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完全免费   27篇
  综合类   8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北方旱作地区进行连续7a的玉米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虽较传统耕作高5%,但不会导致土壤严重压实,土壤含水率较传统耕作平均增加12%,深松地达20.7%,提高了土壤保蓄水能力,玉米产量平均增加13%,且成本降低,研制了不同的播种机防堵机构以及组合式限深切草器与双齿盘拨草配合防堵的2BMQF-4C型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和可调翼铲式深松机。  相似文献
2.
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提高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方法】土壤免耕第3年的基础上深松40 cm,2005~2006年连续两年通过田间试验观测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分析深松保墒增产的机理。【结果】莜麦作物生育期0~100 cm土壤贮水量,深松显著高于对照。在0~100 cm的土层剖面上,5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深松显著高于对照,干旱少雨时,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降雨集中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相比,深松减少了0~50 cm的作物耗水量,促进根系对5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土壤深松处理比对照两年平均增产18.29%,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68%。保墒增产效果受降水量的影响,分布均匀的降雨有利于增产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深松降低了表层土层容重,增加接纳雨水的能力,增强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结论】在免耕的基础上深松,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有效增加水分利用效率的保护性轮耕措施。  相似文献
3.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田夏闲期末 ,免耕覆盖和深松留高茬处理的土壤蓄水量各增加 12~ 33和 9~ 2 4mm。土壤水分蒸发量(E)在 1999和 2 0 0 1年夏休闲期间分别减少 7~ 8和 34~ 36mm ,然而 ,小麦生育期的水分蒸散量 (ET) ,尤其是在2 0 0 0~ 2 0 0 1年期间较传统耕翻处理提高约 4 7mm。连续采用保持耕作措施的第 2年冬小麦产量增加 ,少耕、免耕和深松处理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3%、5 %和 8%。深松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 ;免耕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采用保持耕作措施 ,尤其免耕和深松 ,对于增加土壤蓄水、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有效性、节省能耗以及改善作物产量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土壤深松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铧式犁为主的传统耕作制度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土壤深松技术的分析, 结果表明: 该技术克服了以铧式犁为主的传统耕作制度的弊端, 有利于作物生长、可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对土壤深松机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田间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土壤深松机具中, 全方位深松机优越于其它类型的深松机具, 应是我国保护性耕作中首选的优良机型。  相似文献
5.
土壤深松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论述了深松机具的种类以及深松部件减阻节能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土壤-深松部件接触系统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典型土壤动物的脱附减阻和深松碎土机理的仿生深松部件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春玉米、冬小麦种植中的适用性和增产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45篇大田试验文献和209组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年降雨量和不同年均温度下对春玉米、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与常规耕作相比,在黄土高原北部和中部采用免耕能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10%以上;在年降雨量≤500 mm地区免耕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最显著,分别增加13.4%和13.6%(P0.05);在年均温度≤10℃地区免耕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7.6%和9.3%(P0.05)。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采用深松耕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年降雨量500—600 mm地区,采用深松耕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最显著,分别增加14.5%和12.2%(P0.05);在不同年均温度地区,深松耕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降雨量和不同年均温度下,采用深松耕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率均高于免耕。【结论】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适应性不同,在黄土高原中部和北部采用免耕更有利于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年降雨量≤500 mm地区和年均温度≤10℃地区采用免耕更有利于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采用深松耕均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效果优于免耕。  相似文献
7.
心土混层耕改造白浆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7年系列试验和两年心土混层耕改良白浆土效果试验证明:设计心土混层耕犁的理论依据是保持耕层,改造白浆层。淀积层与白浆层按1∶1或0.5∶1混拌,应用心土混层耕犁的农艺参数为上翻20cm,下混30-40cm。心土混层耕具有持续改土增产效果,粮豆作物第一年增产15.6%,第二年增产11.4%;心土层土壤硬度降低,抗穿透阻力从25kg/cm#+2降到5-10kg/cm#+2,土壤饱和透水系数提高1.7-7.3倍,土壤抗旱涝能力提高。心土混层耕改土经济效益显著,改土效益期内(两年)每台犁可获纯收益18.7万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不同养殖场鸡、猪、牛粪便自然堆放条件下粪便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吉林省部分养殖场不同类型畜禽粪便Cu、Zn含量,以及粪便自然堆放对土壤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猪粪和牛粪中Cu的含量范围和均值分别为7.12~26.04mg·kg-(1风干样,下同)(均值18.24mg·kg-1)、87.99~463.7mg·kg-(1均值243.6mg·kg-1)、3.95~27.63mg·kg-(1均值12.28mg·kg-1);Zn的含量范围和均值分别为179.2~340.8mg·kg-(1均值276.9mg·kg-1)、140.5~455.8mg·kg-(1均值381.8mg·kg-1)、150.5~292.3mg·kg-(1均值188.1mg·kg-1)。不同类型粪便中Cu、Zn含量均是猪粪>鸡粪>牛粪,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畜禽粪便重金属含量均是Zn>Cu。在自然堆放条件下,鸡粪和猪粪中的Cu可从粪便向底土迁移,迁移量随粪便中C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而牛粪在自然堆放过程中对底土的Cu含量影响不显著,粪底土Cu含量分布规律为猪粪底土>鸡粪底土>牛粪底土;鸡粪、猪粪和...  相似文献
9.
渭北旱原抗旱耕作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7年在陕西省渭北旱原进行耕作法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深松法和残茬覆盖深松法较翻耕法,在夏闲末两米土层内分别多蓄水14.04,35.14mm,小麦增产8.O%和20.0%。铁牛55牵引深松机深松比三铧犁翻耕,油耗降低25%,生产效率提高41.8%,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Effects of Subsoiling on Soil Moisture Under No-Tillage for Two Year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the effects of subsoiling on soil moisture under notillage were studied. An experiment of 40 cm subsoiling in a field kept under no-tillage for 2 years was operated from 2005 to 2006.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soil moisture and crop yield, the physical basis of subsoiling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yield increas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water storage under subsoiling, from the soil surface to a depth of 100 cm was more than that under no-tillage for the growth season. In the 0-100 cm soil depth, the soil moisture in 50-100 cm depth under subsoiling was more compared with no-tillage, which increased when it's drought and decreased when it's rainy with the increase in soil depth. Compared with no-tillage, subsoiling could reduce 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oats in the 0-50 cm depth and increase the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50-100 cm depth. Also, subsoiling increased the yield by 18.29%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16.8% in a two-year average. The effects of subsoiling o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yield increase were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and a well-proportioned rainfall was better to increas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Meanwhile, subsoiling decreased bulk density, which increased with the available precipitation. Subsoiling under no-tillage is the effective rotation tillage to contain more soil moisture and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ecotone of North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