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15篇
  94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247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小麦花粉败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TaMYB5-like被发现参与此过程。为了解TaMYB5-like基因在SQ-1诱导小麦生理型花粉败育过程中的作用,以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PHYMS-1376和对照可育系CK-1376四分体、单核早期、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花药为试验材料,克隆TaMYB5-like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结构、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自激活效应分析。结果发现,TaMYB5-like基因序列长5 207 bp,其cDNA长为1 133 bp,其中CDS序列长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含有2个SANT结构域,分子量为29.36 kDa,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TaMYB5-like基因启动子涉及光响应、逆境胁迫响应、茉莉酸甲酯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自激活效应发现,TaMYB5-like蛋白的自激活区段位于N端,合适浓度的AbA和3-AT可以抑制BD-TaMYB5-like和BD-TaMYB5-like-N-SANT融合蛋白的自激活性;随着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截断,自激活性呈降低趋势。与CK-1376相比,PHYMS-1376四分体和单核早期花药中TaMYB5-like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花药发育到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时,TaMYB5-like表达量显著增加;CK-1376和PHYMS-1376三核期时花药内TaMYB5-like表达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2.
滨麦(Leymus mollis)是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具有改良小麦所需的许多优良性状。为了将滨麦中的优异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通过远缘杂交获得小麦-滨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以选自普通小麦7182与滨麦衍生后代M42(2n=54)F_6代的株系M11005-1-2-7-10-1-1(M11005A)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抗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M11005A有44条染色体且配对良好,可以稳定遗传。原位杂交及分子标记结果表明,M11005A含有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1对来自滨麦Lm#3Ns的染色体,并且用Oligo-pTa535探针得到了Lm#3Ns的FISH核型;筛选出6个EST及8个PLUG特异分子标记可以用来鉴定Lm#3Ns染色体,其中只有1个EST和4个PLUG标记可以同时在M11005A中扩增出滨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条带,说明滨麦的Lm#3Ns染色体与华山新麦草的3Ns基因组之间存在差异。M11005A的穗长、穗型、小穗数、千粒重与亲本7182无显著差异,但分蘖数较7182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抗条锈病鉴定结果显示,苗期M11005A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和CYR34表现高抗,对CYR32表现高感,成株期对CYR32和CYR33混合小种表现高抗,推测滨麦的Lm#3Ns染色体携带对CYR29和CYR34小种的抗性基因,又携带了成株期对CYR32和CYR33的抗性基因。因此,M11005A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中。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18-72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钾水平下,施氮量与株高、穗粗、穗长、单株粒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等性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相同氮磷水平下,施钾量与茎粗呈显著相关;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长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但均不显著;相同氮钾水平下,施磷量与穗粒质量和产量呈显著相关;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穗长、穗粗呈增加趋势。较高水平的氮、磷、钾配施能有效地改善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燕沟基本农田粮食稳产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及试验示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以新修梯田耕作栽培技术和作物抗旱节水技术为中心的燕沟流域基本农田粮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并在燕沟流域经过3年试验示范,使粮食生产潜力实现率由原来的23%-48%,平均已达到54%-64%,典型的抗旱节水综合试验示范地块的潜力实现率提高到78%-87%;作物平均单产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原来分别提高了63%和59.1%,粮食单产平均较1997年翻了两番,粮食产量较1997年提高了33.7%-62.1%,人均产粮达到了500kg以上,基本实现了减地不减产和增产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两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特点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西藏主要小麦品种和内地优质小麦品种,分别在西藏和杨陵进行冬播和春播,收获后测定并分析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北京品种>西藏品种>青海品种,其中北京品种和西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而西藏品种和青海品种间的差异较小,蛋白质各组分的变异大小为谷蛋白的变异最大,其次是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残余蛋白的变异较小,谷/醇比值在品种间的变异也较大;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组分的变异的大小为醇溶蛋白>谷蛋白>残余蛋白>球蛋白>清蛋白,粗蛋白在4种生态条件下的变异系数为9.60%,谷/醇比值的变异系数为13.97%;谷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醇比值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在环境间的变异系数;而醇溶蛋白、残余蛋白及粗蛋白在环境间的变异系数大于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方式,在大田气候条件下,以春化发育特性、田间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再生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等为指标,对3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粮饲兼用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地532’、'隆麦855’、'黎丰6号’、'WM353’、'普冰326’、'永顺188’、'XN719’、'XN911’共8个小麦种质资源的冬季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及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和生产利用。本研究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的粮饲兼用型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反射光谱法估计小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冠层反射光谱技术估计小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可行性,以小麦高叶片表皮蜡质含量材料2912与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品种普冰201和晋麦47及其杂交构建的F2:3株系为材料,通过氯仿提取称重法测定了小麦抽穗期的旗叶表皮蜡质含量,并采用FieldSpec 3测定了冠层反射光谱,分析小麦冠层反射光谱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亲本以及株系间蜡质含量差异显著。高蜡质材料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整体高于低蜡质材料,短波长波段光谱反射率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相关性较高。以550和675nm波长的反射光谱为基础的单波/差值指数[R550/(R550-R675)]能较好地反映小麦叶片蜡质含量,两F2:3群体拟合模型的r2值分别为0.761和0.679,回归方程分别为y=0.07x-0.575和y=0.088x-1.48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对源自小麦杂交组合宁7840×Clark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了抗条锈病QTL分析。结果表明,在染色体1BS上检测到一个主效的QTL即QYr-hwwg-1B。该QTL由抗病亲本宁7840提供,位于SNP标记Xsnp3620和Xsnp5435之间,区间长度为2.5cM,可解释55.8%的表型变异。根据宁7840的小种抗性推测QYr-hwwg-1B可能是由来自1B/1R易位系的抗病基因Yr9引起的。抗性基因Yr9、Yr10、Yr15、Yr24、Yr26、YrH52和YrAlp均位于小麦1B染色体短臂的一端,形成一个抗条锈基因簇,并与SSR标记Xgwm11紧密连锁。另外,有56个SNP标记与该标记区间共分离,可以用于小麦抗条锈基因精细定位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高压诱变小麦突变体籽粒灌浆过程中的淀粉积累特性,以未经高压处理的偃展4110纯系为对照,对经过高压诱变处理(120MPa,8h)获得的偃展4110突变株系高压2、高压3、高压5、高压9和高压11的籽粒形成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株系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表现为"抛物线"型曲线变化,花后15~20d为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增加最快的时期;高压2、高压5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高于对照,高压9低于对照;成熟期高压2和高压9的总淀粉含量分别为80.99%和73.05%,与对照(77.38%)差异显著(P0.05),说明高压诱变对淀粉积累有影响。不同样品之间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变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的总淀粉、支链淀粉峰值速率高于其他突变株系;高压2和高压5的直链淀粉峰值速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罗璇  郭彤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8):1083-1091
为了解小麦和谷子叶片中C4光合途径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NADP-苹果酸酶(NADP-ME)、磷酸丙酮酸二激酶(PPDK)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差异及其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关系,以4个小麦品种(中国春、晋麦47、绵阳11、小偃6号)和4个谷子品种(豫谷1号、吨谷1号、冀谷19、冀谷20)为材料,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分别测定了小麦和谷子叶片中四种光合酶的活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叶片中均可检测到这四种光合酶的活性,且酶活性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谷子叶片中四种光合酶活性均远高于小麦;不同小麦和谷子品种间四种光合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小麦的PPDK和NADP-ME活性均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相关不显著;谷子的MDH、PEPC和PPDK活性均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仅豫谷1号的PEPC活性、冀谷20和吨谷1号的MDH活性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