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酒糟沼液与化肥配施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T1(CK,不施氮肥)、T2(化肥全量)、T3(沼液+化肥全量)、T4(沼液+减氮20%)、T5(沼液+减氮40%)、T6(沼液+减氮60%)6种处理,化肥全量为N 225 kg/hm~2+P_2O_5 135 kg/hm~2+K_2O 120 kg/hm~2,沼液用量为800 L/hm~2,探讨酒糟沼液与化肥配施(T2—T6)对白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T1)相比,施用氮肥和沼液能够促进白菜生长,显著增加白菜产量58.6%~177.1%;改善白菜品质包括维生素C、氨基酸和硝酸盐含量。与化肥全量处理(T2)相比,沼液+化肥全量处理(T3)白菜产量显著增加26.6%,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7.57%、6.35%,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36.45%、17.39%,白菜单株氮、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20.31%和32.89%,增加氮肥利用效率,说明酒糟沼液对白菜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有较大影响。与化肥全量处理(T2)相比,增施沼液并分别减氮20%、40%处理(T4、T5)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且氮肥利用效率较优;T6处理产量显著下降。因此,为防止过量施氮导致环境污染风险提高的情况发生,在白菜生产中增施酒糟沼液可减施氮肥20%~40%。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碳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villosa var.)为研究对象,分析连续种植不同绿肥条件下的土壤团聚体碳含量、分布、富集及固持特征。结果表明:清耕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变化较小,种植的绿肥作物不同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产生变化,在0~20 cm土层中,光叶苕子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而在20~40 cm土层中肥田萝卜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其中,两者对5~0.25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碳含量提升最为显著。土壤团聚体碳含量随着粒径减小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各粒径土壤有机碳的富集系数在1.23与0.88之间,且随着粒径的减小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 mm粒径中,几乎所有处理富集系数均大于1,处于积累状态,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碳贡献率占了80%以上,其中5 mm粒径的碳贡献率最大,且在不同绿肥之间差异较大,0.5~0.25 mm粒径的碳贡献率最小。连续种植绿肥,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随着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总有机碳与5~0.5 mm粒径的团聚体碳含量显著相关,且5~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连续种植绿肥促进了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固持。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适宜贵州黄壤区种植玉米的聚能网尿素中聚能网含量,因此以贵州黄壤为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无氮、普通尿素)、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8个处理,研究聚能网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氮处理相比,普通尿素和聚能网尿素施用均能增加玉米地上部分N、P、K养分积累量,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施用普通尿素产量增加13.39%,经济效益增加1 221.3元/hm~2,而施用聚能网尿素产量增加20.02%~37.09%,经济效益增加2 176.14~4 768.14元/hm~2;与普通尿素相比,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均能适度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和积累氮、钾养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农学效率,玉米增产5.85%~20.90%、经济效益增加954.84~3 546.84元/hm~2。综上所述,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能适度改善玉米地上部分养分积累量,促进养分吸收利用,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其中聚能网尿素2‰效果较好,可以为贵州黄壤区合理施用聚能网尿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连续翻压绿肥配合化肥减量开展大田试验,探究其对玉米养分积累、生长状况、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绿肥综合利用技术在贵州黄壤上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6个处理:不翻压绿肥、不施化肥(A1);100%化肥(A2);绿肥+100%化肥(A3);绿肥+85%化肥(A4);绿肥+70%化肥(A5);绿肥+55%化肥(A6)。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贵州黄壤区化肥减施配合翻压绿肥在玉米生产中有效可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籽粒的养分状况。其中,第1年翻压绿肥配合化肥减量处理(A2~A6)与A1处理相比,拔节期玉米叶、茎钾素含量分别提高46.68%~115.04%、153.11%~298.19%,抽穗期玉米叶、茎钾素含量分别提高53.36%~86.89%、24.49%~47.56%,成熟期玉米叶、茎钾素含量分别提高116.70%~206.13%、47.41%~130.01%;翻压绿肥配合化肥减量处理A2~A6可显著提高玉米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玉米棒干质量以及玉米籽粒产量。第1年,与对照处理A1相比,A2~A6处理玉米单株茎叶干质量,A3、A5处理单株玉米棒干质量差异显...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贵州观赏绿肥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箭筈豌豆不同播种量(T_1 2kg/667m~2,T_2 3kg/667m~2,T_3 4kg/667m~2)对梨园景观化利用效果及其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期,T_3株高最高,为138.00cm,T_2根长最长,为18.50cm,3个处理的株高与根长差异均不显著;T_3的花朵数、花面积及整株鲜草产量最多(高),分别为1 525朵/m~2、3 001cm~2/m~2和7 022.0g/m~2,花朵长和宽分别为1.50cm和1.67cm;地上部分对N、P和K的积累量分别为473.35kg/hm~2、31.96kg/hm~2和272.90kg/hm~2,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T_2的C积累量为5 781.73kg/hm~2,显著高于T_1,与T_3差异不明显;T_3地下部分对N、P、K及C的积累量分别为17.93kg/hm~2、1.23kg/hm~2、12.91kg/hm~2和3 447.94kg/hm~2,均比其余处理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最佳播种量为4kg/667m~2时,其在果园绿肥景观化利用中的观赏和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黄壤土为基础,以玉米品种西都森玉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无氮肥、普通尿素及控失剂用量分别为1%、2%、3%、4%、5%、6%的控失尿素等8个处理,研究不同控失剂用量的控失尿素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当地玉米生产中合适控失剂用量控失尿素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体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显著增加了14. 81%~25. 84%,以含4%~5%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籽粒干质量及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增加了10. 52%~17. 49%,以含4%~5%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施用控失尿素处理玉米地上部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了19. 67%~32. 94%,磷积累量增加了0. 19%~33. 15%,钾积累量增加了2. 27%~18. 53%,总体以含3%~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好;施用控失尿素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了102. 38%~178. 57%,氮肥偏生产力显著增加了14. 81%~25. 89%,氮素收获指数增加了4. 66%~16. 12%,氮素吸收效率显著增加了19. 75%~32. 93%,氮肥农学效率显著增加了190. 98%~333. 90%,总体以含3%~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处理较高。综合分析,以含4%控失剂的控失尿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空间分布及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 0~40 cm土层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不同绿肥作物显著提高的土壤团聚体在粒径大小及空间分布上不相同。并且连续种植绿肥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大聚体(>0.25 mm)的形成,>5 mm 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肥田萝卜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另外,连续种植绿肥还显著降低了 0~20 cm 土层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9.24%~38.19%),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毛叶苕子<肥田萝卜<蓝花苕子<箭筈豌豆<光叶苕子,而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表现不同,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 0~20 cm 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提升,蓝花苕子、肥田萝卜对 20~40 cm 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有显著的提高,肥田萝卜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促进作用在空间上更深,而光叶苕子降低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山黧豆的培肥及景观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山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30 kg/hm2、45 kg/hm2,60 kg/hm2),研究种植密度对山黧豆培肥土壤及提升景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山黧豆培肥土壤效果,盛花期鲜草产量,地上部分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碳积累量和固碳量均表现为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山黧豆观赏效果,种植密度为45 kg/hm2时,盛花期花朵数和花面积均最大,分别为986.67万朵/hm2和1279.84 m2/hm2,观赏效果最好。山黧豆用于培肥土壤及观花提升景观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30 kg/hm2和45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贵州观光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研究对传统绿肥贵州山地景观化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贵州主要种植的传统绿肥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山黧豆(Lathyrus cicera L.)、油葵(Oil-sunflower)、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 O.E. Schulz]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花朵时空分布特征、花朵视觉特性等景观效益,以及各绿肥作物的生长特性及养分效益。二月兰的开花时间最早,随后是肥田萝卜、山黧豆、紫云英,接着是光叶苕子、箭筈豌豆,而油葵是夏季绿肥,初花期为6月中旬,花穗期17~43 d,花期长短表现依次为二月兰>肥田萝卜>油葵>光叶苕子>紫云英>山黧豆>箭筈豌豆。花朵分布高度为油葵150~200 cm、肥田萝卜75~95 cm、二月兰与光叶苕子及箭筈豌豆25~50 cm、紫云英和山黧豆15~25 cm。单株花朵数光叶苕子最多。单朵花面积油葵最大。单株花面积光叶苕子最大。结合观光与保育目标,可利用绿肥作物打造2—3月间的二月兰蓝紫色花海,3—4月间的紫云英紫红色花海、肥田萝卜白色花海,4月间的光叶苕子紫色花海,6—7月间的油葵黄色花海,以丰富贵州观光休闲农业的观光色调,延长观光时间,实现观光品牌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贵州观赏绿肥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箭筈豌豆不同播种量(T1 2kg/667m2、T2 3kg/667m2、T3 4kg/667m2)对梨园景观化利用效果及其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期,T3株高最高,为138.00cm,T2根长最长,为18.50cm,3个处理的株高与根长差异均不显著;T3的花朵数、花面积及整株鲜草产量最多(高),分别为1525朵/m2、3001cm2/m2和7022.0g/m2,长和宽分别为1.50cm和1.67cm;地上部分对N、P和K的积累量分别为473.35 kg/hm2、31.96 kg/hm2和272.90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T2的C积累量为5781.73 kg/hm2,显著高于T1,与T3差异不明显;T3地下部分对N、P、K及C的积累量分别为17.93 kg/hm2、1.23 kg/hm2、12.91 kg/hm2和3447.94 kg/hm2,均比其余处理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最佳播种量为4 kg/667m2时,其在果园绿肥景观化利用中的观赏和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