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超级杂交稻桂两优2号为材料,在高肥力水平田块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172.5、207.0和241.5kg/hm2N)和3个施钾水平(216、288和360kg/hm2K2O),以不施氮钾肥的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超级杂交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和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钾肥促进了穗数、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期叶面积指数的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产量,施钾肥的增产效应(18.6%30.3%)略大于施氮肥(18.3%30.3%)略大于施氮肥(18.3%28.3%),但不同氮肥和不同钾肥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在高肥力水平下,超级杂交稻桂两优2号对氮肥和钾肥施用量的敏感程度较低,其氮钾肥施用量分别不宜超过N 172.5kg/hm2和K2O 216 kg/hm2。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耕作方式2种基因型水稻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优253立苗期免耕抛秧单株根干重、单条根长、根毛区长略低于常耕抛秧,但差异不显著.免耕提高了水稻立苗后期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立苗期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金优25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及成熟期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立苗期免耕水稻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白根数、单条根长、根毛区长、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根系的伸长、生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稻草还田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及免耕抛秧水稻0 ~ 1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6t/hm2稻草还田量比对照0~10cm土层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分别高29.85%、41.62%,产量提高11.18%,差异均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广西最重要的的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生产对发展广西现代化农业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目前广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广西水稻机械化生产中育秧、耕种、植保、收获等重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桂西北地区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桂西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夏大豆新品种,并为该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桂夏1号作对照,通过2年的区域试验(2015—2016年)和1年的生产试验(2017年),对桂夏1303、桂夏1306、桂夏1375、桂夏1385、桂夏14-1、桂夏14-2、圣豆16、粤夏2013-1和粤夏2013-2等品种的经济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粤夏2013-2、桂夏14-2和粤夏2013-1 3个参试品种的经济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增产明显,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合在桂西北地区种植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目前AMF还不能纯培养,只能通过与宿主植物共生的方式扩繁。为研究不同宿主植物对AMF的扩繁效应,本研究选择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作为宿主,分别对聚丛根孢囊霉(Rhizophagus aggregatus)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进行扩繁。在种植后的第30、60、90和120天分别对接种AMF后宿主植物根系的AMF侵染率、基质中的AMF孢子密度以及AMF的接种势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宿主对AMF的扩繁效应不同,扩繁结束后聚丛根孢囊霉及幼套近明球囊霉对宿主植物的侵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玉米>高粱>三叶草>黑麦草,聚丛根孢囊霉的孢子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玉米>高粱>黑麦草>三叶草,幼套近明球囊霉的孢子密度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粱>玉米>三叶草>黑麦草。同一宿主对不同AMF的扩繁效应也不同,玉米和黑麦草对聚丛根孢囊霉的扩繁效应高于幼套近明球囊霉,三叶草和高粱对幼套近明球囊霉的扩繁效应高于聚丛根孢囊霉。试验还发现,AMF的孢子密度与其对植物的侵染率有关,并且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本研究表明,玉米是聚丛根孢囊霉扩繁的最佳宿主植物,高粱是幼套近明球囊霉扩繁的最佳宿主植物。  相似文献   
7.
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6和2007年,在桶栽条件下,以早稻(三系籼型杂交稻金优253)为试材,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免耕、稻草还田常耕、常耕4种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植株吸收的氮肥数量及其在体内的分配与土壤耕作方式密切相关; 免耕提高了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比率及在子粒和根中的分配比率,但降低了在叶和茎中的分配比率。2)免耕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总量与常耕水稻差异不显著,但免耕水稻吸收的氮素中来源于肥料的比例比常耕水稻的大; 免耕水稻的氮肥回收效率高于常耕水稻,但氮素的稻谷生产效率差异不明显。3)稻草还田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有显著的影响。免耕条件下,稻草还田降低了基肥和分蘖肥氮素的积累量,增加了穗肥氮素积累量,氮肥总积累量呈下降趋势; 常耕条件下,稻草还田提高了各个时期的肥料氮素积累量,氮肥的总积累量增加显著。4)稻草还田提高了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产量,2007年其差异达显著水平。免耕条件下稻草还田降低了氮素的回收效率,但常耕条件下稻草还田提高了氮肥的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8年早季和晚季,以桂旱1号和金优253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湿润灌溉、交替灌溉、水层灌溉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和免耕、常耕2种土壤耕作方式下水稻氮素与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湿润灌溉栽培降低了2种耕作方式水稻的氮肥吸收量,其中对基肥和分蘖肥吸收量的降低达显著水平;(2)湿润灌溉栽培时施入稻田中的氮肥被当季水稻吸收利用的比率下降,在土壤中的残留比率增加;(3)常耕条件下,湿润灌溉水稻氮素吸收总量明显低于水层灌溉和交替灌溉水稻,但免耕条件下湿润灌溉对水稻氮素吸收总量的影响比较小;(4)湿润灌溉时水稻产量和氮素的生产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