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1篇
园艺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抗PVY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国内外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提取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新鲜叶片的总DNA,用17种RAPD引物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利用遗传多样性信息,进行亲源关系的分子鉴定。试验表明:平均每10个碱基引物扩增出6 ̄21条谱带,共获得164条特异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获得9.8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平均为76.3%。RAPD分析表明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6 ̄0.68之间,平均值为0.35,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27 ̄0.50之间,聚类分析将37种抗PVY材料划分为三个类,聚类结果同材料的血缘关系密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性。根据扩增的特异性谱带可进行抗PVY马铃薯资源的分子鉴定,为抗PVY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RAPD和AFLP标记分析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邸宏  陈伊里  金黎平 《作物学报》2006,32(6):899-904
采用RAPD 和AFLP两种方法分析71份中国各地马铃薯主要品种,均可将其完全区分,并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证明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遗传组成上差异小,遗传多样性差。由于标记方法的原理差异和栽培马铃薯遗传组成复杂性,用2种方法分类的结果有所差异。AFLP标记检测获得的Shannon-weav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RAPD标记检测的结果,AFLP标记检测多态性的能力远高于RAPD标记。AFLP标记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100.1个位点,其中54.9条为多态性位点,而RAPD标记的相应数据分别为12.5和9.8个。不同的标记方法在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差异,聚类结果从分子水平反映了中国现有主要马铃薯品种遗传基础的狭窄。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叶片原生质体的游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品种Desiree、东农303和二倍体野生种S.pinnatisectum品系脱毒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酶组合、酶液浓度、酶解时间以及温度等因子对原生质体游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最佳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1.0%+离析酶0.5%;对于四倍体栽培种较短的酶解时间(13 h)较为适宜,而野生种需要较长的酶解时间(18 h)。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部分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APD方法分析120份中国马铃薯品种资源,获得了22条引物的扩增谱带,22条引物扩增出274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5条,多态性比率为78.5%。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6~21之间,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12.5条带,扩增条带数最多的是S126,多态性比率最高引物为S66。120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0.81,平均值为0.38。聚类分析将120份材料分为五类。除Ns78-11-1以外,所有的新型栽培种资源与普通栽培种划分在不同的类中,有亲缘关系的材料大多聚在一类,品种的分类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相互交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讷16、克新13、克新17、克新18、花525和波C共6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基因型、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蔗糖对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影响,并对马铃薯花药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型中波C和讷16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MS+NAA0.5 mg.L-1+2,4-D0.5mg·L-1+KT0.5 mg·L-1适合愈伤组织的形成;分化培养基为MS+NAA0.2 mg·L-1+6-BA2.0 mg.L-1+ZT1.0 mg·L-1;蔗糖浓度为6%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移栽的双单倍体植株在生长势、叶色、薯型等性状与对照相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发生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实验采用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玉米为试材,进行了外源基因遗传漂移距离和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漂移率与距离成正相关,最大漂移频率为37.78%,隔离距离以150m以上为好。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柽柳的耐盐碱基因eIF1A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极早熟玉米自交系加2和M1的胚性愈伤组织,创制转eIF1A基因玉米新材料,为耐盐碱转基因玉米育种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持。结果表明,成功构建eIF1A基因的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Ubi-eIF1A,共获得33株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12株目的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PCR呈阳性反应,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正常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9.
空间诱变玉米自交系齐319的SSR标记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齐319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发现两个籽粒诱变系SP-M1和SP-M2,由硬粒变为中齿和马齿。为解析籽粒变化原因,本文选用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385对SSR标记对两个变异株系和齐319进行变异分析。研究表明,SP-M1和SP-M2诱变系与齐319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15和0.682,说明诱变系与野生材料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中齿诱变系(SP-M1)与齐319之间检测到40个SSR变异位点,变异频率为10.93%,其中32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长度变异,8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数目变化;马齿诱变系(SP-M2)与齐319之间检测到55个SSR变异位点,变异频率为15.03%,其中47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长度变异,8个位点表现为扩增片段数目变化。不同染色体上位点变异频率差异较大,变异位点表现出成簇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第1、2、3、6、7、9、10条染色体上。本研究为探讨玉米空间诱变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克新13号、克9723-20和讷16等8份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L3(2 81×48)正交设计,对影响马铃薯花药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发生率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讷16、克9723-20、俄8和波C等4份材料具有较强的花药培养再生能力;花药接种密度对褐化率影响较大,40个.瓶-1的花药接种密度比较合适;硝酸银浓度30 mg.L-1、活性炭浓度200 mg.L-1能有效地减轻花药的褐化程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最大,NAA 0.5 mg.L-1、2,4-D 1.0 mg.L-1、KT 0.5 mg.L-1的配比适合多数材料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胚状体的发生,以麦芽糖代替蔗糖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马铃薯提取液能够促进胚状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