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麦 35 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宁麦 8 号、扬麦 11、宁麦 13 和镇麦 9 号 4 个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采用集团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江苏省农科院科企)小麦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 20 分别增产 4.61% 和 3.82%。熟期较对照扬麦 20 略早,有效穗数 466.0 万穗 /hm2,穗粒数 38.7 粒,千粒重45.0g。中抗赤霉病,品质属中强筋。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相对较小。宁麦 35 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并兼顾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荆州黑麦ScNPR1基因的功能,对荆州黑麦 NPR1同源基因ScNPR1进行克隆并分析了其表达特性。利用同源序列法和RACE技术从荆州黑麦中克隆得到 NPR1同源基因的3 185 bp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了一个编码507个氨基酸(1 524 bp)的开放阅读框、终止密码子TGA、5′端1 517 bp的非编码区和3′端144 bp的非编码区,命名为ScNPR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ScNPR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小麦、水稻 NPR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较高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2.4%和90.3%。荧光定量PCR发现,ScNPR1基因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在叶、茎、根中表达较高;ScNPR1基因在植物抗病相关信号分子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处理后上调表达,在白粉病菌、纹枯病菌和赤霉病菌的诱导下,ScNPR1基因也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ScNPR1基因与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参与寄主对病原菌侵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2—2015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2013—2016年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小麦新品种‘宁麦26’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宁麦26’平均穗数476. 6万/hm~2,穗粒数36. 7粒,千粒重41. 9 g,产量6 636. 9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5928**、0. 3296**和0. 2497*。产量(Y)与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7 583. 99+11. 76X1+116. 44X2+103. 94X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 6426),其次是穗粒数(Py=0. 4309),千粒重的作用相对较小(Py=0. 3572)。‘宁麦26’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宁麦13是目前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弱筋小麦品种,以此品种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对该品种的个别性状进行针对性改良。本研究利用分别携带不同质粒pCXK1301和pAt-MYB12u的农杆菌株系GV3101对宁麦13成熟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通过对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干燥处理等参数的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宁麦13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宁麦13成熟胚转化体系的条件为:利用预培养6d的宁麦13成熟胚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使用含pAtMYB12u质粒的农杆菌株系GV3101,侵染菌液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60min,采用干燥共培养4~5d(23℃,暗培养),诱导恢复培养10d,分化培养每4week继代一次,分化培养8week(12h光周期,25℃,2 000lx)。试验侵染2 600个宁麦13愈伤组织,获得127株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其中9株证实为阳性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RAPD技术在园艺植物品种鉴定和分类、系谱分析、构建遗传图谱、杂种鉴定、突变体检测、基因定位等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小麦拔节期渍害对小麦籽粒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池淹水的方式,设置对照和渍水2周、3周3个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拔节期渍害对籽粒的容重、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粒径和硬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SDS沉淀值和SRC,以及面团的揉混仪参数、粉质仪参数和拉伸仪参数等小麦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小麦在拔节期的耐渍性,采用盆钵栽培渍水的方法,对1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拔节期的耐渍性状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11个小麦性状对拔节期渍水胁迫的敏感性为单株产量>有效穗数>主茎绿叶数>分蘖数>叶长>叶绿素含量>主穂总质量>千粒重>株高>主穗穗长>主穗小穗数。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1个调查性状转化为4个综合指标,4个综合指标的累积贡献率为82.66%。计算4个综合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获得18个品种(系)的耐渍综合评价值(D)为0.14~0.78,平均值为0.55,变异系数为25.40%。用K-means法进行聚类分析,将18个品种(系)分为高度耐渍、耐渍、耐渍性中等、渍敏感和高度渍敏感5类,各类的品种(系)数量分别为1、6、5、5和1个,其中,宁麦23、宁麦21、鄂麦803、华麦18P10、宁麦13、宁1710和漯麦163共7个品种(系)的拔节期耐渍性达到耐渍以上水平。耐渍综合评价值与单株产量、叶绿素含量、株高、主穂总质量、主茎绿叶数的耐渍系数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柑桔体细胞融合再生9个组合的二倍体叶肉亲本类型植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场诱导9个柑桔种间及体内体细胞融合,各组合均再生叶肉原生质体亲本类型植株。这些植株经形态学和细胞学检查证明为二倍体(2n=2x=18)。对其中5个组合进行RAPD分析表明,4个组合植株的谱带在所分析的引物上均表现为与叶肉细胞亲本谱带一致,另1个组合,即Page柑柚+粗柠檬,个别植株除含有叶肉亲本的所有谱带外,还扩增出了悬浮系亲本的部分特征带,为杂种类型。探讨了这类植株的产生原因及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白首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白首乌块根、茎尖及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白首乌的根块芽分化频率较低,只在MS基本培养基上有15.79%的芽分化。白首乌的茎尖和茎段出芽率较高,在MS+KT5.0mg/L+NAA0.01mg/L和MS+ZT2.0mg/L+NAA0.01mg/L培养基上均达到93.33%以上。白首乌的继代增殖在MS+KT5.0mg/L+NAA0.01mg/L和MS+ZT2.0mg/L+NAA0.01mg/L培养基上,增殖倍数分别达3.7倍和4.14倍。生根培养基以MS+IBA0.05mg/L的培养基为最好。试管苗移栽的基质以珍珠岩∶泥炭土∶园土(1∶1∶1)最好。该方法适用于白首乌的工厂化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匈牙利小麦生产情况,重点介绍了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的小麦育种机构、育种方法、育种成就以及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