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71篇
  12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20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选用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1970−1999年的逐日输出数据和同期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使用空间插值降尺度到0.5°×0.5°格网。以格网单元为基础,应用系统误差修订(修正值法或比值法)和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或等权重平均法EW),训练与验证GCMs输出值并进行综合修订。在此基础上,分析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海南岛近期(2020−2059年)和远期(2060−2099年)农业水热资源,包括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10℃积温、≥20℃积温、年降水量、1月降水量和≥20℃界限温度生长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CMs输出值的系统误差和BMA权重系数在格网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且GCMs输出值低估逐日最高气温约3.55℃,高估逐日最低气温约1.19℃,逐日降水量仅为观测值的54.35%。基于格网的综合修订,可有效降低GCMs输出值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BMA与EW的修订结果相似,均优于单一GCM模式。通过格网BMA综合修订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在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约提升0.10、0.07和0.0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约降低2.38℃、1.01℃和1.01mm;较单一GCM相对观测值的偏差平均约减少3.25℃、1.13℃和25.67mm。未来海南岛农业热量资源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从中部向外围逐渐升高,高温主要分布在南部至西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全岛较为接近,1月平均气温、≥10℃积温和≥20℃积温的增幅分别表现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和由中部向外围递减。在时间上,RCP8.5情景下所有农业热量资源均为极显著增加且增温最快,RCP4.5情景为先增加后平缓,RCP2.6情景较为平缓,远期无显著增温。未来海南岛降水资源在空间上转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格局,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降水变率增加,西部和中部降水变率减少,在时间上无显著变化趋势。随着未来海南岛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扩大,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应提前布局,做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西沙群岛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发生普遍,前期笔者鉴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菌菌落最适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PDA),其次是马铃薯蔗糖固体培养基(PSA);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适宜生长pH为5.0~7.0,最适pH为6.0;最佳碳源为蔗糖,而果糖不利于菌落生长;最佳氮源为甘氨酸,而尿素不利于菌落生长;光照时间对菌落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15 μg/mL,其次是氟硅唑乳油、己唑醇悬浮剂和戊菌唑乳油,其EC50值分别为0.37、0.44和0.51 μg/mL,嘧菌酯悬浮剂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均大于3000 μg/mL。  相似文献   
3.
室内测定了黄蝉花素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抑制生长发育活性。结果表明,黄蝉花素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抑制生长发育活性与其处理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对照相比,处理组食物消耗量减少,幼虫生长发育被抑制,发育历期延长。处理组幼虫在蛹期不能正常化蛹而形成畸形蛹,羽化后的成虫表现为形态畸形。在预蛹期和蛹期由于不能正常蜕皮导致死亡率较高。研究显示黄蝉花素作为一类新型的昆虫生长发育控制剂或害虫田间种群管理的先导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辣椒土传病害镰刀菌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分离的辣椒镰刀菌形态、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及这些菌的同源性,为进一步开展该病害诊断和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对采自辽宁省各地辣椒土传病害的16株病菌进行形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 引起辽宁省辣椒土传病害的主要镰刀菌有尖镰孢、茄镰孢、锐顶镰孢和串珠镰孢等4种,根据菌株分生孢子形态和rDNA ITS序列同源性,将ZW13、LY3、PJLJ、HC5、CY2、CY5、TLLJ、LY5、LY1菌株聚类为尖镰孢;FSLJ2和FSLJ3菌株聚类为茄镰孢;ZW和ZW18菌株聚类为锐顶镰孢;KPLJ、LZLJ、FSLJ1菌株聚类为串珠镰孢。[结论] 从分子系统树和菌株间的遗传距离看出镰刀菌同种同源性都很高,不同种之间同源性相对较低,种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给西瓜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本文从嫁接防治、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生产中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海南是荔枝原产地之一,资源丰富,但近年资源流失速度有加快趋势。为保护、利用优异荔枝资源,近年来在海南荔枝资源集中分布区域进行了补充调查,共记录、评价了优异实生荔枝资源294份,多点异地嫁接保存了42份,初步确定了一批新优株,为优异荔枝资源的保护及育种应用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8种海南主要栽培的蔬菜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茎叶水浸提液对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8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且化感作用方式和强度在受体间及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辣椒黄瓜豇豆菜豆萝卜樱桃番茄胡萝卜番茄。试验结果为建立合理的栽培制度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理化特性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明确该病菌的致病机制及病害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杧果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叶片针刮法对其粗毒素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杧果叶片防御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对杧果的致病生理机制;同时以不同培养液、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液p H为条件,对该菌产毒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在Watanabe培养滤液中得到淡黄色粗毒素,是一类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毒素对杧果叶片有浸解作用,随着浓度的上升,对杧果叶片的损伤程度不断加重,形成的病斑与病原菌症状一致。生理生化研究发现粗毒素侵染杧果叶片后,能激活杧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POD、PPO、CAT与PAL分别在接种病菌48、72、36 h后达到顶峰,酶活性分别是965.33、8 456、1 341.13和4.02×104U·g~(-1)·min~(-1),是健康叶片的1.35、2.20、1.08和4.19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毒素通过摇瓶震荡培养,优化出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Watanabe培养液(p H 7~8),24℃培养120 h。【结论】因该粗毒素对杧果叶片产生明显的浸解作用,表明其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杧果叶片组织电解质的渗漏,对叶片细胞膜具有损伤作用,最终导致病害的发生。由此推断,毒素可能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同时可能是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对环丙沙星在热带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带农业废弃物甘蔗渣为材料,在3种温度(350、450、550 ℃)下制备不同碳化度的生物炭(分别记为BC350、BC450、BC550),研究其对环丙沙星在砖红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砖红壤和添加水平为1.0%的生物炭土壤上的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和缓慢2个阶段,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砖红壤和生物炭土壤吸附环丙沙星的动力学过程(r>0.989,p<0.01);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5%、0.8%、1.0%的3种生物炭提高了砖红壤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环丙沙星在生物炭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能够采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r>0.984,p<0.01);添加生物炭后土壤对环丙沙星的解吸过程并非吸附的可逆过程,其吸附-解吸过程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环丙沙星在生物炭土壤中的解吸滞后指数提高了1.32~1.86倍。生物炭对土壤中环丙沙星有一定的固定作用,环丙沙星在被生物炭土壤吸附后,解吸较为困难,因此可以降低环丙沙星在环境中迁移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菜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7,(8):1-6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风险。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流失和地下淋溶是引起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氮素养分是影响蔬菜产量的重要因子,为追求经济效益,菜地氮肥投入量大,过量施肥造成的氮素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笔者综述了菜地氮素迁移转化研究现状,探讨了菜地施肥、地表径流、地下淋溶、氨挥发等菜地土壤氮素迁移和转化途径,分析了土壤中氮素矿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