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5篇
  免费   1956篇
  国内免费   831篇
林业   2194篇
农学   1432篇
基础科学   1379篇
  2447篇
综合类   9677篇
农作物   583篇
水产渔业   1886篇
畜牧兽医   1350篇
园艺   282篇
植物保护   106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593篇
  2016年   804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948篇
  2013年   1000篇
  2012年   1606篇
  2011年   1519篇
  2010年   1248篇
  2009年   1303篇
  2008年   1292篇
  2007年   1460篇
  2006年   1366篇
  2005年   1162篇
  2004年   841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478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目前非洲猪瘟疫苗毒株、变异毒株、野毒株并存背景下,只做好外部生物安全已不足以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因疫苗毒株隐蔽性强、检测难度大,不知道通过引种是否会将疫苗毒株带到猪场。因此,未来猪场生物安全不能只关注场外生物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以猪为本”的“1237”P氏生物安全立体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即在做好“控五流”等外部生物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饮水安全、注重猪的自身健康度、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实现“与非共存,与蓝共舞”。所谓“立体防控”是指全方位的防控,而不是仅仅针对猪场大门的传统生物安全防控。  相似文献   
2.
王春晓  高峰  陈富桥  曾亮 《茶叶科学》2021,41(6):865-875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重大机遇,但是现有研究缺乏对其实际效果的系统评估。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变量的条件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茶叶整体出口额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产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茶出口的增长,但对红茶出口的作用尚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以及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显著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最后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政策机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15年开始,北京市大力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京郊各村镇任“第一书记”,工作成效显著。北京市第三批“第一书记”的工作给进驻的村庄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在驻村工作中,驻村书记重视调查研究和基层党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打造产业品牌和建设特色乡村文化。但是,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对村子队伍建设关注度不够;过于依赖派出单位,以致后期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因此,建议持续加大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及让有条件的村庄联动发展等,使“第一书记”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以四川省某市A村为例,调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青年劳动力严重流失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是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基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培训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 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  方法  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青杨、白桦)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耕的草地和农田为对照,测定了6种植被类型在0 ~ 20 cm、20 ~ 40 cm和40 ~ 60 cm土壤层的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  结果  (1)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C、N含量差异显著(P < 0.05),P含量部分差异显著;人工林地各土层的C、N含量显著高于草地和农田,且青杨林在0 ~ 20 cm表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5.82、2.17 g/kg。(2)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有显著差异(P < 0.05);0 ~ 60 cm土层中人工林地的C∶N显著低于农田,C∶P和N∶P高于草地和农田(P < 0.05);青杨在0 ~ 20 cm表土层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其他人工林类型高,C∶N、C∶P和N∶P分别为11.99、43.27和3.64。(3)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与全氮相关性最紧密(P < 0.01),全氮与土壤C∶N和N∶P相关性最紧密(P < 0.01),有机碳与土壤C∶P相关性最紧密(P < 0.01)。说明研究区土壤C、N对不同人工林的响应具有一致性,土壤的C∶N和N∶P主要受全氮的影响,C∶P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4)在0 ~ 60 cm土层中,黄土高寒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区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除青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外,其他退耕植被无显著变化趋势。说明人工林对表层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好。  结论  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有显著差异,且青杨林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最高;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植被指数的TRMM数据降尺度及误差校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数据进行空间降尺度及误差校正研究,为华中地区洪涝灾害监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主要借助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实现2001—2019年华中地区TRMM数据的空间降尺度,并结合地理差异分析(GDA)和地理比率分析(GRA)对年、季和月的降尺度结果进行误差校正,通过气象站数据对校正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 TRMM数据和气象站数据的决定系数(R2)在年(0.630)、季(0.710~0.865)和月(0.637~0.875)尺度都表明了TRMM数据在华中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②通过GWR模型实现了TRMM数据空间分辨率由0.25°到1 km的降尺度转换,且TRMMEVI数据精度优于TRMMNDVI数据,说明华中地区TRMM数据与EVI的关系比NDVI更为密切;③对优选的TRMMEVI数据分别进行GDA,GRA校正,结果表明GDA校正结果优于GRA校正,且在降雨量越多的月份校正效果越好。[结论] 在华中地区,EVI比NDVI更加适合TRMM数据降尺度研究。降尺度数据采用GDA校正比GRA校正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红壤中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红河干热河谷地区开展优先流形态分布特征及与红壤特性关系的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土流失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干热河谷地区典型植被林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对红壤特性响应。[结果] ①林草地上层剖面平均染色面积分别为87.20%和91.97%,染色面积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局部深度内染色面积出现反弹现象;林草地优先流长度指数分别为766.8%和730.0%,林地土壤优先流较荒草地发达;林草地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 cm和35 cm;②染色路径宽度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0—20 cm土层内以大于250 mm的路径为主,20—40 cm内的染色路径在20—250 mm,而在40 cm以下的土层染色路径集中在20 mm以内;③优先流染色面积比、长度指数、染色路径宽度与土壤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总孔隙度、有机质、含水率等对染色面积比(DA)、长度指数(LI)、染色路径宽度(SPW)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7.80%,86.95%,87.45%;含水率、有机质、容重、总孔隙度和Al3+等因子与染色面积比、染色路径宽度呈最优线性关系。[结论] 土壤的孔隙特性、盐基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优先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辽金元农业开发的基础上,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农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辽河地区乃至边疆地区的稳定,良好的农业开发环境促进了西辽河地区经济繁荣。明清两代非常重视农业,大力支持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给予西辽河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加之其他政策的实行、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授、高产耐旱粮食作物的栽培和驿站、桥梁的建设等,使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成果颇丰,至清代更加显著。自然灾害等成为制约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动力与制约因素做出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红枣残枝粉碎还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牵引式红枣残枝粉碎机,通过对辊破碎和动定刀粉碎共同作用实现粉碎效果。对破碎辊轴、粉碎主轴的转速和功率等参数进行了详细阐述,规范了动刀在主轴上的排布方式,选用双螺旋式刀具排布,确保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两个动刀同时工作,有效降低了振动和机组动力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运用ANSYS软件对主轴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及模态分析,得出了应力应变图及粉碎主轴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图。应力应变图表明:最大应力为8.3326 MPa,最大变形量为0.017419 mm,参考材料特性,主轴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故主轴设计合理、安全。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最低固有频率为98.286Hz,所对应的临界转速5897 r/min远大于初定主轴转速2000 r/min,因此在工作中主轴转动时不会产生共振现象。样机试验结果表明:粉碎机工作生产率为817.67kg/h,吨功耗为49.06kW/h,噪声为95.3dB,粉碎粒度合格率为86.97%,可以实现连续稳定运作,粉碎粒度符合还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