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绿芦笋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芦笋生产基地,以3年生芦笋UC308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芦笋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明显,处理N3(纯氮475.0 kg/hm~2)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对照处理N1(纯氮127.5 kg/hm~2)增产38.2%,其次为处理N2(纯氮301.5 kg/hm~2),增产20.7%,高肥处理N4(纯氮648.8 kg/hm~2)增产较少,为12.8%。增施氮肥处理N2、N3、N4平均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N1增加17.0%。[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氮肥用量为纯N 407.3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芦笋的养分累积特性,研究分析了芦笋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干物质在母茎、嫩茎、地下部中的累积比例分别为46%、25%、29%。母茎和地下部中各种养分含量大小为:NKPCaMg;而嫩茎为:NKPMgCa。N、P、K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特点为:嫩茎母茎地下部,而Ca含量为:嫩茎地下部母茎;Mg含量为:母茎嫩茎地下部。芦笋全年每株养分累积量分别为N 6.84 g,P 0.84 g,K2.25 g,Ca 0.43 g,Mg 0.37 g。N,P,K,Ca,Mg累积比例为1∶0.12∶0.33∶0.06∶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量营养元素供应状况以及剑麻对微量元素养分的吸收利用特点,以期为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山圩农场不同麻龄(1,3,5,7,9,11,13,15龄)剑麻土壤及根、茎、叶微量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15龄剑麻地上部每株中硫和微量元素积累量分别为硫0.3~6.5 kg、锌10.8~120.4 mg、铜3.8~84.2 mg、硼21.7~334.8 mg、钼0.12~3.20 mg、氯0.13~5.81 g,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有效硫34.0~89.1 mg/kg、有效锌0.73~2.20 mg/kg、有效铜0.73~2.20 mg/kg、有效硼0.11~0.21 mg/kg、有效钼0.12~0.24 mg/kg、有效氯28~38 mg/kg。不同器官硫含量大小表现为茎叶根,氯含量大小表现为叶茎根。硫在1~3、7~9龄出现快速积累期,而锌、铜、硼、钼均出现在1~3龄,氯积累量随着麻龄增加而稳定上升。不同麻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有效锌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效硼含量总体处于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应用网袋法研究剑麻茎秆在大田条件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麻茎在覆土还田后的300 d内,鲜茎、干叶基、鲜叶基的腐解率分别达82.7%、57.9%、34.5%,氮素释放率分别为89.2%、81.3%、34.0%,磷素释放率分别达84.6%、53.8%、32.1%,钾素释放率分别为94.9%、86.5%、34.5%。麻茎还田300 d内,每667 m~2麻茎约释放氮(纯N)、磷(纯P)、钾(纯K)量分别为24.3、6.3、15.2 kg,相当于剑麻年平均施肥量所施入的化学氮、磷、钾肥养分量。麻茎完全腐解约需4年半,麻茎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前期(30 d)快速而后期缓慢,不同部位顺序为鲜茎干叶基鲜叶基。通过麻茎还田,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梯度的麻渣配施化学钾肥处理,并测定了剑麻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与不施用钾肥处理(NP)相比,施用化学钾(NP+K)和麻渣(NP+ST)2处理对剑麻叶片宽度、单叶生物量、增叶数、总叶片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麻渣处理(NP+ST)和施用化学钾肥处理(NP+K)对剑麻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麻渣的某些养分元素对提高剑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效果。施麻渣配施1/2化学钾肥处理(NP+ST+1/2K)具有最大的光能转化效率和最强的耐受性,显著提高了剑麻的生物量;在当前钾肥推荐用量[100 g/(株·年)]下,施用麻渣可以节省一半的化学钾肥用量[50 g/(株·年)]。麻渣配施1/2化学钾肥处理(NP+ST+1/2K)对剑麻具有最大的光能转化效率和最佳的生长效果。建议在剑麻大田生产中,施足麻渣有机肥,配施化学钾肥推荐用量的50%,即50 g/(株·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