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籽粒性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小麦籽粒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控制小麦籽粒性状显著位点,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在新疆种植的121份小麦为材料,利用小麦50K SNP芯片,对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籽粒面积、籽粒周长和千粒重6个性状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LM(Q+K)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在不同环境间6个籽粒性状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13.91%—17.79%,各籽粒性状遗传力为0.85—0.9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09—0.3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值为0.05—0.50。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试验所用自然群体可分为4个亚群。GWA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92个与6个性状显著关联位点(P<0.001),其中,涉及6个性状的29个SNP在2个及以上的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布于1A(5)、1B(2)、1D、2A(5)、3B、5A、5D、6B(4)、6D、7B和7D(7)染色体上,解释9.3%—22.7%的表型变异。检测到6个与粒长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1A、2A和7D染色体上,解释9.9%—22.7%的表型变异;检测到2个与粒宽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3B和5D染色体上,解释9.6%—12.2%的表型变异;检测到6个与籽粒长宽比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2A(2)、5A、7B和7D(2)染色体上,解释10.1%—19.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3个与籽粒面积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1A、1B和1D染色体上,解释9.9%—18.2%的表型变异;检测到6个与籽粒周长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1A(2)、2A、6D和7D(2)染色体上,解释9.3%—22.6%的表型变异;检测到6个与千粒重稳定的关联位点,分布在1B、2A和6B染色体上,解释9.7%—12.9%的表型变异。挖掘到5个控制小麦籽粒性状一因多效显著关联位点,分布在1A、2A(2)和7D(2)染色体上,解释9.9%—22.7%的表型变异。【结论】本研究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自然群体中共发现29个与6个籽粒性状在2个及以上环境中稳定显著的关联位点。  相似文献   
2.
任毅华      罗大庆      方江平      卢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60-65
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灌木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倒木的关联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灌木的分布规律,并从空间分布格局角度量化倒木对灌木分布的影响。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灌木和倒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用点格局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与倒木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灌木7种,总密度730株·hm-2,不同灌木种群分密度依次为杯萼忍冬(359株·hm-2)>长尾槭(185株·hm-2)>西南花楸(61株·hm-2)>猴斑杜鹃(55株·hm-2)>冰川茶藨子(53株·hm-2)>光秃绣线菊(株·hm-2)>峨眉蔷薇(株·hm-2);2)在0~50 m空间尺度内,冰川茶藨子、猴斑杜鹃、长尾槭、杯萼忍冬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西南花楸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只是在个别尺度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3)Ⅰ腐烂等级倒木与灌木在0~50 m空间尺度上呈显著的负关联,倒木整体与灌木及Ⅱ~Ⅴ腐烂等级倒木与灌木在0~50 m空间尺度上均无显著关联。不同灌木种群因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灌木空间格局形成的生态过程及倒木对灌木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2015—2017年,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解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及其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球果害虫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球果害虫为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球果害虫为球果螟D.sp.、球果花蝇Lasiomma sp.和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害虫区系与东北针叶林害虫区系类似。高山松天然林球果的被害率为9.23%,人工林被害率为23.33%,1个球果1头虫;色季拉山林芝云杉林球果被害率为69.76%,波密县岗乡球果被害率为41.55%,1个球果1~6头虫不等;急尖长苞冷杉林球果总被害率为19.18%,多数情况1个球果1种害虫危害,少数情况1个球果2种害虫同时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盐胁迫对新疆冬小麦萌发期的影响,并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为新疆小麦萌发期耐盐品种的评价和指标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76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在NaCl和NaCl∶Na2SO4两种不同盐胁迫条件下小麦根数、最长根长、苗高、胚芽鞘长度、发芽势、发芽率等6个性状,利用隶属函数法并通过聚类分析分别对两种盐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进行筛选,综合评价和筛选新疆冬小麦耐盐性。【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NaCl和NaCl∶Na2SO4两种盐胁迫对新疆冬小麦品种(系)各性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NaCl单盐胁迫对各性状抑制作用比NaCl∶Na2SO4混合盐胁迫抑制程度更大。通过NaCl单盐胁迫条件下聚类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系)按耐盐性强弱可分为高耐型(6个/占供试材料的7.89%)、耐盐型(15个/19.74%)、中耐型(16个/21.05%)、敏感性(18个/23.68%)和高敏感型(21个/27.63%)等5类。NaCl∶Na2SO4混合盐胁迫条件下聚类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系)按耐盐性强弱也可分为高耐型(13个/占供试材料的17.11%)、耐盐型(10个/13.16%)、中耐型(16个/21.05%)、敏感性(26个/34.21%)和高敏感型(11个/14.47%)等5类。获得高耐NaCL单盐胁迫的品种(系)6份,占供试品种的7.89%;高耐NaCl∶Na2SO4混合盐胁迫的品种(系)13份,占供试品种的17.11%。【结论】两种盐胁迫条件下,350 mol/L浓度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NaCl单盐胁迫和NaCl∶Na2SO4混合盐胁迫均为高耐型的品种3份,均是自育品种和引进品种分别为石冬8号、洛夫林10号和新冬7号。  相似文献   
5.
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了"三权分置"下土地流转对人口流动的激励功用以及户籍制度深化改革下的人口流动对土地流转的推动效力,并对维持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互动关系可持续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观察免疫猪蓝耳病灭活苗与弱毒苗后母猪和仔猪抗体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种疫苗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实验母猪和仔猪都分为4个组,1组、2组、3组、4组各免疫一次灭活苗、两次灭活苗、一次弱毒苗、两次弱毒苗。在计划时间采集血清,检测试验猪的抗体水平。由试验结果可知,弱毒苗的免疫效果略优于灭活苗,同种疫苗免疫两次的效果优于免疫一次的效果;弱毒苗的抗体峰值出现的比灭活苗早,但抗体维持时间略短。灭活苗适用于一般猪场的免疫防治工作,而弱毒苗更适用于急性突发的猪蓝耳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紀以来,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以及工厂化养殖对抗生素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抗生素对畜禽本身、人类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指出随着抗生素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加强,兽药使用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细菌素等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与利用,抗生素在我国的饲料添加剂行业终会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萱草属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14种萱草属植物有11种原产于中国,自然分布范围集中于东亚。萱草属资源分类学及群体分析,在形态学、细胞学、分子学、同工酶、孢粉学等方面体现了萱草属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萱草属的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环境及居群间的遗传变化相关,萱草属可能起源于不同的家系,并且夜间开花的黄花菜被认为是进化类群。目前萱草属存在命名和分类混乱,种与变种区别不清,同一种在不同地域群体存在变异,存在天然杂交群体等分类和居群演化关系的问题,因此应在起源地中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种群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瓜未成熟胚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西瓜高效遗传转化的再生体系,以西瓜杂交品种‘秀玲’、自交系‘97103’和野生种质‘PI296341’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分析了基因型、未成熟胚发育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体外再生率的影响,获得了西瓜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以授粉后24 d的西瓜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在MS+SH维生素+6-BA2.2 mg·L-1培养基上,‘秀玲’、‘97103’和‘PI296341’的未成熟胚外植体能够诱导出不定芽,不定芽诱导率为87.78%、82.78%和86.11%,不定芽在MS+SH维生素+6-BA 0.2 mg·L-1+IAA 0.02 mg·L-1培养基上伸长、展叶,在MS+IBA 1.0mg·L-1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以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途径,可为西瓜遗传转化提供有效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明普通西瓜种(Citrullus lanatus)3个变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与驯化过程,【方法】利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将核糖体45S rDNA和5S rDNA在11份栽培变种(Citrulluslanatus subsp.vulgaris)、2份Egusi变种(C.lanatus subsp.mucosospermus)和3份Citroides变种(C.lanatus subsp.lana-tus)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定位研究。11份栽培变种西瓜和2份Egusi类型西瓜都含有2对45S rDNA位点和1对5S rDNA位点,3份Citroides变种都含有1对45S rDNA位点和2对5S rDNA位点。【结果】结果表明,普通西瓜种3个变种内部各基因型间具有相同的45S rDNA和5S rDNA分布模式,栽培变种和Egusi变种具有相同的分布模式,但它们均与Citroides变种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栽培变种与Egusi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结论】rDNA序列分布分析为在分子细胞学水平开展栽培西瓜的进化与驯化分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