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pplication of disinfectants through drip irrigation could be a feasible practice against verticillium wilt (Verticillium dahliae) of olive. OX-VIRIN (activated peroxide) and OX-AGUA AL25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are two disinfectants that have shown efficacy against V. dahliae in irrigation water and potential for reducing the disease in young olive plants. In this work, various post-planting application strategies incorporating OX-VIRIN (once a month, or twice a month on alternate or successive weeks) or OX-AGUA AL25 (once a month, or twice a month on alternate weeks) were assessed for their effect on V. dahliae in soil, disease in olive trees, and olive yield, in a 2-year pot-experiment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disinfectants were injected via metering pumps into a drip irrigation system that irrigated olive trees planted in V. dahliae-inoculated soil. All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otal inoculum density in soil compared to controls with no disinfectants and noninoculated soil. The microsclerotia density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disinfested soils by 73.6–86.8%, depending on the strategy. The symptoms and infection incidence were always lower in treatments subjected to disinfestation. The treatment with OX-AGUA AL25 applied twice a month on alternate weeks most reduced the symptoms (by 53.0%) and colonization index (by 70.8%) with respect to untreated water control. This soil disinfest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the symptom remission. Tree growth and production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soil inoculation (reduced by 45.6% and 88.7%, respectively), but not so by disinfectants, which even relieved the reduction in inoculated soils, especially when OX-AGUA AL25 was applied.  相似文献   
2.
 玉米北方炭疽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也是中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主要就该病害名称由来、田间症状特征与鉴定、致病菌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分化、遗传转化与靶基因敲除方法、影响发病条件、品种抗病性鉴定与抗病性遗传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玉米北方炭疽病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早播小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截至8月25日全省16市全部见虫。2019年10月22日,淮南市寿县窑口镇早播小麦田发现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认为草地贪夜蛾。调查发现,全田均可见该虫为害状,百株被害率最高达84.21%,每平方米最高虫量43头。调查提示,入侵安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可取食为害小麦,应加强其在麦田发生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山东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马铃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截至2019年9月17日,已经在全国25个省份查见。2019年9月,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秋马铃薯地块发现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认为草地贪夜蛾,对被害地块情况、马铃薯被害状、被害率进行了调查及描述,为该虫在马铃薯上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海南冬季西瓜病毒病的病原、发生原因与症状表现,提出开展绿色防控的必要性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属药食两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利尿通淋、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鱼腥草是桂林市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年种植,导致鱼腥草白绢病发生严重,已经成为阻碍鱼腥草生产的一大因素。本文总结了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病条件和规律,提出了鱼腥草白绢病的防治方法,即避免连作、科学选地、选种及种茎消毒、合理施肥、加强管理等,以期减少白绢病造成的损失,科学有效地防控白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母畜在产后泌乳量减少或完全无乳,称为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在绵羊及山羊常有发生,是引起新生羔羊饥饿、能量不足、体质减弱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造成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母羊产后缺乳主要是由品种品质、饲养管理、应激、营养及疾病等因素引起,除全身性疾病外,母羊产后缺乳按临床症状可分为单纯缺乳型、乳腺炎型和传染性无乳症型。针对以上临床症状,产后缺乳的治疗有中药疗法、西药疗法及激素疗法,其预防可从品种筛选、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做起。论文对母羊产后缺乳发生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的综合性阐述,为治疗和预防母羊产后缺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8年在北京通州试验基地的一温室内发生一种甜瓜新症状病害,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病害,采集典型发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测定其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法鉴定该病原菌种类,并测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melonis。该病原菌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生长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比较适合的碳源为甘露醇、麦芽糖和葡萄糖,比较适合的氮源为酵母浸膏。该病原菌对光照不敏感,菌丝致死温度为68℃下10 min。通过分析病害的发生特点,推测这种病害初侵染源可能是种子携带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cq菌株为昆虫致病性真菌,能感染家蚕发生绿僵病。显微镜下观察菌株体外培养产生的分生孢子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3.2~4.6μm×2.5~3.2μm,分生孢子梗单生,具有3~4个轮状分支,每个分支着生2~3个瓶梗,瓶梗基部膨大,在瓶梗顶端尖处着生分生孢子。在感染莱氏野村菌的家蚕幼虫血液中可观察到菌株产生的大量豆荚状、酵母状芽生孢子,病蚕血液呈浑浊的乳白色,体表出现褐色病斑,反应迟缓,尸体逐渐僵化,被鲜绿色的孢子粉覆盖。另发现该菌株在感染家蚕幼虫的体表和血液中能产生菱形晶体,同时菌株在体外培养基上培养时也观察到大量的正八面体菱形晶体,且改变培养温度和pH值,晶体产生的时间延长,形状和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六面体形状及不规则形状晶体。推测莱氏野村菌cq菌株产生的晶体可能是有利于菌株感染家蚕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0.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达10%~50%,自愈率〈5%.笔者在近一年中的犬病治疗过程中用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纸条确诊为犬细小病毒病的有16例。经过临床治疗得出,除了采用高免血清和对症治疗外,治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液,此外对病犬的护理正确精细与否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重点介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治疗情况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