提液效果优于根际区物浸提液,丙酮浸提液效果优于乙醇浸提液优于蒸馏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5.
以15个种源的黑果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盐溶液梯度(0、55 mmol/L、125 mmol/L、200 mmol/L、260 mmol/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相对盐害率和耐盐半致死浓度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和发芽势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胚根胚轴长和根轴比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后降。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评定,耐盐材料有2份,为1号和9号;中等耐盐材料3份,为5号、10号和12号;盐敏感材料10份,分别是2号、3号、4号、6号、7号、8号、11号、13号、14号和15号。上述试验结果,可为今后黑果枸杞资源引种栽培以及优良性状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内蒙古旱作区禾本科、豆科及茄科间作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旨在揭示燕麦(Avena sativa Linn)与不同作物间作及其单作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土地当量比(LER)等方面的优势机理。本试验设置燕麦、黑豆(Glycinemax(L.)merr)、苜蓿(Medicago sativ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单作和黑豆间作燕麦、苜蓿间作燕麦、马铃薯间作燕麦共7个处理,探讨各处理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间作黑豆土地当量比最高,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62和1.65。燕麦间作黑豆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较苜蓿间作燕麦、马铃薯间作燕麦显著提高了5.00%~51.61%和5.73%~52.29%。2015年和2016年播种后75 d苜蓿间作燕麦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黑豆间作燕麦,分别提高了29.47%和40.56%。黑豆间作燕麦对比其他两间作处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70%~17.89%和11.36%~26.47%,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1.51%~55.22%,蔗糖酶活性提高了5.73%~52.29%,是该地区最优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平原灌区“春麦冬播”种植效应及品种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春播小麦生育期短、干热风、高温逼熟等因素制约产量提高,且收获后光温资源极大浪费的现状,以及试种冬小麦发现的冬季冻害、春季干旱或“倒春寒”影响返青率及前茬限制等问题,本研究以“春麦冬播”种植模式为切入点,采用不同春化类型小麦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越冬出苗、叶片生理、根系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以期筛选适宜冬播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的全部春性小麦品种及部分冬性品种可以以种子形式完成春化作用,第2年正常抽穗成熟。冬播条件下春季田间出苗率较春播小麦有所降低,但根系发达,对低温及干旱的适应性强。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平原灌区冬播的3个小麦品种,包括春性品种永良4号、冬性品种宁冬11号和半冬性品种河农7106,其共同特征为越冬出苗率高、抗逆性强、根系发达、产量表现较高,其中永良4号产量可达到与春播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深松措施对耕层土壤特性和油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油用向日葵T562为供试品种,进行了深松45 cm(S45)、深松30 cm(S30)和浅旋15 cm(RT)3个处理的3次重复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播种期、初花期、终花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呈增加趋势,深松能够降低3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并以深松45 cm的土壤紧实度降幅最大;深松措施下,40~80 cm土层的含水量高于0~40 cm土层,以S45的含水量最高,S30次之,TR最低。在开花期(初花至终花)的4个土层内(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深松较浅旋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相对增加量表现为:S45为15.6%~27.7%,S30为6.8%~13.3%。在同一深松深度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孔隙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在不同深松下,深松土壤孔隙度高于浅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S45的土壤孔隙度最大。向日葵单盘粒重、籽仁率、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5个产量性状均以S45的最高,S30次之,RT最低;单盘粒重、籽仁率在S45、S30和RT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实率、千粒重、产量表现为S45与RT存在显著差异,S45的产量为5 610.3 kg/hm~2,S30为5 354.0 kg/hm~2,分别较浅旋RT增加了10.8%和5.8%。综上结果,深松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硬度、孔隙度,提高土壤水分涵养量和调控产量构成要素,是蒙西向日葵产区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后旱作燕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设置不施用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CK)、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A)、单施微生物菌肥(B)和单施保水剂(C)4个处理,分析燕麦全生育期内0—10,10—20,20—4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时空动态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孕穗期和灌浆期;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苗期含量最高;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过氧化氢酶、土壤蔗糖酶峰值在孕穗期,土壤脲酶则在抽穗期。(2)除CK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其中配施(A)对0—10,10—20 cm影响均显著(p0.05),单施(B、C)仅对10—20 cm土层影响显著(p0.05)。(3)10—20 cm土层,配施(A)与其他3个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0.05),提高微生物量碳含量4.82%~40.28%、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8.44%~68.66%、过氧化氢酶活性13.32%~60.16%、蔗糖酶活性10.45%~39.14%、脲酶活性12.40%~55.62%。(4)配施(A)能同时显著(p0.05)提高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8.40%~20.12%和10.80%~25.09%。因此,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在黄土高原旱作区具有较好改善土壤微生物活性效果,提高旱作燕麦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