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1篇 |
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90篇 |
基础科学 | 20篇 |
60篇 | |
综合类 | 301篇 |
农作物 | 8篇 |
畜牧兽医 | 6篇 |
园艺 | 107篇 |
植物保护 | 6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为提供异菌脲在草莓上登记的残留检测方法、降解规律的相关资料,并为制定这种农药在草莓上合理使用的相关标准提供依据,采用建立的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SPE—CGC)分析方法,研究了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在春季温棚和夏季大棚草莓果实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本测定方法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15%~112.96%之间,标准偏差0.77%~4.54%。试验表明,异菌脲在不同设施条件下草莓上的残留消解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另外,环境条件是影响异菌脲残留的重要因素;异菌脲大部分残留于果实表面,果内残留远低于全果残留;加倍剂量比推荐剂量残留量高,降解慢。 相似文献
2.
丁香提取液与壳聚糖复合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具有抑菌作用的丁香提取液和成膜性良好的壳聚糖进行复配,以草莓为试材探讨了不同配比的复合保鲜液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复合保鲜液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草莓的呼吸强度、减少水分损失,延缓草莓Vc、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其中2%丁香提取液+1.25%壳聚糖的复合保鲜液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4.
5.
6.
为了解决草莓营养液最适NO3-浓度问题,以‘幸香’草莓为试验材料,采用DFT水培的方法对营养液NO3-浓度与草莓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5个NO3-水平,分别为0、5、10、15和20mmol/L。结果表明:在营养液NO3-浓度在0~15mmol/L范围内,草莓株高、叶面积、茎叶干质量、根系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随NO3-浓度升高而增加,至NO3-15mmol/L时达最大,与无NO3-相比,分别增加150.73%、285.68%、145.67%、272.03%、131.54%与153.46%,差异显著;当NO3-浓度达到20mmol/L时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白粉病化学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药后7天和14天,氟吡菌酰胺防治甜瓜上白粉病的效果最高,防效均在95%以上。与之相比较,防治黄瓜上白粉病和草莓上的白粉病效果稍低,其防效也在90%以上。研究表明,氟吡菌酰胺防治白粉病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是防治黄瓜、甜瓜、草莓白粉病的一种新型良好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9.
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的草莓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利用潮霉素抗性作为筛选标记的草莓转化系统。以草莓叶片为材料,把Helicobacterpylori的ureB基因连接到CaMV35S启动子后构成pCAMBIAI3011-ureB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EHAl05介导叶盘法转化草莓,经共培养和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60株抗性植株。对所得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阳性苗比例为42%。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目的基因在To代转化植株中已经转录。 相似文献
10.