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6篇
  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分运动是土壤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轨迹复杂多变,难以直接捕捉。本研究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借助电阻率成像技术(ERT),反演水分在林地和农地土壤中的入渗过程。研究发现,ERT技术能够实现水分在红壤包气带入渗过程的可视化,ERT测定的表观电阻率的变化量与烘干法测定的土壤水分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林地的决定系数为0.72,农地为0.53。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水分入渗的范围和方式,在2 cm水头高度注水100 L的情况下,林地的入渗深度大于80 cm,而农地约为50 cm,在此基础上,继续注水200 min,林地和农地均出现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但是,林地的优先流比农地更为发育,林地是通过根系等大孔隙快速向下传输,而农地则以“指流”的方式,间断性向深层运动。在土壤层次复杂、背景含水量高、土壤黏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ERT技术依然能捕捉优先流在红壤中发生和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种植密度对夏播沈爆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北地区夏播条件下,以沈爆3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对其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爆3号适合高密度种植且适应密度范围较大,密度在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3 915.17 kg/hm2;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绿素值分别出现在97 500株/hm2和52 500株/hm2密度处理;高密度条件下,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的时期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叶绿素含量变化也较为平缓;高密条件下较大的叶面积指数降低了因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对产量造成的负效应,即降低了高密条件下源对于产量的限制;沈爆3号平均叶向值LOV为11.5,在品种改良上具有很大的上升潜力;建立产量和生理指标最优回归方程为:Y=490.280 6-7.836 0X2+7.505 5X3R2=0.999 9,X2为叶绿素SPAD值,X3为叶向值)。在夏播条件下,沈爆3号膨爆率、膨爆倍数分别为96.29%和23倍,分别比春播低1.07个百分点和27.97%。玉米花中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51.94%、10.30%、6.97%和0.24%。  相似文献   
3.
脆质果皮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沈农STK"和"沈农皱40"两个脆皮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以普通糯玉米自交系为对照,对果皮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沈农STK"和"沈农皱40"鲜食期的果皮具有明显的脆性,食之脆而柔嫩,无皮渣;对成熟子粒进行果皮剥离试验,同样表现出脆而容易撕碎。两个脆皮自交系的果皮厚度与普通糯玉米相近,但果皮硬度、果皮拉力大大下降,果皮硬度和单位厚度的硬度值分别仅为普通糯玉米的1/3和1/2.8,果皮拉力和单位厚度的拉力值均是普通糯玉米的1/2。果皮硬度、拉力与厚度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钟雪梅  史振声 《种子》2016,(8):72-75
以成对的近等基因系沈农98 A(空秆系)和沈农98 B(不空秆系)为试材,在遮荫条件下对2个近等基因系的植株形态、吐丝率、空秆率、光合生理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沈农98A和沈农98 B的植株形态、营养生长情况及叶绿素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雌穗发育和结穗(结实)性对遮荫胁迫反应敏感,38%遮荫胁迫下,沈农98 A 100%空秆而沈农98 B不空秆,雌穗幼穗分化停滞是导致沈农98A空秆的直接原因;而沈农98A与沈农98B的重要区别在于光合生理的差异.正常光照下,沈农98 A的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指标LSP、LCP、Pmax、AQY,Fv/Fm、qP、NPQ、φpsⅡ、ETR均明显低于沈农98 B;遮荫处理后,各项指标均随遮荫强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沈农98 A的下降幅度更大.研究认为,沈农98 A和沈农98 B是一对具有高度近等性的近等基因系.该材料对玉米耐阴性的光合生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玉米空秆鉴定技术体系进而实现对育种材料的缺陷诊断,利用该材料进行分子标记研究最终实现玉米耐阴(抗空秆)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5.
葡萄水果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合理的施肥和科学的管理对葡萄的生产和质量至关重要。化肥控失可减少N、P等元素的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本文对葡萄的营养特点、施肥期、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化肥控失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葡萄生产上化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竹炭包膜对肥料氮淋溶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普通化肥、竹炭包膜肥和矿物包膜肥等自制缓释肥作为供试肥料,采用土壤淋溶和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了竹炭包膜对氮素淋溶损失和对肥料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加到土壤中后淋失比较严重,矿物包膜、竹炭包膜、塑料包膜、复合肥包膜I以及复合肥包膜Ⅱ的N淋失率均低于尿素(P<0.1),其中塑料包膜肥、竹炭包膜和复合肥包膜Ⅱ的淋失率极显著低于尿素对照(P<0.01)。在盆栽情况下,经过竹炭等包膜材料包膜处理后的尿素,其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0% ̄25%。  相似文献   
7.
以111个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对玉米雄穗主轴长、穗上节间长、株高、穗长与穗颈长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探讨各性状对穗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穗颈长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68%.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性状与穗颈长以及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调查性状与穗颈长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穗上第5节间>第4节间>第3节间>株高>第2节间>第1节间>雄穗主轴长>穗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上第5节间、第3节间、株高对穗颈长有较大的正向直接影响;穗长对穗颈长影响不明显;穗上第1节间、第2节间对穗颈长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小的负值.对穗颈长作用最大的是穗上第5节间(r=0.71**,p=0.531 1),其次分别为第3节间(r=0.65**,p=0.287 3),株高(r=0.57**,p=0.227 8).为了获得穗颈长较长的玉米品种,应注重选择穗上第5节间、第3节间较长,株高较高的品种,同时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桂林地区蔬菜和菜地土壤铜含量进行大规模调查基础上,评价其污染程度,并用THQ评估经食用蔬菜摄入铜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桂林地区菜地土壤铜含量范围、中值、算术均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11.69~348.8mg·kg-1和27.41、34.62、29.43mg·kg-1,与桂林市土壤背景值相比,桂林市菜地土壤铜没有明显的积累;桂林地区蔬菜铜含量范围和平均值分别为0.032~3.530mg·kg-1和0.324mg·kg-1,与其他城市蔬菜铜含量相比,桂林地区蔬菜铜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通过蔬菜摄入铜的健康风险小。蔬菜对铜的富集能力以辣椒最高,因而其抗污染能力较差,白菜、包菜和萝卜对铜的富集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9.
用除草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作为玉米自交系选育的新方法已开始在育种上应用。根据多年研究和应用实践,对该技术的诱导效果、诱导机理、技术特点、倍性和伪株问题、该技术的特殊用途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揭示水稻机插与同步一次性侧深减量施肥的养分利用特征,为机插双季稻的氮(N)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典型双季稻种植区,以测土配方施肥量为依据,结合精量施肥机,2017-2018年研究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10%~30%处理早稻N、P、K累积量分别提高7.9%~11.7%、9.4%~25.9%和2.0%~6.5%(2017),8.2%~15.0%、9.0%~12.1%和14.0%~18.1%(2018);晚稻分别提高-0.6%~5.7%、9.1%~14.4%和3.7%~19.6%(2017),6.1%~8.5%、9.4%~19.3%和18.7%~22.2%(2018);早稻N肥吸收利用率(NRE)、N肥农学利用率(NAE)、N肥偏生产力(NPFP)分别提高38.6%~92.7%、49.9%~103.6%和29.5%~71.7%(2017),35.4%~71.4%、46.0%~98.4%和20.7%~75.4%(2018);晚稻分别提高20.8%~43.1%、31.3%~64.2%和18.3%~48.5%(2017),26.8%~99.1%、60.0%~82.9%和26.6%~60.5%(2018)。其中,早晚稻以减N20%~30%处理效果较好。水稻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随着施N量的降低,双季稻NRE先增加后降低,NHI、NAE和NPFP呈上升趋势,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施肥技术和机插模式的集成与优化,能有效减少稻田N肥施入,利于N、P、K吸收积累,同步提高双季稻的产量和N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