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白芦笋MA贮藏及其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温度结合不同孔径包装的白芦笋MA贮藏保鲜及其采后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白芦笋采后生理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决定因素,其中以4℃贮藏效果最好。不同包装中,以0.04 mm厚、0.5 cm大孔PE包装的白芦笋呼吸强度低、硬度大、营养成分损失少,在4℃贮藏18 d仍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赵伟  邵景侠  张改生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223-225330
为了探索一种能准确用于鉴定杂交小麦种子纯度的方法与技术,采用种子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杂交小麦品种(组合)西杂一号、西杂三号和西杂五号进行分析,建立了西杂一号、西杂三号和西杂五号的标准图谱库,同时利用Gel 2.0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模式图.人为混种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醇溶蛋白标准图谱可以用于鉴定杂交小麦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叶脉特征及其与叶生理功能的关系,研究不同氮、水有效性下小麦叶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及其与叶生理功能的关系,对于揭示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有重要价值。   【方法】   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盆栽试验,设置2个品种:水地品种郑麦101和旱地品种长旱58;2个氮肥处理水平:不施氮和底施N 0.15 g/kg干土;3个水分处理水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分别降至田间持水量的70%~75%、50%~55%、30%~35%,并维持3周。主要测定了小麦旗叶叶脉特征[主脉密度 (VLAmajor)、细脉密度 (VLAminor)、叶脉密度 (VLA) 和细脉所占比例 (Prominor)]和叶水力生理功能参数[叶水力导度 (Kleaf)、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E) 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IWUE)]。   【结果】   长旱58旗叶的VLAmajor、VLAminor、VLA和Prominor高于郑麦101。随着氮肥或水分供应增加,两个品种的VLAmajor均出现降低趋势,郑麦101的VLAminor和VLA变化不大,而长旱58的VLAminor和VLA均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的VLAminor和VLA对氮肥和水分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4个叶脉特征与5个叶生理功能的相关关系中,郑麦101 有5组达到显著 (P < 0.05) 或接近显著 (0.05 < P < 0.1),即VLAmajor与Kleaf、gs呈负相关,Prominor与Kleaf、gs及E呈正相关;长旱58有14组达到显著或接近显著,即VLAmajor、VLAminor和VLA均与Kleaf、Pn和gs呈负相关,VLAmajor与IWUE呈负相关,VLAminor和VLA与E呈负相关,Prominor与Pn、E呈负相关。   【结论】   旱地品种长旱58叶脉特征对水氮供应表现出更高的可塑性,且叶脉特征和叶生理功能的联系更为紧密;水地品种郑麦101叶水力生理功能随细脉所占比例增加而增加,而旱地品种长旱58叶水力生理功能受叶脉密度和细脉所占比例的直接制约,这表明不同级别叶脉长度所占比例的优化是水地品种叶水力功能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木质部导管直径和木质部以外水力导度对旱地品种叶水力生理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白芦笋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芦笋热处理的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常温,35℃,40℃,45℃温水水浴锅处理白芦笋30 min,晾干后装入开孔率为0.0164%PE袋中,置RH90%~95%,温度4℃贮藏,每2 d测定一次硬度、呼吸强度、细胞膜相对透性、可溶性蛋白、氨基酸总量和vC含量,研究其生理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热处理能保持白芦笋贮藏期间硬度、降低呼吸强度,经热处理后的白芦笋在贮藏期间硬度大于对照,呼吸强度、细胞膜相对透性低于对照,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vC损失高于对照。热处理后的白芦笋贮藏期间变化与对照明显不同,消耗代谢减弱,有利于贮藏,而营养成分vC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低温处理下小麦叶色阶段性白化品种返白系与对照品种矮变1号叶片的H_2O_2含量是否存在差异,并初步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采用DAB组织染色法检测返白系和矮变1号在4℃低温处理90 d、25℃下恢复培养10 d时叶片H_2O_2含量的动态变化,测定4℃低温处理下返白系和矮变1号中表征光合电子传递效率的荧光参数F_v/F_m和qP,并采用qRT-PCR方法分析返白系和矮变1号中几个光合电子传递体基因及质体H_2O_2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低温处理下,矮变1号叶片中H_2O_2含量变化不大,返白系叶片中H_2O_2会大量累积;低温处理下,返白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qP都明显低于矮变1号。同时,低温下返白系光合电子传递链中部分电子传递体亚基基因petD、petN、ndhB和ndhK,以及质体H_2O_2清除相关基因 APX4和 HO1的表达量低于矮变1号。这些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相较于矮变1号,返白系叶片中会累积大量的H_2O_2。返白系质体中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引起电子泄露,同时质体中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可能是导致返白系叶片中积累大量H_2O_2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1产生单倍体频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二角型1B/1R小麦不育系ms(bicor)-83(37)65,ms(bicor)-偃师9号,ms(bicor)-80(6)和1个非1B/1R不育系ms(bicor)-90-110与不同基因型小麦非整倍体系列(单体、缺四体和重双端体)及8个不同的恢复系杂交,调查不育系本身和杂种F1产生单倍体的频率及其杂种F1代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二角型1BL/1RS不育系杂种F1代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与不育系自身1B/1R易位染色体组成有很大关系,亦与父本的染色体构成有关,父本的非整倍体系列有提高单倍体频率的趋势,而与杂种F1的育性没有直接关系;二角型非1BL/1RS不育系自身及其杂种F1代无单倍体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