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0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陆稻根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大田旱种和雾培条件下测其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等。结果表明,在2种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的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和根体积等性状相关显著;水、陆稻不同的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陆稻品种的根比水稻品种的长、根的基部粗。陆稻品种的叶 片水势比水稻高,并且与根长、根基粗相关显著;水陆稻幼苗4叶期根基粗和灌浆期的根基粗相关极显著。因此水、陆稻苗期根基粗可以作苗期初步鉴定抗旱性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动物模型BLUP方法估计猪个体育种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华中农业大学养猪科学研究所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 1986~ 1992年期间测定资料 1747条、繁殖性能资料 5 2 0条和系谱资料 ,对日增重、背膘厚、边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 6个性状进行了详细的遗传统计分析。用非求导的REML方法 (MTDFREML软件 )估计了这些性状的不同遗传模型条件下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用BLUP方法 (PEST软件 )估计这些性状的育种值 ,并计算遗传进展。日增重、背膘厚和边膘厚遗传力分别为 0 .41、0 .47和 0 .42 ,日增重和背膘厚两性状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 0 .0 2和 - 0 .0 2 ,背膘厚和边膘厚遗传相关为 0 .99。而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遗传力分别是 0 .0 9、0 .12和 0 .2 1。日增重、背膘厚、边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遗传进展分别为 3g/d、- 0 .14mm、- 0 .13mm、0 .0 13头、0 .0 2头和 0 .0 3kg。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经 6个世代的选育 ,主要性能指标均取得一定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3.
对长白猪的3组14个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其中生长速度包含4个性状,体尺包含6个性状,膘厚和外貌评分等包含4个性状。结果表明,生长速度与体尺性状的第一和第二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分别为0.647 8和0.353 1,占总相关的96.52%。生长速度与膘厚和外貌评分等性状的第一和第二典型相关同样达极显著水平,分别为0.925和0.241 7,占总相关的99.9%。体尺与膘厚和外貌评分等性状只有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328 7,占总相关的75.59%。分析还表明在这些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有X1(二月龄体重)、X3(测定结束体重)、X7(胸围)、X10(腿臀围)、X11(背膘厚)、X12(校正膘厚)。 相似文献
4.
北柴胡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不同试验区对引种野生北柴胡的物候期及各器官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柴胡个体发育可划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物候期为返青期、苗期、抽茎拔节期、孕蕾期、开花期、座果期、果熟期、枯萎期;年生育期为180~200d;植株呈单茎或丛生,株高65~90cm,总叶面积随株高的增高而增加,盛花期株叶面积最大,叶面积指教最高;开花特性为有限花序,无限分枝型植株,其根长、根重在开花盛期和座果初期后呈快速增长;根长在土壤结冻前基本趋于最大;而根重增长至10月上中旬基本趋于最大,以后呈直线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4个不同超甜玉米品种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授粉天数的果皮厚度差异明显;同一品种籽粒内不同部位间的果皮厚度也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灌浆前期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胚背面的果皮较胚面薄,之后这种差异逐渐缩小。灌浆期间,籽粒体积和鲜质量变化呈Logistic曲线,相应的拐点分别是授粉后12.1和12.7d;籽粒含水量直线下降,干物质则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6.
家猪1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与背膘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定位家猪背膘厚在1号染色体上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检测和分析了一个复杂家猪系1号染色体上8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及其与背膘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0113与背膘厚的相关极显著,SW974与背膘厚的相关程度也达到极显著水准,说明两上相邻的标记区域可能存在显著影响背膘厚的大效基因,其余6个微卫星标记位点与背膘厚的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玉米苗期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玉米苗期病害发生进行了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病害可初步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侵入引起,符合KOCH法则的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圆斑离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串珠镰孢菌胶孢变种(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和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Ku Hn)Landon et Full]及玉米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zeae Hsia et Fang)。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环境胁迫和药害等因素引起的病害。使用克百威、福美双、三唑醇和戊唑醇复配的二元或三元种衣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8.
9.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症状、危害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严重危害我国北方枣树,并且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经多年多地试验,查明此病的症状、危害及病原菌。结果显示: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河北、山东、天津的产区普遍发生,以河北泊头市发病最重。该病在枣果进入白熟期(8月20日左右)开始发病,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近圆形软腐病斑。1998—2000年3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6.7%和26.9。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菌有性阶段鉴定为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Schw.)),无性世代鉴定为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经黑光灯诱导后,囊孢壳菌在室内PDA培养基上可形成子座与分生孢子器。有性世代的子囊壳与子囊孢子只发现于越冬后的病枣果中。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