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玉米杂交种几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种植的晚熟玉米杂交种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主成分构成中,信息主要集中在前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到87.95%,主成分1贡献率最大,为32.39%,其次为主成分2、3、4、5,贡献率分别为20.51%、14.65%、11.63%、8.77%,可以概括这些杂交种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3.
超甜玉米美甜9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超甜玉米美甜9号综合农艺性状介绍及相应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总结,为甜玉米栽培者提供了一条科学合理的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研究进展及抗病品种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吉林省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和土壤内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根据其抗性遗传特点,在抗病品种选育上应坚持以拓宽种质基础为主的综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瑞德群、兰卡斯特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PA、PB群、热带血缘群7个类群205份自交系为材料,利用6973个高质量SNP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5份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主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726,基因多样性为平均值为0.344,杂合度观测值平均值为0.274,PIC值平均为0.723。在6973个SNP标记中,有3750个SNP标记基因多样性处于0.45~0.50,占总数的53.8%,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水平。通过类群划分以及选择田间株型理想且抗性优异的自交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杂交组合配制,选育审定玉米新品种吉单563。  相似文献   
6.
详细阐述了玉米新品种吉单536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春旱条件下一播全苗成为广大农民关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生产经验 ,阐述了在春旱情况下一播全苗的基本方法 ,既能减少投入 ,又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创建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为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杂交、回交、自交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对黄早四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成功转育,并对其近等基因系进行研究,观察回交转育成的近等基因系的抗感变异及配合力变化特点。[结果]对照黄早四发病率46%,入选的25个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发病率均小于10%,入选率为92.6%;多数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与对照黄早四之间的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而M135、M140等几个自交系所配制的杂交种产量突出,超过对照郑单958,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结论]试验所得抗玉米丝黒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和配合力都已经非常接近黄早四,而其抗玉米丝黑穗病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解决了黄早四不抗玉米丝黑穗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各类玉米产区生产与需求动态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加工作物,中国是玉米第2大生产国,从全国范围看,玉米总产量与需求量基本持平。但各省区玉米生产发展很不平衡,玉米的消费水平差异也很大,呈现出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的局面。本文依据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玉米消费情况把我国玉米产区划分为3种类型,即玉米主产区、非主产区和中间产区。分析了各类产区玉米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动态及采取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接种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不同抗性的2个玉米杂交种,播种期接种不同浓度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开花期调查发病率。结果发现:当接种浓度在0.1%以上时,2个玉米品种的发病率变化都非常小,甚至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说明,正常情况下,接种浓度0.1%即可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