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小地老虎的形态特征、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雌成虫的求偶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在18、21、24、27、30℃条件下世代发育历期分别72.23、51.28、39.71、32.20、27.15 d;雌蛾的求偶行为均发生在暗期,但关灯后5 h内雌蛾很少求偶,从羽化后2 d求偶率开始增加,羽化后3~4 d达到求偶高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河南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方法]通过对参加2014—2015年河南省水地小麦区试53个品种(系)的分析,研究河南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及其与丰产性的关系。[结果]92.5%以上品种(系)高感赤霉病,在参试品种(系)中,濮麦8062中抗赤霉病,产量达8 310.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河南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和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参加2014—201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293个参试品种(系)的籽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较小,年际间差异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黄淮南片育成小麦品种在注重产量的同时,蛋白质和湿面筋的含量也在提高;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品种(系)在不同年份差异较大。黄淮南片2014—2018年度区试品种(系)以中筋品种为主,其次为强筋、中强筋,没有弱筋品种(系)。因此,当前黄淮南片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时间的改良、各品质性状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条件下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拔节期低温冷害对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人工智能控制温度,模拟低温胁迫,试验测定了室外对照(未低温胁迫,T1)、低温胁迫48 h(T2)、低温胁迫48 h前喷施KH_2PO_4(T3)、低温胁迫48 h后喷施KH_2PO_4(T4)、低温胁迫24 h(T5)等5个处理的小麦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未低温胁迫T1处理产量最高,低温胁迫后各处理产量及其农艺性状与室外对照间差异均较大,达极显著水平,经济产量减产幅度为59.4%~76.9%,T5处理产量次之,T2处理产量最低;T3,T4,T5处理比T2处理增产30.7%~76.1%,农艺性状也有较大差异;T3与T4处理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因此,低温冷害来临前喷施KH_2PO_4可明显增强小麦抵抗低温冷害的能力,有效预防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后喷施KH_2PO_4效果也比较明显,是预防低温冷害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加速推广利用漯麦163,2018-2019年度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不同播量(75 kg·hm-2、105 kg·hm-2、135k g·hm-2、165 kg·hm-2、195 kg·hm-2)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间差异不显著,播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变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变化最大,千粒重最小,穗粒数与亩穗数和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稳定穗粒数,协调好其与亩穗数和千粒重的关系,使小麦产量三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本区域生态条件下以10月17-24日左右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13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2010-2013年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利用产量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漯麦6010稳产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结构三要素中,以穗粒数和千粒重最为稳定,其变异系数较小;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千粒重次之,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千粒重与穗数、穗粒数均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5 3、0.268 2、-0.103 2,且直接通径穗粒数最大,千粒重次之。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众多猪病中最常见、最流行、最易感染、一年四季都能发生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治愈率低、发病率高等特点,对生猪养殖危害大,一旦发病,不仅影响畜牧业经济发展,也给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据笔者对豫中南某市10多家生猪养殖场的调研显示,大部分养殖场对该病以预防为主,对病猪采取的有效治疗较少,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对数例典型病例的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猪瘟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漯麦906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麦90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于2010年以周麦18为母本,野二二燕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根据多年试验资料对漯麦906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抗病性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漯麦906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抗倒伏能力强,抗病性较好,品质达到中筋品质标准,适宜在河南省(南阳信阳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预测预报主要气候因素(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河南省漯河市1987—2017年小麦产量和生育期内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mm)、日照时数(h·d~(-1))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滑动平均模拟法对小麦气象产量进行计算,建立气象产量模型。结果表明,1987—2017年,小麦生育期内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其中平均气温尤其是3—5月份即冬小麦返青后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气温对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日照时数在小麦苗期(10月份),降雨量在小麦返青期(3月份)对小麦产量的负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根据气温、降雨量和光照等气象要素指标,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其结果亦表现为平均气温影响较大,且为正向作用,其次是降雨量和日照时数,二者均为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